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杨俊杰 《经理人》2004,(10):2-2
IBM的调查显示,中国的CEO们正在专注于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和日益增加的销售目标。扩张,扩张,扩张,企业扩张的步伐是永恒的。扩张无疑是企业发展壮大必然要采取的行为。但扩张也成了失败的根由。假设两军军力大致相当,一方在山上,一方在山下,那处于高山之上的一方必然占优势,攻守自如,而山下一方则因地势不利而处处被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也存在着势能,即企业势能。企业势能借用了物理学的“势能”概  相似文献   

2.
企业成长如同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成长“基因”推动企业系统内部的组织与功能不断地分化,从而促进企业系统机体不断扩张、新陈代谢,不断适应环境,并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企业也如同人一样要经历不同的生命周期,也拥有从出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一个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3.
排出“中国企业管理黑榜”,没有故意去揭“伤疤”的意思。“黑榜”,上面是一个个名单,也是一个个故事。但它不仅仅是出问题的企业的简单罗列。看着企业管理“黑榜”上的名单,心情未免有点沉重。托普、三九、德隆、健力宝、伊利、长虹、创维等叱咤风云的知名企业、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以至榜上有名。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讲,上了企业管理“黑榜”也没什么可怕的,一个企业或一个人难免有起伏、挫折,有成就有败,但是,2004年确实让关心中国企业成长的人看得心惊肉跳,有人甚至把2004年称为中国企业家的“灾年”——10年来中国企业家出事最多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可是出事的中国企业却越来越多,到底怎么了?就像2004年体育上的一个鲜明反差: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而中国足球则滑入低谷——中国男女国家足球队的槽糕战绩和混乱得差不多没救的中超联赛。  相似文献   

4.
《领导广角》我每期必读,从我的感觉来看,贵刊已迈过了三个台阶,即初创期、改刊期和现在的成长期,一个阶段一个境界,一种新气势,在提升刊物的同时也在提升读者与作者。初创期仅仅体现一个“新”,新在与人不同;改刊期则体现了一种“势”,势在拓展读者群;现在处于成长期(自取得公开书号后),体现了一个“智”,重版块策划,重大容量组合,重前沿瞭望,重敏感区的触发,把谋篇布局与深度掘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开卷滋欲,欲而生津,欲读不罢,读而觉足。  相似文献   

5.
徐平 《经理人》2008,(6):136-137
CSR全称是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社会是企业发展的“池塘”,“鱼”是“池塘生态系统”的一个角色。企业怎样才能在承担CSR的过程中,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拜耳(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华威廉、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郝睿强、华景咨询总经理佟景国对这一问题做出精辟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许朝辉 《经理人》2005,(3):40-43
提高盈利水平才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做大只是手段三九集团缘何失败?多元化盲目扩张,陷入资金无底洞! 山西鑫龙实业集团缘何失败?陷入盲目多元化陷阱! 恒基伟业缘何陷入亏损?盲目投资与主业无关的领域,致使利润严重缩水! “盲目扩张”一词,成为各类报章杂志中出现最多的与企业管理相关的词汇之一,也是中国企业频频出事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作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和经理人,为何要谨防盲目扩张,如何有效控制扩张中的风险?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虚拟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大”不等于“强”两家企业A和B,同处一个行业,净资产都是100亿元。A的销售额为100亿元, 净利润10亿元;B的销售额为1000亿元, 按销售额统计位居行业第一,但净利润也只有10亿元。假如A和B的市盈率(P/E) 相同,也就是说两家企业的股价相等,那么你愿意买哪家的股票?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2008,(11):38-41
三十年来,中国企业大多走的是一条“硬扩张”的道路,为了追求规模,低成本人力投入,大量地浪费资源以及破坏环境三鹿死亡,乳业倒退。这是中国企业过去各行各业“硬扩张”模式的缩影。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死路。死里逃生的通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企业扩张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选择,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扩张则是要慎重对待的。扩张的方法有多种,哪一种才适合你呢?青岛啤酒:少投入多产出的并购策略并购是低成本扩张的有效途径,运用得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岛啤酒集团公司不仅是青岛市的知名企业,也是中国的知名企业。青岛啤酒集团公司在分析了我国啤酒市场的实际情况后,选择了并购的扩张战略。与世界啤酒业的发展相比较,中国啤酒业可以用“大而散”来概括,“大”即市场大,生产能力突破2000万吨,位列世界第二;“散”即生产规模偏小的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年产啤酒5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仅有1…  相似文献   

9.
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原因一方面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要,另一方面则与政府机构的特性有关.与市场组织不同,政府组织处于公共产品供给的垄断地位,往往具有“预算最大化”和“职能强化”的倾向,使得政府规模的扩张呈现出“内生性”的特征.克服政府规模“内生性”扩张问题,应着力优化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并在强化外部监督和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推进公民事务的自治.  相似文献   

