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因果报应思想是我国古代迷信同佛教思想结合的产物。自汉末佛教传入,特别是自东晋僧人慧远极力弘扬以来,这种思想不仅影响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给小说创作打下不可忽视的烙印。本文拟对《聊斋志异》中表现出来的因果报应思想进行一下清理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俗语中的佛教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瓶梅》中的俗语体现了很多佛教意识,如因果报应、积德行善、因缘等,另外还有负面的表现,以及二者当时对社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形成这个现象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等,以对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金瓶梅》这部旷世奇书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金瓶梅词话》与《花营锦阵》、《绣榻野史》之间的关系入手,进一步论证笑笑生就是屠隆.文章首先指出现存晚明署名"笑笑生"的两部书《金瓶梅词话》与《花营锦阵》多有相似之处;继而论证《绣榻野史》同时受到这两书的极大影响,而吕天成创作《绣榻野史》时,《金瓶梅》尚未公开刊行;接着就以吕胤昌、吕天成父子与屠隆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且有吕氏曾以重资向屠隆索取一部奇书的记载,证明屠隆创作的奇书当为《金瓶梅》.再从屠隆的第一知情人屠本畯为《绣榻野史》"校阅"来看,也可反证《金瓶梅》、《花营锦阵》的作者笑笑生即为屠隆.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中出现的"一僧一佛一神仙"人物形象组合,也称"超情节人物"。超情节人物形象的设定,与小说中涉及到的宗教描写有关,显然具有儒道交融的历史背景及现实基础;超情节人物的描写具有相当的叙事功能作用,这体现在叙事主题能传递果报思想和完善小说结构上。这种超情节人物设置对明清小说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袁宏道《与董思白》信,传递了《金瓶梅》抄本问世的第一个信息.《金瓶梅》的问世,震撼了晚明文坛.相继有王世贞、屠本竣、谢肇制、薛冈、冯梦龙、沈德符等著名文人作家评论传播《金瓶梅》,抄本在北京、麻城、诸城、金坛、苏州等地传抄.《与董思白》写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至今已411周年.晚明与《金瓶梅》有关文献,称此巨著为《金瓶梅》、《金瓶梅传》,无有称《金瓶梅词话》者,欣欣子序称"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因此,有学者猜测原抄本曰《金瓶梅》,"词话"二字是书商刊印时加上去的.《幽怪诗谭·小引》称《金瓶梅词话》,在至今所见文献中,这是最早传递词话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钟情丽集》名列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前代骚人”作品之中,可是它与《金瓶梅》究竟有何关系却乏人研究。本文除对《钟情丽集》作者问题表达意见之外,特别深入比较其众多版本,探索故事的渊源与影响,对于《钟情丽集》推动明代中篇传奇小说创作风气并成为《金瓶梅》写作素材来源的真象,颇有发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十年代初发现的《金瓶梅词话》,在欣欣子序、甘公跋与东弄珠客的序之后,有一篇名为“词曰”和“四贪词”的题词,在题词前赫然标出这样的书题:《新刻金瓶梅词话》之字样。这个书题向人们表示出:三十年代初发现的这部词话本《金瓶梅》并非《金瓶梅词话》本的原刻,而是一种新刻本。不少研究《金瓶梅》的专家学者还发现这部《新刻金瓶梅词话》同崇祯说散本《金瓶梅》相比,多了一篇欣欣子的序与一篇廿公跋,但这序与跋虽放在前面,却没有署写作日期。只有东吴弄珠客的序却标明“万历丁巳季冬”,这篇序既然为明崇祯本《金瓶梅》和《新刻金瓶梅词话》所共有,人们自然  相似文献   

8.
较早谈到《金瓶梅》和《水浒传》的承继关系的大概是袁中道。早在《金瓶梅词话》刚在世上流传时,袁中道便在他的日记《游居柿录》中指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的确,《水浒传》给《金瓶梅》以重要的启示,《金瓶梅》对《水浒传》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不仅有所继承,而且有一定的发展,当然其中也难免有一些不足。对此进行一番探讨,这对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是不无益处的。一《金瓶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承继  相似文献   

9.
梳理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是否为《金瓶梅》的初刻本相关论述,双方不少分歧属于对个别文献解读的仁智之见,沈德符所见“吴中刻本”就是《金瓶梅》的初刻本则是在不断讨论中形成的重要共识。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刊刻完成时间以及沈德符“金瓶梅”条所记其得见“吴中刻本”时间。根据避讳情况,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刊刻完成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至天启元年(1621)正月之间;根据沈德符生平及其与丘志充交往情况,其得见《金瓶梅》初刻本并撰写“金瓶梅”条时间亦为万历四十八年。文献记载与实物证据的交叉重合,充分证明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就是《金瓶梅》初刻本,其最终刊刻完成时间为万历四十八年年底。  相似文献   

10.
中外有不少学者说:《金瓶梅》最早的名字叫做《金瓶梅词话》,后来才改为《金瓶梅》。这一说法很流行。其实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笔者认为:《金瓶梅》最初是以抄本形式流传的,各种抄本均名《金瓶梅》,而非《金瓶梅词话》;大约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冬,吴中才有了初刻本,书名仍是《金瓶梅》,而非《金瓶梅词话》;重刻本大约成于天启初年(1621年)。现将这些新说阐发如下,附带也简说一下《金瓶梅》书名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