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神话的崇高原型中,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确立,人作为主体已初步意识到同客体自然的分离和对立。人意识到自然的异己性,认识到后者对自己的威胁,二者力量对比的悬殊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求助神以超越自己的渺小,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这就形成了原始崇高.崇高原型的实质就是人类“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因此,原始崇高并不是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现,而只是想象状态中崇高主体人对崇高客体自然精神上的超越。神话中的崇高原型演变为近代崇高.近代崇高是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的力量,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附而成为了后者的主宰.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确证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崇高,这种崇高不仅是精神力量方面的,而且是物质力量方面的,并且精神力量的崇高是通过对自身实践力量的自信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2.
田英华 《兰州学刊》2007,(6):157-159
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结合产生了崇高思想.通过对崇高概念逻辑发展的考察,认识到古典意义的崇高可以被表述为神人合一的表现形态,它显示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以及人的理性力量和道德精神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神秘的信仰往往把人引向偏执;邪恶的信仰往往使人走向堕落毁灭,狂热的信仰往往导致历史悲剧,而崇高的信仰指引人追求真善美.崇高的信仰具有为人们提供美好精神家园的功能,具有道德提升的功能,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功能,具有聚群众精神力的功能,具有对行动正确导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对康德而言,崇高意指人同无形式的自然表象进行较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超越的生命形式,其最终在人就是创造的最后目的的意味上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人类的天性中为崇高寻找先验的原理,这是康德在西方崇高学说史上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可以说,这一运思智慧与康德所建构的先验哲学的根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它不仅使康德对崇高与优美的异同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分辨,而且最终把康德与曾经影响过他的经验主义美学家柏克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虽未曾直接用崇高一词谈论美 ,但是 ,他对变与动、破坏与建设的倡导 ,对英雄、豪杰、大丈夫的呼唤 ,对大鹏、蛟龙、江汉赴海、火山喷发等意象的描绘 ,对大多数人焕发昂奋、进取激情的期待 ,都表明他在高扬崇高美。这种从思想启蒙、社会改革的角度对崇高的倡扬 ,在当时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梁启超对崇高的倡扬 ,在任何时候都有激励人的作用 ,这也许是从纯学理的角度对崇高进行研究所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6.
朱玲玲 《江淮论坛》2011,(2):68-73,116
利奥塔对现代性、逻各斯(理性)中心主义充满强烈的不满。他提出了在"主体已死"之后的现代社会里,"人"何以可能的问题。利奥塔努力拆解现代性,拒斥元叙事、总体性等传统理性主义话语,提出了他自己的关于差异、歧义和感性的,以及关于政治的、道德的美学方案,即崇高美学。从总体上看,他的崇高美学主要表现为三种面向:荒诞、震惊和非人。这些是利奥塔从语言游戏、康德、纽曼以及先锋艺术那里发现的。他的这些所谓后现代崇高美学特质和精神,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崇高"。当然,或许这正是利奥塔的解构策略:正是渴望通过这些,利奥塔试图实现人的自由和超越,只是,它或许也仅仅是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7.
席勒把美分为刚毅的美和柔软的美(阳刚的美和阴柔的美),实际上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所谓的优美和崇高。席勒把优美和崇高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由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来看,美是现象中的自由,可是,优美和崇高所表现的自由是不同的,优美是在感性与理性的协调与和谐之中表现的自由,而崇高是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和冲突之中表现出来的自由,席勒还根据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性质把崇高划分为理论的崇高和实践的崇高。席勒总结了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理论,把美与崇高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特征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美学中,自朗吉弩斯开始对崇高美学关注开始,至近代博克、康德等思想家的理论中,崇高得到全面论述并成为一个完善的美学范畴;在现代艺术的洪流中,崇高的内涵发生了位移,实现了它的现代转向,并成为后现代理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利奥塔德的崇高美学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构成。本文将从利奥塔德的独特的后现代理论入手,分析其以崇高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及对后现代的人的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个人生活于社会当中,他离不开对社会群体的归属,个人对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同样离不开社会群体,离不开社会性价值意义知识网络的支撑。社会文化建设应该承负一个社会的理想,激发人性的崇高,弘扬人对崇高的追求,并以此涵养人内在的善性和对德性的追求,使人获得人性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审美意义和生存意义的揭示,“崇高”历来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它一般具有磅礴的形式、令人震撼的气魄,带给人以无限崇敬、无限感动的情感反应。崇高美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十七年”文学时期是其兴起和成熟期;“文革”时期崇高美走向异化乃至衰落;20世纪80年代崇高美得以重新复归;90年代后因社会、历史原因崇高被“躲避”,走向消解。  相似文献   

11.
欧阳康 《河北学刊》2003,23(5):40-44
对于美德和崇高人格的解读 ,离不开对于人性和人生境界的理解。本文综观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人性学说 ,提出超越性是人的最高本性 ;概览各种宗教与文化传统对于人生境界的不同理解 ,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对人生境界说的特别贡献 ;认为美德是对于人生的崇高价值和意义的一种自觉意识与行为规范 ,对于美德的追寻是一个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审美意义和生存意义的揭示,“崇高”历来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电视剧对崇高美的追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崇高美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悲剧性以及壮美式上。文章最后阐释了中国当代电视剧崇高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塔 《学术界》2006,(2):118-125
刘皓明的《绝食艺人:作为反文化现象的钱锺书》一文,在网上已经流传了好一阵子,最近又在《天涯》杂志上登了出来。因为他有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即海外华裔学者的角度,又因为他使用的强烈到极端的语气,即不容置疑的否定性语气,再加上他那自以为打中了钱锺书七寸的得意劲儿,都引发了我试图为钱锺书做一点辩护的欲望,尽管钱先生也许根本用不着我这样的末学后生来为他辩护。一刘皓明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他用卡夫卡塑造的“绝食艺人”这一小说形象来比喻钱锺书。他说:“钱锺书对应于绝食艺人的绝食功夫的,是他扫描般的记忆力,他饕餮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关于意识形态幻觉的思想。齐泽克先是在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批评性分析中 ,将拉康的象征理论移植到社会历史层面中来 ,再通过卡夫卡的作品以及庄子梦蝶一类特定文本语境指认意识形态幻象对伪社会现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一兵 《东南学术》2005,(1):123-127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的物化信仰问题.在这个拉康式的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人物那里,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成了拉康式的物化信仰指认,这种物化信仰支撑着意识形态幻象,而幻象则缝合着本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中国文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生期。因应救困图存的时代需要和文学自身变革的要求,梁启超、王国维、鲁迅殊途同归,标举"崇高"这一审美理想,以此推动传统审美意识由偏重"优美"向推重"崇高"的转变。三人以对中国固有文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批判和反思为起点,以对西方文学所体现的崇高美的认同为归趋。他们对"崇高"的关注点和现实关怀有异:梁启超关注的是文学风格,心系"新民";王国维关注的是审美,心系国民美育;鲁迅关注的是主体品格,心系"立人"。民族主义是三人共同的思想基础,但他们尚存在其他思想意识的差异。三人为铸造中国文学新质所进行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认识偏颇。  相似文献   

17.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