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偏差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就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探求二者相互影响的演变规律、寻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运用相关统计资料,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西安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偏差系数理论分析了城市化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西安城市化进程有所超前,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不符;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偏差偏大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偏差随该产业产值变化上下波动;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偏差逐渐降低,并向钱纳里模式靠拢。同时表明,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的形成主要源于国情限制、政策偏向、意愿习惯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统计学、数学方法为分析工具,结合必要的经济理论对建国以来(1952-2004)GDP增长率与就业结构的变迁进行实证考察,以期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找到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其原因和今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烨  司端锋 《南都学坛》2006,26(5):104-108
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从贸易渠道来看,纺织、化工、机电等行业就业量将会减少;从外需向内需转换的结构调整渠道来看:由于总需求在人民币币值上升之后是保持不变的,那么从总体而言,总就业也是保持相对平稳。为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要发展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适应市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诱导资金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投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来充分吸收社会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项指标,比较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以及二者的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三大地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中、西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东部;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不仅都为正值而且越来越小.第一产业仍存在剩余劳动力,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在下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迁与就业弹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不甚合理,需要优化.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及就业弹性角度分析,我国应重点发展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这有利于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  相似文献   

6.
新疆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东疆、南疆和北疆地区的不平衡,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联系,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东疆、南疆和北疆地区的人口就业状况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对新疆东疆(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南疆(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北疆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州直属县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人口、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在就业结构上的比较分析,来解释这四个区域就业压力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疆相对落后地区解决人口就业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承载城市化的主要经济基础。城市化必须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于微观角度,从工业化内部结构出发,运用数量分析方法研究重庆市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问题,对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2—2000年基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的城市化水平修正值,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域差异变动型式,指出,(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省际相对差距趋于缩小,速度趋缓;(2)三大地带内部的省际差距缩小,地带间的省际差距扩大;(3)在假定人均GDP、初始工业结构等制约条件后,城市化速度(1990—2000)与初始城市化水平(1990)为典型的条件趋同;(4)乡镇企业发展、外资利用是导致东、中西部之间具有不同城市化发展稳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农村就业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0~2011年江苏省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江苏省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结构变化趋势,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农村就业结构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程度和农村就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及构成的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已成为其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工业就业主导型结构是江苏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成为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且近年来其因子评价得分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农业就业主导型结构是江苏省农村就业的次要方面,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较小,且近年来其因子评价得分呈下降趋势.由此,江苏省要充分发挥经济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在建设新农村、高水平小康社会进程中,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与否,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江苏省2000—2009年以来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演变趋势,并对其偏离程度进行了测量,最后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都具有显著关系,说明产业结构的提升是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形成的,但各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增加城镇就业是加快人口城镇化发展和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支撑。利用2007—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和大城市化对城镇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大城市化对城镇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提高大城市比重有利于提高城镇就业水平。从财政支出结构上看,教育支出对城镇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就业的影响不明显。财政医疗支出对城镇就业的影响为负,但医疗产出性指标对城镇就业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动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试图从生产函数出发,将就业结构变动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得出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978—2005年间陕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发现陕西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陕西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我国就业状况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有人却提出城市化会加剧城市就业的矛盾。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化不仅不会加剧城市就业的矛盾,而且相反,城市化是改善我国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疆作为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表现出了明显的非均衡性,而且正在进一步强化。要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就要努力弱化这种非均衡性。这要从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过程这三方面工作中予以筹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借助Heckman模型、交互模型对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的收入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控制了个人特征、流动特征、就业特征差异后,就业稳定性对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控制选择性偏差后,就业性稳定的收入效应仍然显著.就业稳定者的收入比就业不稳定者高出20.2%.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流出地、流入地的推拉力显著影响着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的收入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妇女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女性更容易受到失业的冲击,遭受贫困的风险增大,社会角色日益紧张,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剧,许多女性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就业困境之中。另一方面,这一进程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妇女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机会,为我国妇女就业状况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最初的高速发展之后,正在步入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这对大学生就业带来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环境.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如何推动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和社会必须应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服务业与城市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比较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服务业与城市化的相关性,验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在改革开放以前,虽然第二产业发展很快,但服务业发展较慢,因而城市化进程也较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从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例跟城市化的相关性看,服务业就业比例跟城市化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特别到工业化过程的中后期,城市化的推进主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加快城市化必须依靠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