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哲学史存在着“认识论断裂”问题。此见解的实质是:在理论实践和政治实践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结构具有“双重否定”。在理论实践方面,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所说的科学研究起点问题作了新解,却误读了马克思的本意。在政治实践方面,他以“结构”凸显了社会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础性,却忽略了“现实的个人”的地位。阿尔都塞的“断裂”说有其偏颇之处,但对人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本真精神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早期围绕着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问题所展开的与当时各种形式马克思主义阵营的辩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历史问题的理论探讨.黑格尔的辩证法被阿尔都塞界定为表现因果观,而《资本论》以实践形式隐藏着的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改造”,即由表现因果观转向结构因果观或者“多元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区别于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基础的传统哲学之处在于,它将认识过程中的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作了根本性区分,否定了传统哲学所固有的各种“二元对立”模式,从而实现了一场认识论的根本转移,即从同一性到差异性,从“目的论”转向反“目的论”,从历时认识走向共时认识.历史由以往简单的线性脉络走向了复杂的不平衡发展脉络,任何认识都是建立在既与的复杂整体的特殊不平衡结构基础上的.阿尔都塞的不平衡性的结构因果观意在表明各种宏大历史的终结,其对认识过程的祛魅,意义不在于揭露了意识形态本身的虚假性,而在于表明了意识形态与人们复杂的日常生活的合二为一.尽管阿尔都塞对当时各种形式的人道主义潮流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历史“整体”而遁入虚无,差异或者不平衡性并非绝对性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性构成了整体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在研究青年马克思时,提出了研究的方法问题。阿尔都塞认为,过去一些从事青年马克思研究的人,采用的都是一种“目的分析法”。这种方法使人们在研究青年马克思的过程中,用一种既定的目的,即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从青年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出唯物主义的成份。在阿尔都塞看来,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研究方法。于是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思想总体法”。这种方法要求人们研究青年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初叶的英国文坛上,深受法国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影响、较为"先锋"的贝内特在其小说创作中引进了一些道德上敏感的主题,这使他同较为传统的英国公众发生了冲突。在贝内特看来,忠于艺术还是向公众妥协是作一个艺术家还是仅仅当一个讲故事者的大问题,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对公众作了很大的妥协。本文拟结合法国文学对英国文坛和社会的影响对这时期贝内特的小说创作作一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批判黑格尔主义和教条主义,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的范式,在对毛泽东《矛盾论》进行结构主义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决定论。阿尔都塞以科学主义中介过的理论实践观重新诠释毛泽东的普遍性-特殊性,由此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过程与黑格尔的辩证运动过程是异质的,从而为多元决定论的建构奠定了认识论基础。阿尔都塞通过对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和矛盾的不平衡性进行重新阐释,逐步完成了对多元决定论的严密的逻辑论证。通过重现这一建构过程,我们可以对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对《矛盾论》的结构主义解读的讨论进行尝试性反思与论析:其一,阿尔都塞是从存在状态角度阐述“特殊性普遍地属于矛盾的本质性”这一命题的;而毛泽东则是从性质角度分析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忽视了矛盾存在状态层面的内涵。其二,阿尔都塞是在反本质主义、反经济决定论的意义上拒斥黑格尔的矛盾母型,主张复杂整体的既与性的;而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法在根本上是对列宁的对立统一说的继承和发展。从总体上看,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辨证法实现了对人类社会的结构性分析,从而为辨证运动的形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理解路径,但阿尔都塞的复杂整体的既与性具有一定的先验性。  相似文献   

6.
理论:认识生产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认识不是对感性材料被动的反映加工,而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活动。正是在一定的理论的基础之上,科学认识的产生才有可能。阿尔都塞的“认识生产”给我国当前的认识论研究以很大的启发,对于那些实践中轻视理论的思想倾向也有很好的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正确看待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李桂英近些年来,图书馆界对研究成果的抱怨和批评多了起来.其中,遭受谴责最厉害的就是理论脱离实际。诸如“研究层次太高”、“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等.在某些同志看来,当今的图书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巳经...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后期学术界在认识论这一领域出现了所谓的“超前认识”的提法。自此,超前认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超前认识没能区分这种认识是否是对未来实践的正确反映,因而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本文尝试用前瞻性认识这个定义来弥补这个缺欠,并提出前瞻性认识的定义及其意义。一、超前认识存在的缺欠近几年,学术界关于超前认识的内涵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刘泽民为代表的:“它是以人们认识未来、把握未来、创造未来的实践为认识对象与任务的,要求我们不但要把客体未来运动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与规律(客体事实)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而且要把未来主体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实践(主体事实)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同时还要把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亦即超前认识论。”2、“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3、“超前认识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状况而对于尚未出现或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的一种前瞻性认识。”4、“所谓超前认识...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出发,对其基本形式的5种演进形式进行了探讨,为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是现代形态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从主体的、活动的、关系的、功能的形式来理解,从而产生了现代形式的唯物主义,其“唯物”特征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人类认识、人类社会以及整个人类世界的基础、根本和“永恒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除了众所周知的阿尔都塞对“毛泽东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以及中国的文化革命的同情支持和密切关系之外,意味深长的是他在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时,将毛泽东哲学作为一个起点.斯大林构建另类现代性模式的失败,使得阿尔都塞更加相信毛泽东关于文化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阿尔都塞提出通过“症候阅读”方式来解读毛泽东问题式,认为毛泽东思想的中心问题式组成了文化革命和另类现代性的至关重要的连接点.毛泽东的观点为阿尔都塞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式,即对于另类现代性的寻求.  相似文献   

