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歌曲《阿姐鼓》为对象,剖析90年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深入全面的社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的可能和困惑  相似文献   

2.
文化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判的批判陶东风一、独领风骚而又狂躁偏激研究文体的人都会注意到:90年代中国大陆文坛流行一种新的文体,即文化批判。文化批判的流行其来有自,随着90年代社会文化转型的日益加深、加剧,中国文化的现状与未来正日益引起知识分子的关注,成为文化界争论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文化论争,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与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五四”的激进反传统与80年代的文化热,“五四”的新儒学思潮与90年代的国学热,儒学的历史定位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此加以揭示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世纪末的怀旧情绪──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保守主义是人类历史进入现代化阶段以后的重要现象。按照艾恺和其他西方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说法,它是对于非保守和非传统的现代化所发生的一种全球性反应。文化保守主义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现象,以新儒家为代表,其时间之持久、影响之深广,为世界现代史上所罕见。在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几度兴衰,轮回不绝,其与文化激进主义相对峙颉颃而彼此消长,构成了一幅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独特景观。这种思潮在中国一改过去的沉寂,“自90年代开始,文化上新保守主义精神不作宣告地悄然形成了。……显然,这…  相似文献   

5.
推进审美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面向21世纪的思考李王君平“审美文化”90年代初被提出不久,1994年就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这表明,这种新“说法”已被民间和官方认可。近几年召开过多次审美文化讨论会,有关论文、专著时有出现,“审美文化”正...  相似文献   

6.
文化经验·文化语境·电影文化──90年代中国电影文化批评王德胜文化经验:“保守”与“激进’哟转换当历史以其威fk赫赫的“上帝”之手.将80年代的辉煌与创痛从我ff]的现实视野中沉重地撕碎之际,所有中国人都不由自主地被引进M个全新的生存之境,一个前所未...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化建设花建,吴文娟80年代中期,曾有一位台湾学者在《皇冠》杂志上发表上海观感:“与台北相比,上海才是一个世界性大都市,一直到现在也是,可它确确实实又是一个封闭过40年的社会,那种破旧使人想起一部民国初年的故事片布景。”跨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8.
著名学者梁漱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享誉现代思想论坛。这部书在当时使日趋式微的中西文化之争再度掀起巨大的波澜。在其“发行之后不到一年,已经得了近百篇的论文,十几册的小册子,和他大打其笔墨官司。这样一闹,他这部书,居然  相似文献   

9.
回归传统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陈晓明90年代的中国大陆与80年代相比是如此风格迥异,特别对于那些生存于80年代文化潮流中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毋庸置疑给中国大陆带来生机和希望,80年代人们追寻现代化,急切摆脱落后与贫困,崇尚西方...  相似文献   

10.
笔会上海中心编辑的这卷作品选集,大致上反映了上海笔会成员近20年来的创作成果。其中最早发表的是陈村先生写于1979年的小说《我曾经在这里生活》,最近的作品是徐中玉先生和沙叶新先生写于1997年8月的文学理论和散文,大部分短篇小说与诗歌是80年代的作品。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上海这个城市在近十年(9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中显现了自身的魔力,描写上海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已成为当下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现象;但是这卷接近世纪末编辑的作品选却完全回避了作家们对城市的直接的书写。这些居住在上海的作家们宁愿挑…  相似文献   

11.
断裂与延续:1950年代上海的文化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进 《社会科学》2005,(6):95-103
有关上世纪50年代社会文化的研究最近成为国内外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本文通过50年代上海大众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来追溯国家建立新文化体制的过程,并指出,新体制虽然带有很深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烙印,但在体制化、专业化和国民建设等几个重要方面延续了20世纪30~40年代以来上海都市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走向文化研究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于多元化。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90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景观。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文本分析,它已经广泛地吸引了政治学、语言学、历史学、精神分析、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变成了一种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活动,其要害在于“对所有被视为自然的东西进行批判,从而表明被称为自然的东西实际上是历史和文化的营造”,其共同特征是跨学科性、批判性、以及策略性与诊断性  相似文献   

13.
透视一种新兴的企业文化现象刘薇琳90年代,所谓的“世纪末”来临的年代,然而在中国大地上,随着新一轮的改革热潮兴起,有一种新兴的经济文化现象也陡然升温,即以“形象设计”“CI”“企业形象战略”等为名的企业文化建设,迄今全国已经有不胜枚举的大中小企业进行...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与大众文化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90年代中国的大众文化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同时,社会文化形态也由传统的农业文化向现代工业文化转型;从价值体系上看,则由以群体为本位的文化模式,向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化体系转化。对大众日常生活价值形态...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文化研究的方法与语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思想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接受怀疑。20世纪是一个多变的世纪,而20世纪90年代,是这个世纪的最后归结和新的千纪年诞生的先声。20世纪的社会风向标标明,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纪的下半叶是由“政治冷战”转向“泡沫经济”,并在世纪末进一步转向“知识经济”和“文明对话”。而左右着人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亦从单一的“冷战式的二元对立”,进而到多重文化政治经济因素的“交互整合”。不妨说,在政治意识形态中心之后,决定人类命运已然成为以经济和金融为主轴的“知识经济”的较量,并有可能在“文明冲突”之后走向不…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是2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是现代新儒家开山人物.在"五四"之后的西化背景下,独树一帜地开民族比较研究之先河,以"意欲"这一范畴为理论的契入点而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说,把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列成人类文化顺次发展的三条路向.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在新旧思想交锋的年代也引起过很大反响,重新阐释与发扬了新儒学,重新鉴定了传统文化的蕴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活着进入21世纪──90年代文艺眺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着进入21世纪──90年代文艺眺望毛峰如果说80年代是中国文化的当代性开始觉醒的时期.那么90年代则是这种当代性充分展现其令人瞠目的活力、令人扼腕的危机与令人鼓舞的前景的时期。90年代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是长久隔绝于国际环境之外的中国文化人渴望与国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成就,提出了目前企业文化仍存在浅层化和非个性化两个主要误区,并分析了其成因,同时从企业文化主体角度提出了企业群体文化的优化和企业家文化的塑造,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主导的论点,并提出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90年代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选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这个突破口的论点。  相似文献   

19.
拯救与解构:世纪之交的碰撞《钟山》杂志社副编审王干1995年在90年代意味着一个时间的分界,它既标示90年代上半叶的结束,又表明20世纪在度完最后五年之后将面临新世纪的曙光。在这样世纪之交的时刻,有这样两股潮流相互碰撞、相互冲突,这两股思潮所滋生出的...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传统文化究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动力还是阻力,近年在学术界争论较大。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向近现代转型,可说始于戊戍维新的托古改制:之后洋务派又提出“中体西用”;五四后,出现了梁漱溟为早期代表的新儒家;与梁同辈的熊十力提出了“内圣外王”。50年代,现代新儒家的思想阵地主要转移到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