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发达进步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贫富与否的标准尺度。而经济发展能否健康强劲,一个重要保证是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的创新。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经济发展理念,又是指导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中国建设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使我国从新世纪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根本原因是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的经济发展体系。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路线正确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安排,在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上广几个大城市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但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政府推动的力度有限等因素,社会工作发展举步维艰。2012年9月,中组部、民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人才专项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三区”计划),  相似文献   

3.
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约束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庭  赵晶晶 《城市》2008,(6):28-31
一、引言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4.
陈建华 《城市》2007,(3):23-2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国际化城市在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国际化城市一般是全国性或地区性的首位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广州,它们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国际化城市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是联系国内外资源、资本、人才与市场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转型的首发地和带动力量.国际化城市的聚集与扩散功能对一国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重要作用,对提升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可缺少的空间力量.因此,国际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状况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转玲 《职业》2011,(14):102-103
广东省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迅速成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但现阶段的发展尚面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随着省内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不断上升,资本的边际效用日益递减,为解决这些矛盾,广东省发达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移和淘汰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梁承忠 《职业》2008,(10):26-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东西差距越来越明显。虽然造成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很多,诸如经济发展战略、区域政策、自然环境、资金状况和人力资本状况等等,但我们认为人力资本缺乏是阻碍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在西部地区确立优先发展人力资本的战略,积极采取措施以缩小东西差距。  相似文献   

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劳动力的流动对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属地化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劳动力不流动或是极少流动为前提建立的,无论是广大农民工还是城市白领,只要发生跨地区流动,就会遭遇社会保险无法顺利转移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陈宜红 《职业》2007,(21):16
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打工经济已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转移就业环境,对农户家庭、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打工经济已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转移就业环境,对农户家庭、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群元  喻定权 《城市》2010,(6):25-28
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重要内容和途径。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发展阶段的差距,各自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不协调现象,这其中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差异问题,因此不能以无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来推动不同类型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