10.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以往反腐败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权力在管辖的范围和领域中的扩张和寻租,这也可以看作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和扩张。然而,在今天的腐败动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权力向时间寻租和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最近,浙江省政协委员杨扬就针对这一现象提交了《领导干部“期权化”现象应引起重视》的提案。他说,领导干部“期权化”就是某些有职有势的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权力和影响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地为某些企业、个体老板、外商牟取非法利益…  相似文献   

11.
当下经济发展步入一个供需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大大加快了市场化进程。这个经济新常态的形成,给我们石化施工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革新,比如,经济处于中低位运行,市场对能源需求也是趋于放缓,新建扩建工程部分处于停建、缓建状态。石化行业的工程企业如何面对市场带来的任务不足的问题如何做大做强,这是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市场定位问题,也是一个自身转换机制提高管理水平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低成本扩张”受到理论界的狂热鼓吹,地方政府也推波助澜,纷纷推出国有资产转让的优惠政策,致使有扩张意图的企业群起而逐“低成本”诱饵。然而,真正成功者却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后仍陷在扩张的泥沼而难以自拔。一、低成本扩张目标与扩张失败现实的尴尬大凡实施低成本扩张的企业,其行为目标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以较少的投入控制较多的资产,实行规模扩张;二是以较少的支出获取较大的市场网络或市场份额,实行市场扩张;三是以较少的耗费换取较高的利润,实行收益扩张。但其最终目标都是希望通过扩张…  相似文献   

13.
佟景国  高崴 《经理人》2008,(6):130-133
“赢得全球是否就能赢在中国?”,我们在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调查中再次得到了“否定”答案。中国作为全球性公司的一个区域分支,外商投资企业在全球地位与在中国业务成功并不成正比!如果说,“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是全球性公司在中国的核心战略,那么“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优秀中国企业公民”则是“本土化行动”的现实挑战,也是成就外资企业在中国业务增长率等数字指标和品牌认可程度等软性指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 常言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今在企业的管理中流行一个新观点叫: “疑人也用,用人也疑。”这个问题的焦点是疑和用。用是目的,疑是手段。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疑和用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诸葛亮用魏延难道不疑?既然疑为什么还要用他?“取其勇也”! 其实企业在用人问题上,也往往是一种“风险投资”选聘的人,总不太可能一潭水望到底,况且人也在发展变化着,只能说基本符合条件,至于今后是否出  相似文献   

15.
梁星晖 《经理人》2009,(5):97-97
本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长于进攻,疏于防守”的问题,其意义与范畴已超越了薪酬本身。为高层管理者即得力干将们加薪,推崇的是一种“英雄情结”与“精英思想”;为一线员工们加薪,体现的则是对“苦干与实干”精神的看重。这样做,确实能进一步激励高层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提升他们的士气,表现出更旺盛的斗志与冲劲,企业也会因此增强业务发展的“进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进一  盖甦 《领导科学》2013,(23):42-45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也相对明显与广泛。具体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资本不断聚集,以获得规模效益,资本聚集所带来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使得原始资本所有者难以亲自管理企业,  相似文献   

17.
<正>对国内的零售业来说,目前最令人担忧的就是企业 的经营管理能力与企业扩张速度的不匹配。 “‘好又多’的目标永远是争第一, 我们的愿景就是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好又多”量贩总经理于日江的豪言壮语 曾经让无数的零售企业为之动容。在这一 理念的驱动之下, “好又多”近几年来动 作频繁,扩张迅速,已经成为内地分店最  相似文献   

18.
连锁零售企业规模有没有边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很多研究都是从经济角度来讨论问题。有的研究结果认为连锁零售企业是没有边界的,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的形式实现规模的无限扩张。本文则从微观管理学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不像"复制-粘贴"这么简单,由于规模扩大造成的大企业整体管理成本的增加、由于地域拓展带来的战略差异造成的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使得规模扩张存在阻力和成本,连锁零售企业是有能力边界和规模边界的。  相似文献   

19.
袁铁一 《经理人》2006,(4):122-123
“空降兵”能否顺利着陆的问题,业界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联姻必然要经历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经过磨合期,双方认可了就可以长久合作,双方有一方不认可对方或者双方互不认可,那么这桩婚姻就会立时决裂。事实上,作为第三方的猎头公司,却可以提供给企业和人才不同的解决之道。让“空降兵”更平稳地降落在企业的跑道上。  相似文献   

20.
冉静 《经营管理者》2009,(14):172-172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成长与发展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企业人力资源的物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也都在处于一个不断的流变过程中。如何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地长期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而不至于随着企业的变动成长而发生人心离散,这既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企业能与员工达成并维持一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是这一目标状态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