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对诗和艺术作品的思考渗透着他对于存在问题的真知灼见,他从分析作品之物性开始,进入到物与作品的中介亦即器具的分析中.然后追问那使器具之器具性敞开的东西.最后,他认为作品之创作就是建立一个世界和创建大地.这样,世界为显为明,大地为隐为暗,两者共同构成为作品之存在.  相似文献   

4.
吴于廑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贯通中西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世界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西方史学史、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等。但我认为,吴先生最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在世界通史方面,他作为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一位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是当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考察了世界历史下各文明体之间的交往,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世界文明观。习近平立足马克思世界文明观的基本立场,围绕世界文明的相处之道和发展之道,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型世界文明观;他科学把握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变化,从全球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出发,审视信息文明的发展带给世界文明的机遇和挑战,从全球治理的视野提出世界文明的全球融合是历史大势。为此,习近平提出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思路,指出开放包容是人类文明的相处之道,合作交流是文明进步的发展之策,实现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对于“世界文明向何处去”的文明发展之问,习近平给出了中国答案,那就是,在文明融会通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成全世界人民共创一个和谐的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6.
他的作品,象一条浑雄的、叫啸的河,从单纯乐观的年青的心灵流过来,流过他自己的土地,他的世界,充满着血与火的燃烧的土地,弥漫着硝烟、横着刀戟的战争世界。仿佛他从十三岁开始就穿上军装的一生,是为着这条河、这片土地、这个世界而存在的。他写下的,他奉献给读者的,都是属于昨天的战争、土地与人民的。他的创作神经和人生脐带,与之紧密相连。此生再难分开。从他记录那世界的处女作《光荣灯》开始,至今已经四十个年  相似文献   

7.
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意指以"他者"视角看世界,具有虚拟和简化世界的特性。其教育发生的逻辑是以"他者"身份"入戏"、通过"神入"他者世界获取他者眼光、进而通过反观达成认识世界、他者和自我的教育目的。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转客位学习为主客互动、从文本学习增情境体悟、变孤独探索为共生共长、由客观评价到"他眼"反思,但也面临情感泛滥、角色混乱和相对主义的重大挑战。教育戏剧应将"教育性"作为首要特性,引入戏剧生成的"第三个我"来超越我在"他"和"我"之间的游离困境,并帮助学生在把控是非曲直的基础上,将戏中之理与生活之道融合起来,通过"他者"眼光实现个体的成长和丰满。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是世界十大作家之一,位列欧洲“四大诗圣”之首。他在世界戏剧史上所创造的辉煌成就,至今仍无人可以与之匹敌。因此,莎士比亚逝世之后,随着莎剧的广泛传播,世界文学史上逐渐兴起了一门系统的学科——“莎学”。莎士比亚评论学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学理论现象。三百多年来的莎士比亚研究和评论,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学派之多、争论之烈,是其它任何文坛巨匠所不能比拟  相似文献   

9.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攀登者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攀登到离世界之巅——珠峰几步之遥的地方,其中一人只要抢先跨出几步,就可成为世界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而这几步,对于希拉里和丹增都易如反掌。这时新西兰人希拉里停下来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希拉里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跨了几步,在世界之巅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希拉里随后跟上,两人在世界之巅紧…  相似文献   

