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承焘先生曾以“贺兰山”为证据之一,疑岳飞《满江红》词是伪作。其理由是:贺兰山在西北甘肃河套之间,而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与“踏破贺兰山缺”方向背乖。(详见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去年十月,香港《明报月刊》又登了徐著新先生的《不是岳飞的〈满江红〉》一文。该文在夏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挥说:“全词最可疑的一句,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一地,在古代并不知名,北宋时始见于史籍。其地点,则是在甘肃宁夏一带,该地宋时是属于西夏,而当时西夏与宋,并无战争。所以贺兰山与岳飞心目中所要直捣的黄龙府不但相差甚远,而方向也大不相同。以岳飞这样一个文武全材,熟知地理形势的人,绝无可能有此南辕北辙的说法。”这些见解,从贺兰山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历史事实来看,自然是论据确凿,言之成理的。但文学作品往往不同于历史著作,特别是我国的古代作家都擅长用典,因此如果  相似文献   

2.
王越与《满江红》词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邓广铭同志《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在《文史哲》发表后,博得海内外的好评,对《满江红》词是否为岳飞所作的怀疑,基本上可打消了。但文中对王越是什么人?为什么他跟《满江红》词无关?论证还不够充分,我想作些补充。六十年代初,夏承焘同志写了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我曾提出不同意见。夏承焘同志又写了《再谈岳飞满江红词》(见1962年10月21日《浙江日报》),作了答辨。他说:“我写《岳飞满江红词考辨》那篇小文,最初是受余嘉锡教授《四库提要辨正》的启发;后来捡得《明史》弘治十一年王越在贺兰山大破鞑靼族的记载,和岳飞《满江红》出现的年代只相差四年,触悟这两者可能会有关系。”那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夏承焘同志说:“这是明代汉族在贺兰山抵抗鞑靼族的第一回胜仗,其时间就在赵宽写这首《满江红》  相似文献   

3.
李庄临、毛永国同志《岳飞<满江红·写怀>新证》一文,根据从浙江江山县收集到的《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发现了一首岳飞在绍兴三年赠祝允哲大制参的《满江红》及祝允哲的和诗(词)”.作者据此认为,这对进一步探讨岳飞《满江红·写怀》的真伪,“提供了新的重要文献”.但是,结合北宋后期和南宋初  相似文献   

4.
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篇豪情满怀,气势磅礴的爱国主义杰作。几百年来,它一直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二十多年前,余嘉锡先生在其所著《四库提要辨正》一书中,对这首词的作者提出了疑问。六十年代初,夏承焘先生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考辨和论证,断定它不是岳飞写的,而是“明代弘治年间人托拟之作”。①近年来,台湾、香港和大陆的学者又重新提出了这个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讨论中,一些学者同意余、夏二先生的意见,断定这首词“什九不是岳飞作的”②;另一些学者不赞成上述看法,认为“满江红词是岳飞作品的杰作”。③两种意见孰是孰非,目前还无定论。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天文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不周山在何处?又《淮南子·地形篇》:“西北方曰不周之山。”高诱注:“不周山在西北也。” 古文献中又有“不周风”的记载。不周风也在西北。《淮南子·地形篇》:“掘昆仑虚以下地……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史记·律书》:“不周风居西北。”《说文》:“西北曰不周风。”《易通卦验》:“立冬,不周风至。”立冬之日,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北。因此,立冬之不周风,仍即西北风。《白虎通·八风》:距冬至三百一十五日“不周风至”,其时已过了二十一个节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谈狐说鬼写成《聊斋志异》,其动机何在?学术界据《聊斋自志》一文,一致认为它是作者的“孤愤之书”,有所“寄托”.而《东岳论丛》1989年第四期所载《〈聊斋志异〉写作动机试探》一文,则有新的见解.该文作者王枝忠,是西北地区研究《聊斋志异》的专门家,有关著述颇多。他通过《聊斋志异》中各篇的写作时间及其内客的考察,认为蒲氏写作此书的思想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不是疑固不变,一以贯之的,而是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同  相似文献   

