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说“大公报”三个字无法从中国现代史上抹去的话,那么“胡政之”三个字,就应该与“大公报”共生共存,传诸后世。胡政之对《大公报》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提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编辑记者,使《大公报》能在二十一多年的办报实践和市场竞争中,生机勃勃,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文峰 《老人天地》2013,(6):52-53
今年96岁的陈春森,每天都会安排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位《晋察冀日报》的老报人,前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至今仍在为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写回忆文章、看稿子、查资料、核对相关出版物的日期和出盟b。  相似文献   

3.
张功臣 《中外书摘》2010,(12):19-22
陈彬龢的身世是个谜。他是江苏吴县人,生于1897年,家庭背景不详,仅知他母亲曾在犹太裔富商哈同的夫人罗迦陵身边做过侍女。他小时候在苏州读书,也来当时上海最大的私人园林——哈同花园住过。因为这一层关系,1917年,20岁的陈彬龢来沪上求职,在哈同创办的仓圣明智大学附属小学(又名哈同女校)当上了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4.
陈迟 《炎黄世界》2013,(7):24-26,29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在他著名的《陋室铭》中有这样两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许寅不赞同,特地改为“谈笑何必鸿儒,往来幸有白丁”,并命孙女以楷书大字书写此联,悬挂于床头素壁之上,成为他不尚势利的情操和胸怀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