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说:“我们多少学过一些马克思主义;懂得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可以(而且应当)把对立面统一起来。”(《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11页)。毛泽东同志也说:“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06页)。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把对立面统一起来的丰富经验,我们经常采用的互相协调、互相适应、互相兼顾、互相妥协、互相让步、同时并举、交替发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把对立面结合起来的方式。毛泽东同志曾非常成功地运用对立面统一的方法正确地处理了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系列矛盾,这是毛泽东同志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待于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号召全党重视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辩证法的学习。要准确地掌握辩证法,就要了解对立统一规律,区分它所包含的3种类型的范畴,即实体范畴、关系范畴和属性范畴以及它们不同层次的相互关系。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提到了两个实体范畴,即“统一物”(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三版,第407页。以下摘录该书,均只标页码数)和“对立面”(第408页);提到了三个关系范畴,即“对立面的同一”(第407页)、“对立面的斗争”(第408页)和“对立面的转化”(第410页)。下面分别谈一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从列宁的《哲学笔记》到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后退”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其主要根据是,斯大林在自己的著作中,只讲对立面的斗争,不讲对立面的统一,不仅没有引述列宁说过的“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还认为发展过程“不是通过现象和谐的开展”,实际上等于否定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评论者由此得出结论,并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4.
矛盾结构的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问题的提出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的根本规律。列宁认为,这条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选集》第2卷第711,608页)毛主席在《矛盾论》等著作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这是指导我们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列宁并没有把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划分开来,而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对立统一即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把对立统一规定为辩证法的特征、本质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在把对立统一看作事物发展的泉源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当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在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辩证法的核心.果真如此吗?如果认真阅读了《哲学笔记》,对列宁的有关摘录、批注和论述作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入而不是肤浅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新探”是站不住脚的.通观列宁的著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使用,无论从概念的使用还是从使用的场合都是有明确区分的.关于否定观,列宁显然是赞成黑格尔同意斯宾诺莎的观点的,即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列宁摘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否定的东西同样也是肯定的’——否定是规定的东西,具有规定的内容,内部的矛盾是旧的内容为新的更高级的内容所代替”(第91页).关于对立统一,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推引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时,更是明确使用对立统一概念.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所列的十六  相似文献   

6.
<正> 读李祥斌同志《相互渗透也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载于《东岳论丛》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李文)一文,颇受启发。然而,对其中“对立面互相渗透不仅是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矛盾斗争性的重要表现”之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故拙文一陈自己陋见,以求教于作者与读者。一、互相渗透仅仅是用来表现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任何矛盾都有两个基本属性即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这是从两个不同方面反映着同一  相似文献   

7.
<正> “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这一命题,是由列宁明确提出来的。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写道:“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列宁选集》第二卷,第七一二页)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专门有一节“论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把这个问题挑开,使之突出起来,为世所注目。《矛盾论》中引用了列宁的这段话,并对它作了说明和发挥,进而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三○  相似文献   

8.
<正> 在一九八二年第一期的《学习与探索》上,庞长富同志的《物质与意识不是对立的统一》的文章(以下简称《庞文》)认为:一、物质与意识的对立面的统一关系“与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是根本不相符合的,它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仅没有任何根据,而且早已遭到批判;”二、物质与意识两者是“相适应”的,但是,“‘相适应’或相统一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笼而统之地都是对立的统一的关系”;三、“意识统一于物质所讲的‘统一’与对立面的统一所讲的‘统一’,是两个形声虽同而涵义具有原则区别的两个概念。前一个‘统一’讲的是世界的本质问题,是意识统一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对立面的统一所讲的‘统一’的重要内容之一,却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串通、相互依赖或依存,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失去一方它方就不能存在……”。归纳起来,《庞文》的观点是,矛盾的对立面的统一,必须是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一方失掉它方即不能存在,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却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能够脱离开意识而独立的存在,因此,两者构不成对立面的统一的关系。我认为,这—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恩全集》第39卷第4066页)无产阶级要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化为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有阶级性,因此,真理有阶级性。这种推论,是把真理观的阶级性看成了真理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和科学真理观的对立统一。列宁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页)并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对势力、任何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列宁选集》第1卷第441页)毛泽东同志也说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单一的斗争性或同一性都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只有斗争性与同一性的有机结合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408页)这里显然指的是整个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只有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机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2.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一分为二”是革命的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合二而一”是反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一分为二”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都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就是承认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任何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而向前发展的。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总是既统一又斗争,是永远不可调和的。“合二而一”,按照杨献珍同志的解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大学易杰雄同志撰写的《“统一相对,斗争绝对”含义的再探讨》(发表在《晋阳学刊》1986年第3期上)一文,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此文正确地解释了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哲学笔记》第408页)一段话的含义。从而解决了“为什么说统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个哲学界争论了多年、众说纷纭而又不能令  相似文献   

14.
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对于从哲学上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左倾错误在理论上和认识上的根源,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一)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1页。)对立面的统  相似文献   

15.
一些哲学教科书总是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第一次否定看成是辩证的否定,由此认为,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必须经过三个对立面统一的过程才能构成,即:肯定阶段(包含否定的对立统一)、否定阶段(包含肯定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阶段(扬弃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只表现在第三阶段的对立面的统一上,而前两个阶段虽然是对立面的统一,但不表现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说,石定之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而对立面的统一不一定都是否定之否定过程。因此,在某些书上就有这样的话:“对立面统一的规律,在事物发展的每一点上都在起作用,在事物发展的每一点上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而否  相似文献   

16.
何谓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9页)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实践论》)实践是认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怎样?它们是不是一对矛盾?对此,毛泽东同志有过明确的说法:“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8页)陈延政同志在与周抗同志辩论的两篇文章中则提出,民主与集中不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其矛盾着的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辩证法的本质之一,如果不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或特征,那么也是主要的特点或特征之一)。”(1956年版《哲学笔记》第361页)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石,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要真正作到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中探求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必须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过程。这是人们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3页)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的矛盾学说经历了几种形态?各种形态又怎样?过去所见系统探讨的文章较少,我认为经历了三种形态。下面就对此作一粗浅考察。 1 人类的思维发展史表明,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看到了事物自身的矛盾性,认识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但是,在历史上人们首先概括出的却是非辩证的矛盾概念,到了中古时代的末期,才第一次提出了辩证的矛盾概念,有了矛盾学说的第一种形态。 翻开古代哲学史就可以看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代的韩非,都曾提出过“矛盾”概念。但他们都是把“矛盾”当作了“不真”或“荒谬”的同义语。 但是,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数是自发的辩证论者,绝不是仅仅局限于形式逻辑思维。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家赫拉克利特就曾指出:“对立物存在于同一东西中”(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300页),并以实例的形式说明了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多种同一。包括亚里士多德,恩格斯就曾说他是一个博学的辩证论者,“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2页)。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也提出过对立面互相依伏、“反者道之动”、相反相生、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宋代的的唯物主义者张载,唯心主义者二程、朱熹,也都阐述过“天地间皆有对”以及阴阳交感、相推相荡,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