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待一年级的孩子,经常得换个方式“变一变”。比如,他们写字姿势不对,头埋得很低,你正儿八经跟他讲“要注意写字姿势!注意写字姿势!”他们记不住。有次,我故意夸张地大叫:“呵,本子好好吃啊!”他们吃惊地望着我,我说:“嘴巴快凑到本子上了,想吃本子啊?”他们大笑。以后谁头低了,背弯了,马上有人提醒“不要吃本子”。  相似文献   

2.
挨打的滋味     
出租车司机赵明是个暴(bao)脾气,这天他突然接到儿子小光的电话,只听到小光在电话里哭着叫道:“爸爸,我在学校门口,有人打我!” 赵明急了,开着车没几分钟就赶到了学校。一看,小光正和一个个头和他差不多的孩子扭(niu)打在一起。赵明顿(dun)时火冒三丈,好小子,你竟敢欺负(qi fu)我儿子!他跳下车,跑到两个孩子跟前,将那个孩子用力一推。那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哇”的大声哭起来,  相似文献   

3.
近日,网络上热传中国式父母包办孩子一生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有人批评,国内教育最大的弊病是没有一次真正让学生自己选择。当他们大学毕业后,突然要面对选择职业,怎能不茫然?作为全国首家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培训及职业规划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19日,正在旅游公司上班的张丽华忽然接到儿子强强打来的电话:“妈妈,你让我吃的是什么药?好难吃……”强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没了声音。张丽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着电话“喂!喂!”地大喊起来,只听电话里传出一个声音:“不好!你的孩子口吐白沫昏倒了,我帮你送去医院,你快点来!”  相似文献   

5.
我上完书法课,回到家,孩子正愁眉苦脸写周记。母亲坐在床沿无奈地叹息着:“唉,坐那儿半天了。一个字也没写出,”一股无名火突突地从心底冒起。我居高临下、僻里叭啦地数落了一通孩子。“没出息!周记,不就是写你一周来最有趣、最快乐的事?比如、比如……”孩子抹起眼泪,我心里一惊:快乐?!他的快乐是什么?他有快乐吗?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父母是冬日里的暖阳;也有人说,父母是夏日里的甘霖。而我要说,父母是身份的魔术师!且看在一个三口之家中,“魔术师”们的尽情表演吧——孩子刚出生,父母的角色俨然就是保姆。他们的任务就是好好照顾孩子,万万不可让孩子热着、冷着,更不能让孩子饿着、渴着。真是小心翼翼地百般呵护千般疼爱万般无奈。  相似文献   

7.
刘晓祯 《社区》2010,(6):55-56
小强的妈妈来找我,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希望我能帮助她找到儿子的心理问题。 小强妈妈的故事 我儿子六七岁的时候,我和老公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那天,儿子出去玩了,我和老公在家里又动了手。我在气头上冲着老公嚷:“你走,永远别回来!”老公愤愤然地走到门口,一开门,看见孩子泪流满面地站在门外。“小强!”我张大了嘴,赶忙把孩子拉进来。老公一摔门走了。  相似文献   

8.
“晚安”,“早安” “妈妈,我想你。”“妈妈,一只手抱不算,要两只手抱。”孩子将两只手从被窝里伸出来,我俯下身子,探过头去,他用下巴靠住我的脖子,两只手绕成圈,箍住我的脑袋,吩咐道:“明天记得来叫我啊!得早点来。”每天晚上如此这般,然后我才能离开儿子的房间。  相似文献   

9.
田野 《社区》2001,(5):73-73
新一代的日本青少年,有人将他们称为“消沉的一代”。他们生活在战后日本经济最衰退的十年之中,这十年已经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变得麻木。他们毕业之后不是马上去发展事业和结婚,而是频繁改变工作,或者根本不匕班,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旅游。他们要靠他们的父母养活到20岁甚至更大。日本一名经济学家不得不用“寄生虫”来形容他们。东京《时尚》杂志的主编称:“现在年轻人的父母不懂得享受生活。只知道专心工作,有危机感。  相似文献   