7.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自三十年代末,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里提出怀疑后,近年来文史界也有附会此见者。提出怀疑的人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而是明中叶以后人的伪作。对于这些意见,已有人提出商榷,然各持己见,未能相服。今提几点新证。 认为这首词是明中叶以后人伪作的人,最有力的证据是认为“至《满江红》词,则(弘治时浙江镇守太监)麦秀实始付刻,其字为(赵)宽所书,非(岳)飞之亲笔。然宽不言所据为何本,见之于何书,来历不明,深为可疑。”“其词莫知所从来,……吾何为不可疑之哉?疑之而其词不因我而废,听其流行可矣。至其为岳珂所未见,《鄂王家集》所未有,突出于明之中叶,则学者不可不知也。”(余嘉锡语)这首词出现的时间问题,是一个硬证,这个问题解决了,别的证据,或非或是,  相似文献   

8.
岳飞(1103——1142)字鹏举,谥号武穆,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史书称其“业炳天壤,文泣鬼神”,他一生不仅为国家民族建立了光辉的业绩,而且还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言论和著作。其中最有影响、最为人们所熟悉的,除了他那千古绝唱《满江红》之外,恐怕算是:“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见《宋史·岳飞传》。有的史书称之为“两言”)这一著名的论述了。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但由于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所以,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广为传颂的格言。现根据有关史料,对“两言”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9.
聂笃友 《船山学刊》2011,(2):133-136
论文主要论述从《原道第一》首段中引出的三个问题:道的问题,道不是儒家之道,而是道家之道。它指的是自然规律;文的问题,它的具体含义有二层:天文和人文。文不是文化之文.不是文学之文,而是纹饰之意;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文不载道,也不贯道,而是文道并存。  相似文献   

10.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新1版第732页)说:程康庄,卒于康熙十八年,年67,事具《清史列传·文苑传》、毕振姬《耀州知州程公基志》。撰有《日课堂集》,不传。程康庄的卒年是康熙十四年(1675年),而非康熙十八年。程之卒年,《清史列传·文苑传》未载。《程公墓志》见毕振姬《西北之文》卷九,云:程康庄“卒康熙十四年某月十六日酉时,生万历四十一年五月十四日戌时,得年六十七。”  相似文献   

11.
《诗品》“晋记室左思”条中“文”指左思的五言诗;“典”不是今人所谓的典故,而是指一种重在表情达意,适度加以藻饰,既不轻靡也不朴野的语言风格;“怨”突出了左思诗歌的感情特质,是缘事而发的哀怨之情;“精切”应作“情切”,即感情深切之意;“讽喻”指用适度修饰的文辞表达愤世之情。袁著《中国文学史》对这段文字的解释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2.
李裕民 《晋阳学刊》2001,(1):103-105
“东窗事发”典故指秦桧和王氏在东窗密谋杀害岳飞的事情败露一事,但事实上“东窗事发”是由“西窗事发”讹传而来。“东窗事发”一语在一般词典中多引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4的书证:桧之欲杀岳飞也,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其意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桧归无何而死。未几,子亦死。王氏设醮,方士伏章见荷铁枷,问:“太师何在?”曰:“在酆都。”方士如其言而往,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这里说秦桧父子死…  相似文献   

13.
《人文杂志》1984年第6期刊载的马强同志《镇压杨么为岳飞“污点”说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认为,岳飞镇压杨么农民起义是其“抗金爱国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肯定。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兹就该文的几个主要论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一、“哲学操作”的含义这不是一个好题目,但对于赵汀阳先生的《哲学操作》一文(见《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而言,它还是十分贴切的.《哲学操作》一文想说些什么呢?它试图表明:哲学不是让人去“说”、去“想”、去“看”,而是让人去“做”;哲学不是教人去如何“说”、如何“想”、如何“看”.而是教人如何“做”;哲学不是使人去“说”什么、去“想”什么、去“看”什么,而是使人去“做”什么.简言之,哲学就是做事.哲学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理  相似文献   

