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刚一出生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用种种方法对其施加影响,同时,个人也随时随地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作出种种反应。可见,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就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通过社会化这一过程,个体才能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成熟的社会行为。人的社会化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期。既然儿童期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期,那么家  相似文献   

2.
农村移民子女的初始社会化,决定着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在城市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儿童时期进入城市,是他们开始初始社会化的最佳时期.为此,农村移民家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城市教育体制还需进一步改革.帮助农村移民子女完成初始社会化,这不仅对个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不仅对公民个人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影响到社会的有效运行.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社会生活,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以社会化的含义作为逻辑起点,阐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化成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青少年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亲社会行为的特质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标志,也是主流社会的价值期许。当前,受到青少年生活的宏观社会环境中的一些消及因素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因素中的一些负面作用影响和青少年自身成长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因素影响,部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出现缺失。社会可以对青少年个人采取适当的干预方法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如移情训练法、榜样示范法、归因训练法、行为强化法。  相似文献   

5.
新疆流浪未成年人再社会化必须了解和把握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新疆流浪儿童在流浪中大部分依靠非法手段谋生,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且受不法分子控制,表现出封闭性和攻击性的双重人格特征,决定了在对流浪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要把教育和救助结合起来,要改变传统的社会化方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再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6.
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周东明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形成适应该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人们普遍希望儿童能顺利实现社会化,长大成人。本文拟从儿童社会化过程的角度对当今的儿童问题作些探讨。一、社会化是儿童成为一个社...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历来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近年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更加突出,并引起了社会上不少人的议论纷纷。因此,预防和矫正问题行为已成为青少年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问题行为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关于这一点研究者们并无异议,但对于什么是问题行为,看法与说法却大不一样。 在国外,不少人将凡是不符合社会习俗、规范的行为通称为偏离行为,其合理之处是强调了行为的社会制约性,但却将属于受教育影响的与受法律制裁的行为混为一谈。 也有人将问题行为称之为不良行为、过失行为,好处是强调了教育影响的重要性,但却过分笼统,也不容易反映不同年龄阶段行为问题的特点,尤其不能表明成人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区别。 我们倾向于将问题行为定义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适应不良的行为。首先,这一定义强调了问题行为的发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由于适应中的困难而出现的问题,因此,问题行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不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要由教育加以干预的问题,不属于法律干预的范畴;其次,这一定义所包含的外延比较广泛,它只说是“问题”而不指明是什么问题,但又等于指明了是什么问题,具有不确定性中的规定性,即表明了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多  相似文献   

8.
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社会化的质量整体不高,两类儿童社会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好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处于非正常家庭环境中的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更易陷入各种社会化困境,出现社会化障碍,面临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9.
近代的一些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经常假定儿童是从自己的意识来类推他人意识的,Scheler等人认为这种解释他人意识的方式是失败的.而James Mark Baldwin的理论重点强调自我和他人是一个逐渐区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社会的环境中以行为方式体现,于是可采用Baldwin的研究方式并对此理论进行拓展,从实际的、合作的相互行为中探索儿童早期自我和他人及其意识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媒介已成为儿童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它在儿童成长与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力求客观地评价传播媒介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和影响,说明推行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儿童媒介素养对儿童社会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由来已久,不仅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也包括农村转移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农民工子女和农村幼儿等不同特征农村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获得相应教育权利、机会和教育资源积累人力资本的限制性,以及人力资本作用发挥等方面的限制性上。  相似文献   

12.
《歧路灯》是一部教育思想极为丰富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塑造一系列文学形象表明了作者的教育思想:"身正为范"是父亲教育子女成长的关键,"爱得适中"是母亲影响子女人格健全的关键,"延师要正"是子女成才的关键,"交友要慎"是子女成人的关键.研究《歧路灯》的教育思想对构建现代"和谐"的家庭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长期处于权利缺失的状态,增权是改善他们生活境遇的主要途径.以太阳村为代表的民间照顾机构,自发地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能力、心理健康、人力资本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增权救助,但在民间机构的照管实践中存在严格的控制管理、隔离社会的过度保护、有失尊严的感恩教育、缺少专业社工的机构代养以及没有可供选择的出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增权的效果.因而,实行政府与民间机构的合作救助,不断优化民间机构精准救助的渠道,探索机构照管与社区照顾的融合发展,实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成功回归社会的目标,是提升民间机构增权效果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是经由生活实现成长的。而教育本然的“教育性”也即源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所以,教育作为一种饱含对儿童的生活意义以及生命价值以人文关怀的领域,本身就具有伦理意义。然而,由于受功利主义幸福生活观的影响,人们对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产生错位理解,造成作为关涉儿童生活幸福的教育逆“幸福公理”行事,发生物化,进而导致儿童生活的异化,迫使儿童远离符合自己缪斯天性需要的生活,丧失滋养自身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由于唐代统治者用法令将直系长辈教育子女的权力法律化,使得早期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发展。胎教理论的提出,是儿童家庭教育理论的一大进步,表明唐人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统治者打破门第观念,实行科举取士的用人政策,则是促进早期家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因。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六朝以来沿袭下来的士族礼法教育外,增加了科举教育和文学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相似文献   

16.
家庭对儿童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影响儿童未来的人力资本质量。受经济能力、效用偏好、文化水平及社会环境等变量影响,西部农村家庭对儿童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差距。只有家庭、政府及社会的多维协作,才能逐步改善西部农村家庭对儿童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提升西部农村家庭对儿童的人力资本投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当前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其受众不仅是成年人,而且包括广大少年儿童。电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儿童教育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电视文化的内在属性,指出传统的教育方式、家长的信息垄断地位正在受到挑战,辩证地探讨电视文化对儿童教育方式的转变产生影响的利弊,呼吁我国的媒体工作者更好地关注广大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阿斯珀格氏综合征作为儿童弥漫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与孤独症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类儿童智力正常或超常,甚至表现出一定的天才特质,应引起教育的重视和关注。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交往问题、言语和非言语的双向沟通困难、狭隘的兴趣爱好以及刻板重复固执的行为方式等,阿斯珀格氏综合征与孤独症和天才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研究和探讨这些区别和联系并关注他们在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和前景,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具有异同性,它是整体感知反应的、诗性逻辑的、具有游戏精神的文化。成人文化是儿童文化的演进方向。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得到进步成长的同时又失去了纯真天性,在获得"哺育"的同时又受到了"污染"。成人文化经常对儿童文化进行引导和侵袭,尤其成人文化在教育、语言文字、媒体、制度、商业方面的侵袭,使儿童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只有让儿童自由的说、自由的行、自由的思,儿童才能更好的成长,人类才能拥有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化,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自身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和提高社会认同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化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