10.
孙晓鸥 《北京纪事》2009,(10):90-91
如果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今天北京修建地铁的速度,肯定有人说我夸张过度,可要和大约40年前地铁一号线的修建速度来比较,那就亳不夸张了。一号线地铁从开工到竣工通车,不知修建了多少年,眼见孩子长成大人,中年变成老头,真是时间催人老啊!  相似文献   

11.
孩子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人敲门     
梅承鼎 《社区》2012,(14):63-63
万局长退休了,躲在家里一个多月。老伴催他出去走一走,他偏不。憋了两个月之后,万局长终于憋出抑郁症来了。老伴没法子,送他去住院,日夜守护在身边。 从第三天起,万局长的目光经常瞟向房门,看一阵子,再侧耳静听。第五天一早,老伴买回早点,刚放下。万局长突然说:“快去开门,有人敲门。”老伴疑惑地说:“不会吧,我没听见哪!”万局长生气了:“叫你去你就去,我听见有人敲门。”老伴半信半疑,走到门边,把门打开,没人。万局长语气强硬地吩咐:“你出去看看!”老伴走出病房,朝两边张望,依然没人。见老伴回到床前,万局长自言自语道:“我明明听见有人敲门。”  相似文献   

13.
晓帆 《21世纪》2001,(10):36-37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就在中国的家长们热衷于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时候,外国的家长们也开始积极地把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美国、英国、日本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中文热”悄然兴起。我曾去日本某大学教授中文课,亲眼目睹了日本学习中文的热情。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了有关中国的课程。学生们之所以选修中文,是因为好找工作。当然,我所在的那所日本大学里,也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基本上是自费去日本学习的。这些中国留学生报考的专业主要是经济、经营学科。以我工作过的某大学经济学部为例,中文方面开的选修课有“中国概论”(一)…  相似文献   

14.
不知不觉中与我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再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这一天到了拍毕业照的时间。 闪光灯之后,我带领孩子们返回教室,让他们拿出纸笔,把刚才拍照时的情景、周围人的表现.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真实地记录下来。没想到,话音刚落,班级里竟像炸开了锅.很多孩子不满地嘟囔:“哎,又要写作文了!”“我还有一叠试卷没订正完呢!”有个男生甚至大声叫道:“高老师都要毕业了这次就饶了我们吧!”  相似文献   

15.
孩子修理铺     
《阅读与作文》2010,(7):14-16
童话镇开了一家“孩子修理铺”,可成了爆炸新闻。人们都想:只听说修车的修鞋的,没听说过修孩子的!大家跑去一瞧,顿时吓了一跳! “哟,”一位爸爸说,“这不是修自行车的张大爷吗,您怎么修起孩子来了?”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7,(3):112-115
一名妇女抱着一个孩子坐上公共汽车。司机看了一眼孩子,突然说道:“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教惯了高年级数学的我,今年第一次教三年级,还真有点不适应。虽然上学期教了他们一年的体育,可数学课总不能和体育课一样上吧?这不,还没走上讲台,同事们就告诫我:“这届孩子比较皮,一开始可不能给他们好脸,否则,他们会得寸进尺,骑到你头上的!”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数学!” 我每到一所学校听课或调研工作,课余时间总喜欢接近孩子,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话题,跟他们聊天,借此来了解孩子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态度、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中时常可见—— 【镜头一】怒气冲冲的班主任G君快步走进办公室,坐下,然后怒喝随之而进的学生:“蹲下!”却不料,连说三声,孩子不仅没有遵从命令,反倒“揭竿”而“起义”了。“老师,您要是这样的话,我宁愿不上(学)了!”转身便向门口走去,边走边说,“您这样简直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相似文献   

20.
许多年前,有个商队来往于一些城镇做买卖。他们正穿过一片森林,每个人都带着一袋金子。 一天,他们在一条小河边露宿。 突然,一位商人从帐篷里冲出来,大喊道:“有人偷了我的那袋金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