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门庆是明中后期自然人性泛滥的典型代表 ,因此有必要从人性的视角对他进行重新解读。为此本文引入了现代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概念———承载自然人性的原始生命力 ,以期解析西门庆现象及其悲剧。对其中原因的分析 ,有助于重新认识西门庆这个人物的历史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西门庆的商业头脑与商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里的西门庆通常被作为地主、商人、官僚三合一的反面典型。其实,西门庆主要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具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和较好的商业道德的新兴商人。他不仅对商品价值有准确判断,对商业前景有正确预测,善于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商业利润,善于宏观管理和调配资源,而且重合同,守信誉,反对弄虚作假,主张合理分配利润,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社会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发展要求。他虽然不是一个应该全面肯定的人物,却是一个具有新质的值得社会关注并给予正确评价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西门庆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与社会意义。他的一生活动主要集中在官场、情场与商场,又以商场为本,所以对金钱财富的追求成为他最重要的人生价值取向。在追求这一切的过程中,其所作所为尽管为世人所不齿,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其采用的手段又从种种侧面体现了西门庆作为一个新兴商人的睿智和魄力。  相似文献   

4.
新论陈经济——《金瓶梅》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惟一的一个具有一定程度民主性的人物形象。他比西门庆还要复杂、曲折、丰满、新奇。陈经济与潘金莲等女性之交情、交性 ,迥别于西门庆 ,前者清美 ,后者浊丑 ;前者平等 ,后者仗势 ;前者心心相印 ,后者以金钱或小恩小惠  相似文献   

5.
剖析西门庆     
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层面对西门庆作了全方位的既宏观又微观的研究 ,分析了西门庆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为人风格、能力与欲求及其个性 ,探讨了西门庆辈崛起的社会必然性 ,并从“支出”与“收入”两方面对西门庆的“成功之道”作了条分缕析。最后简要归纳了西门庆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仅次于西门庆的人物,但在典型化的程度上却超过了西门庆。她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物,追求床第之欢,成了她生活的中心内容,落得一个淫妇之名。 流览《金瓶梅》,总观潘金莲的一生,追求幽欢似乎是她人生的唯一目标。而稍细心体察,就会发现她多所贪求。作为一个富商的宠妾,她和西门庆的其他妻妾一样,要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因为除此以外,也实无另外的寄托。在这方面,西门庆的家庭是应有尽有的,花天酒地,本无不足之处。然而,潘金莲常常向西门庆提出特别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中有关西门庆与帮闲交往的描写占据了相当篇幅,以其步入官场为界,双方的交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尤其是他后期的养闲之举颇为引人瞩目。西门庆养闲既包含着小人得志、自我炫耀的因素,也有物色人选帮忙应付日常事务的考量,还体现了在其融入官僚阶层的艰难进程中,缓释自身心理压力的诉求。通过对双方关系的考察及西门庆养闲内在原因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把握西门庆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应伯爵论     
“要在文学里看出中国社会的潜伏的黑暗面来,《金瓶梅》是一部最可靠的研究资料。”(郑振铎)诚然,诚然。中国社会史,很大一部分是形形色色的西门庆为非作歹的历史。一朵乌云形成不了一个黑暗的天空。西门庆不是孤立现象。他只不过是黑暗社会中一个不可低估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上面,有杨戬、蔡京、李邦彦这批官僚佞臣做后台;在他身边,又有着一批伙计、媒婆和打手、帮闲之类的社会渣滓为他奔走献策。这些人,加上那一批被西门庆蹂躏而不以为耻的妇女,构成了一张黑黝黝的网,一个使人窒息,使人迷惘的黑幕。在这当中,有一位应伯爵。  相似文献   

9.
分歧的由来 怎样概括《金瓶梅》的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主要取决于对西门庆形象的认识和评价。 在《金瓶梅》研究界长期盛行的“暴露封建黑暗”说,其支柱便是认为西门庆是“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或曰“他是当时地主、商人、官僚(兼豪绅)三者合为一体的家伙。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中坚人物,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基层柱石。”  相似文献   

10.
我们肯定了《金瓶梅》,却忽略了西门庆。《金瓶梅》成功塑造的人物不仅是众位女子和各种帮闲人物,还有小说中最主要的男性主人公——西门庆。西门庆虽然外在行为横行霸道,但内心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在与女性的交往中,时时流露脉脉真情。在肉欲的沉沦中他期待真诚的感情,更看重情感并非钱财。他把妻妾们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履行自己作为丈夫的职责——给予她们情感的温暖、性的满足以及财物的支持。西门庆血肉丰满的男性形象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可以相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