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内涵作了新的探索,认为根据农业的特殊性,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与农业目标现代化的统一,据此设置了一组新的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指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多模式道路,并引进了与之相适应的高新适用技术的概念,最后探讨了有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因素及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农业信息化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是未来农业的重要生产和经营管理手段 ,将在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农业生产技术与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传播。现代化的农业要求现代化的管理。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微观农业经济的优化 ,而且要求宏观农业经济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的总称,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表现出时代性、区域性和世界性。农业现代化既包括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又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而其内涵又具有整体性。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副业化、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问题严峻等新情况、新问题,以解决好地怎么种、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以及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三个导向"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正是基于这样的国情农情而作出的新的制度设计,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必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相似文献   

4.
农业规模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我国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坚持规模经营质与量的统一;要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不动摇。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农业改革与发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邓小平农业改革与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新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农业改革与发展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本文阐述了农业的历史演变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借鉴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但目前缺乏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内涵的研究.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是以我国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为前提,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根本,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领,以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行为融入小农户为关键,以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有效分化为核心,以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为本质,以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结构优质化、农产品品质化和农产品流通顺畅化为目标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深入剖析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根本、引领、关键、核心、本质和目标,有助于弥补目前学界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提高相关职能部门与农业经营主体的认识水平,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农业市场对农业发展的意义是革命性的。一国农业的现代化推进过程,从一个侧面来看是其市场范围、交易结构、交易规则和交易组织等逐渐演变的过程。农业开放蕴含的制度优选机制,可以大大加速农业市场的现代化变革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概念内涵不断更新、充实和演进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归纳,并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描述了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动力.在对世界有代表性国家农业现代化条件和模式进行充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和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区域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性的内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我国31个省市为例,对其协调性进行实证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区域差异性显著。根据协调度的大小,结合区域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的排名,把我国31个省份划归为6类12种基本类型,同时进一步阐述了这些类型的基本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模式 ,其基本内涵是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 ,充分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有效技术精华 ,实现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现代农业综合体系。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西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受现实和潜在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中央、地方和西部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从国情、区情、省情出发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把世界先进的农业技术经验同中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区域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性的内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我国31个省市为例,对其协调性进行实证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区域差异性显著.根据协调度的大小,结合区域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的排名,把我国31个省份划归为6类12种基本类型,同时进一步阐述了这些类型的基本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及基本状况的客观描述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的传统性向现代社会的现代性转变的历史过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概念,从发展史的角度看,农业现代化是传统的自然农业向现代的商品农业转换的历史过程。从其内容而言,它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我国农业与农村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农业的市场化。为此,我国农业在总体改革与发展思路上必须实现五个转变:即由市场放任取向转向市场规范取向;由政策激励取向转向制度创新取向;由提高价格取向转向降低成本取向;由粗放扩张取向转向集约经营取向;由农民自筹取向转向政府及社会投入取向。在此思路下,结合近中期我国农业现实,通过以下步骤推进农业的工业化和农业的市场化:1.以产业化经营开始农业的商业化起步阶段;2.疏散农业过密人口,推进城市化,进而推进农业的机械化;3.以农户经营企业化为努力方向,实现农业与农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与组织体系创新;4.抓住农业技术革命这个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实施“两头抓”战略,即一头抓农业高科技工程,一头抓农业的科普工程  相似文献   

15.
高强  周丽 《中州学刊》2023,(3):43-51
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强国的战略内涵,明确其本质特征、国情特色、国际通识、建设目标、基本前提及战略主线。为确保农业强国战略的有效推进,要找准突破口,着重从激活“四化同步”蕴含的外部动力、城乡融合发展激发的内源性动力、双层经营体制的弹性和韧性及高水平开放注入的发展动力四个层面入手,挖掘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从战略布局上看,农业强国战略应与扩大内需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双碳”转型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谋划,一并推进;从政策选择上看,要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夯实人才基础支撑,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深化城乡联动改革,协同推进释放政策合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迈进。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迅速兴起 ,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新的模式。农业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得益于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 ,即得益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动力机制、生成机制、组织管理机制、技术选择与创新机制、人才集聚与培养机制、效应外溢机制等六大机制。认真探讨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 ,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 ,绝不仅仅是贸易歧视 ,其根源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模式。“石油农业”既不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丽莎”生产方式的提出 ,对“石油农业”提出了挑战。根据我国的国情 ,应该以“区域精密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模式。为此 ,应对“区域精密农业”模式的内涵、作用、意义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年农业现代化理论政策和实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往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和技术进步而不断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的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我们大体上可以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五个重要阶段,即"老四化"、"多化并举"、"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等不同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理论政策的历史演变始终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相连,反映了每一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始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变化的强大力量。人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一步步实现了理论的升华和政策的完善,为我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蒯小明 《云梦学刊》2013,34(1):68-70,74
北京市政府通过财政支持下的商业保险模式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政策性保险所形成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北京模式,无论对农业生产经营还是涉农保险公司均产生了较好的政策性运行绩效。但北京模式由于其强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导致该模式对其他大多数省、市、区的农业保险发展带来困难,包括财政压力、交易谈判与未来可能的全国农业保险统一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海南是农业份额很高的省份,农业现代化事关海南现代化进程。文章实证分析了海南农业现代化状况,探讨技术、制度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摈弃片面强调技术创新的传统思维,主要进行包括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组织制度在内的制度创新和寻求WTO框架下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