15.
邢润川、杨文衡《我国古代对煤的认识利用史略》一文说:“到了汉代,《汉书·地理志》则说:‘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见《学术研究》一九八二年第六期99页)但查遍《汉书·地理志》也找不到这句话。作者可能是误信了前人旧说而未加考辨.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余观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清汪价《中州杂俎》卷二十物类十四沿袭朱弁之误说:“按《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生石可燃,为薪”。张萱《疑耀》卷二则全同《中州杂俎》。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曾撰文《说洛邑、成周与王城》(详见《郑州大学学报》该年2期),但此后深感文章中并未将这一问题完全谈清楚,尤其是随着考古发掘的某些进展,觉得更有必要就此问题再作探讨。 由于这一探讨在根本上依据了前文的主旨,未脱离前文的构架,所以,也可以说本文是在前文基础上的补正和延伸。 一、关于洛邑的最早出现 “洛”地的最出现,当见于甲骨文记载:“癸丑……在洛贞……”(《存》二·九七四)。“癸丑……洛贞王……亡祸。”(《合》三三一) 此“洛”字,从水、从各,与《说文》中的“洛”字大致相同。《说文》曰:“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从水、各声。”按,《说文》时期,均将北洛水定为“洛”,而南洛水则写作“雒”,所以《说文》所说“洛水”仅指北洛水而言。实际上,南洛水最早亦应写作“洛”。尤其以上卜辞中所说之“洛”,应在今南洛水(即伊、洛之洛)下游一带。因殷代后期,殷人的势力只能波及北洛水,而那里正是勃勃兴起的周人的势力范围。由于“”字,《说文》所无,因此,这两条卜辞中的“洛”字,不是指洛邑,而是指洛地。  相似文献   

17.
岳飞信佛说     
《宋史·岳飞传》未记述岳飞信仰宗教说,实际上岳飞是信佛的。清人黄邦宁辑《岳忠武王文集》,所载题记和诗词.见有岳飞八千里路征战、途经祠庙。多有趣壁和诗词.如《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五岳祠盟记》、《东松寺题记》;此中即有“聊结善缘,以慰庵僧”句《东松寺题记》;《家集》所载《题池州翠光寺》:“余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江西《饶州志》所载《题鄱阳龙居寺》:“巍石山前寺,林泉胜复幽”;《江西通志》所载《题雩都华严寺》:“手持竹杖访黄龙,旧穴空遗虎子踪”等诗句,多是蕴含对佛家的向往和萦念。宋绍兴二年(11…  相似文献   

18.
温国寺是唐长安城中最著名的寺院之一,但地面遗迹今已荡然,因此其所在地点,尚需考探。 温国寺亦称实际寺。据唐人韦述《两京新记》载,其位置在“朱雀街西第二街,北当皇城南面之含光门,街西从北第一曰太平坊。西南隅温国寺。”宋人宋敏求《长安志》所记大略与此相同。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更详:“西南隅温国寺,(本实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1982,(5)
<正> 本刊自第三期发表《臧克家·邓广铭关于岳飞〈满江红〉的通信》后,一些读者在来信、来稿中谈了对“三十功名尘与土”不同看法,兹摘编如下: 一、认为是视功名与尘土。上海读者施若霖说;“‘三十功名尘与土’跟孟轲所称‘富贵于我似浮云’,及毛泽东《沁园春》词中‘粪土当年万户侯’含义相类,应该说是积极的扬弃名利观点、鄙薄追求富贵荣华的豪语,和岳氏《满江红》全词激昂慷慨的气概是呵成一气的。”二、认为是视自己的功业建树象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上海读者梁钫说:“对‘尘与  相似文献   

20.
岳飞“尽忠报国”,出自元人编撰《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明嘉靖平话《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武穆精忠传》,也有作岳飞出钱请工匠在背上涅刺“尽忠报国”四字。按.“精忠”见于《宋史》岳飞本传,“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但见有“精忠报国”,初始于明末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杂剧《精忠旗》,“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此或为作者误识.不作为凭;但后来重蹈此误,而影响于它者,当出自清乾隆帝。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帝所写与汤阴岳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