10.
一林则徐不愧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他在鸦片战争时期,在广东领导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期间,为谋求“制夷之策”和“富强之道”,开创了中国人了解世界、学习西方之端。新发现的《洋事杂录》,就是林氏在广东期间“开眼看世界”的一份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杰出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是西方现象学批评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著虽然充分注意到了作家意识在文学世界中的主导作用,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开掘阐发,但对作家意识的表现形态即文学形式的核心地位视而不见,因而有严重的局限性。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之成就和不足典型地反映了西方现象学批评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2.
解救之途的追寻--论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是为奴役中的人类寻找一条解救之途 ,他一生都在寻找战胜异化的生存世界和达成理想的自由世界的方法与途径 ,在经历了漫长的迷惘与追寻之后 ,他将超越的精神信仰拯救当作通往自由之途。超越的精神拯救既具有积极意义 ,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托名)狄奥尼修斯的美学并非从感觉出发的审美美学,而是从古典哲学出发而奠基在他的哲学神学基础之上的本体形上美学,这其中蕴含着神学论的主题。美首先是上帝所专有的绝对谓项,上帝是超验之美、原初之美、永恒之美,赋予此间世界一切存在以美的属性;由此才有了此间世界之美和艺术之美。他的本体形上美学是基督教美学和古典美学的分水岭,不仅直接造就了基督教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在关注和分析质料与形式之关系的前提下,还对于拜占庭的艺术理论、特别是圣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灵魂论充满理性之思和德性追求;其“理念”世界蕴涵着他对现实世界的正义、和谐和秩序的伦理追求以及伦理超越;其神服从“理念”世界,以善为内在目的创造现实世界,最高的“善的理念”构成了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是灵魂和神的原因、目的和根据。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舞台上的他手持“魔杖”一呼百应,气势磅礴;生活中的他,亲切随和,一派长者之风……他,就是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张国勇。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独特的性情和艺术风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身世之恸是前因,凄恻情事是内因,飘零行迹与多愁善病是外因,诸因结合,铸成了苏曼殊凄恻伤情、哀感顽艳的精神世界,而忠烈与遗民意象则是他渲泄郁结和自我表达的重要通道。在革命思潮的激发下,苏曼殊在宋明遗民的历史世界和诗文世界中,找到了与其悽恻身世和凄艳情史相通的精神知遇。特殊之性情与遭际,使他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选择了特殊的诗学意象,用以表达特殊之情感与思想,由此而形成了近代诗史上特殊的艺术风味。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杂文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之林中独树一帜、光芒四射,我们在探究其原因时,不能不看到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鲁迅一生不仅写下了大量的杂文,而且涉猎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成功地创作了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各种文体的作品,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作家群中,鲁迅创作涉猎的领域之广,运用的文体之杂,拥有的学识之博,付出的劳作之勤,都是罕见的。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杂文家,首先因为他又是一位杰出的“杂”文家,就这一方面看,可以说鲁迅的创作生涯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魏国以至唐宋,写鬼故事之风不绝,<聊斋志异>是这种爱好的继续.人们或为追求恐怖关的享受,或为满足寻找慰藉的愿望,创造了一个鬼神世界,把本来是子虚乌有的事表现得活灵活现,使千万读者为之感动俯仰,而蒲松龄以<聊斋志异>表明,他是这些创造者中最杰出的一个,他把鬼神世界的故事推向极致.他既可用鬼故事写各种世情、人情和爱情,又可借抨击鬼世界来鞭挞人世,笔之所到,自然天成,如水成纹,就像日常生活一样合情合理,证明"高人一等"的评论决非虚誉.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第二代新儒学家代表之一的唐君毅,运用圆融的形式把西方国家多位哲学家的理念援入中国传统儒道佛学之道德思想文化体系内.他的道德思想理念认为"中国儒家道德思想是以完成人格为最后目的,而不以之为任何事物之手段."他依据儒家之"天人合德"思想,透过人的道德主体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天"之超越性,使人的道德主体因此而获得"超越"的意义.唐君毅的哲思逻辑是以"天人合德"精神为基础作出"人极、皇极、太极"三极并建之理想道德文化世界的推论.当他不遗余力阐扬本土传统文化之际,亦为中国及西方文化之道德文化、文化价值、宗教信仰等作出评论与分析.唐先生能够奉献毕生精力于促进文化事业之原动力,乃是他希望能"为中国及西方之文化理想之融通建立一理论基础,并提出一文化哲学之系统".唐先生之愿望是提倡全世界人民得以分享多元文化的智慧宝库.他所希望的世界能够得享真、善、美的生活,这也是中国的儒学家、道学家和佛学家之学者们的祝愿.  相似文献   

20.
威斯坦·休·奥登是继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语诗人。文章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以主题探讨为主线,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剖析了他的代表作《寓意之景》,由此展示诗人纯熟的诗歌技艺和剖析生活荒原、构建秩序世界的关怀之心,并进一步指出诗人将爱看成是构建秩序世界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