11.
文学本性认识的核心在“关系”,这种“关系”的初始内涵需要回到现代起始理论“表现说”下的“审美形式”思想中去考察。审美形式创造并非作家心灵的纯然表现,而体现为一种“反思性直觉”的创造方式,它内含了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等内涵。审美在性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主体性”、“关系性”、“话语性”构成了审美形式认识的三个层次,而“关系性”既是审美形式的主体性和话语性中介,也是审美形式认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是理论的反历史主义”论题,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的论战中提出的“马克思是理论的反还原主义、反经济主义、反经验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反人道主义”的“五反”论题之一,它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阿尔都塞的理论特点。本文扼要概述了阿尔都塞“反历史主义”论题的基本观.点,考察了此论题提出的思想底蕴和理论参照系,肯定了其理论动机和论证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分析了失误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是对议会民主的借鉴和超越,是政治文明史上更高类型民主的实现形式,但理论的高度并不等同于后人认识和实践的高度。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或“左”或“右”的偏差,而这种民主思想的偏差给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带来许多挫折和教训,同时也为后人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指认和理论思考在阿尔都塞看来普遍缺乏科学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进程作出正确的历史界划。通过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重新考证,阿尔都塞首次提出,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个由“意识形态”阶段向“科学”阶段的转变,此一转变发生于1845年,标示着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循此脉络,他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作出了详细的历史分期。阿尔都塞的观点较为准确地揭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历史进程的内在逻辑,为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和基本特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一个企业要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管理上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质:既善于从事产品经营,又善于从事产权经营,且后者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形式。作者认为,在我国大规模产权重组即将到来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在认识上迅速跟上,破除“管理仅是产品管理”的传统观念,为国有企业走向产权市场创造条件,并造就一批善于产权经营的专业队伍,使国有企业在兼并破产的浪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分析句子结构时,常常会碰到一些解释不清楚或认识不一致的问题,有时甚至对一些看来很简单的句子也束手无策,例如: “你去不去?”的谓语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肯定否定相迭的动词,是动词的一种重迭形式。那么,“你去还是不去?”又怎样分析呢?关联词语是超层次成分,使用关联词语并没有改变句子的基本结构;但是,我们能将“去还是不去”也看作动词的重迭形式吗?  相似文献   

17.
“独体”是儒学的一个传统概念,牟宗三将它继承下来,并用它来表示其“良知”本体。在牟宗三看来,不同的哲学流派对于“独体”表现持有不同的态度。当然,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人,牟宗三是赞成“独体”之表现的。他认为,“独体”之表现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一是“赤裸的生命之情欲方面的蠢动与冲破”;其二是“生命之智慧方面的烛照与欣赏”;其三是“生命之道德方面的实践与参赞”。在这三个层次当中,惟有第三个层次才安顿了生命;正因为如此,这个层次的“独体”也构成了对前两个层次“独体”的统摄,进而也构成了对人类所有思想的统摄。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辩证法工作的出发点是解决哲学二元论中蕴含的“虚空”和虚无化问题,完成主体意识对“虚空”自为的生成性转化。但阿尔都塞认为这种转化以“无主体进程”的本体论形式保留了虚无,并可以在霍布斯的国家主权机器及其去主体化的主体程序中找到相应的政治实践形式。阿甘本据此挖掘出辩证法内含的行动法则与暴力机制,指出它带来了自由行动的困境,而解决办法唯有开启有关“自我—触感”和非专有之爱的共同体经验。黑格尔到阿甘本这条思想脉络的发展,显示了黑格尔的“绝对者”概念对海德格尔及其后来的虚无主义批判的决定性影响,他们共同的解决路径是建立新型的行动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使役”(cause)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在语言之中的语法表现,通过几种语言的横向比较分析,可以分析出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分别处于三个层次:用可以作为使役形式标记的词汇组合成的语法结构层次、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形成的形变层次和没有表层上的形式识别标记但通过语义层的分析可以得到识别的零形式层次。本文从现代汉语“使役”这一语义分析出发,试图建立所论及的语言在“使役”这一语义要素的语法表现形式上的联系。我们认为这对于语言普遍性的研究是会有意义的。而把零形式作为“使役”语义表现的一个形式层次,则具有很大的思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指出:“地租的一定形式,即土地所有权的一定形式,与劳动和劳动条件的一定形式相适应。”①分析江南地租形态的变化,对于认识产品分配形式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揭示江南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是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