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水环境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云  滕夙宏 《城市》2006,(3):67-69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它一直贯穿在其中,小到宅院的选择、树木的栽植,大到城市、宫苑的建设,乃至道路、桥梁等等,无不深刻体现这一古老的理论.风水又称堪舆,自商周或更早已有论述,中国最早的文献如<尚书>、<诗经>等若干篇章中,都有关于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的史实性记述.分析有关文献及后人分析文章可知,"风水"之要旨为审慎、周密地考察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协调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关系,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相似文献   

2.
风水文化旅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对风水文化的理解,提出了风水文化旅游的概念,分析了风水文化旅游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现状.探讨了在我国发展风水文化旅游的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风水文化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它一直贯穿在其中,小到宅院的选择、树木的栽植,大到城市、宫苑的建设,乃至道路、桥梁等等,无不深刻体现这一古老的理论。风水又称堪舆,自商周或更早已有论述,中国最早的文献如《尚书》、《诗经》等若干篇章中,都有关于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的史实性记述。分析有关文献及后人分析文章可知,“风水”之要旨为审慎、周密地考察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协调天时…  相似文献   

4.
植物是调节人工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环境营造尤其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建筑环境营造为研究对象的传统风水理论中,有诸多关于植物选种、布局的论述,关于植物的风水理论又称为植物风水。风水理论中的植物设置不仅要遵守基本的风水原则,还要符合植物的生物特性。本文论述了作为有生命的、动态的、变化的生命体,植物是如何与建筑风水相互作用的,以及风水理论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荔波县董倒寨,是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村寨之一。该寨村民在长期的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中形成了很多传统文化,无论是自然崇拜、风水观念,还是建筑文化、村规民约的生态理念,都反映了该寨村民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学校在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用时代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坚持古为今用是内容取舍的最高标准.以传统节日、民族艺术、经典文化、民间游戏、环境熏陶为途径,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店铺风水谈     
经商店铺的风水选址,主要在于怎样选择一个能保证商家精力旺盛、招迎顾客、利于买卖,能带来生意兴隆的好环境.在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富豪商家的店铺位置都是非常好的,也都是按风水学家的意见设置的,所以财运都很不错.选择经商的店址,民间俗称"选码头","码头"位置的好坏,对经营的生意好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19日至7月28日我带领江南大学商学院"走进贵州、服务西部"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10人在黔东南实地考察,历时10天,行经黔东南1市9县,行程800余公里.考察的重点之一是雷山县西江苗寨和从江县岜沙苗寨.苗族先民通过村寨选址、房屋布局、道路组织、"半边吊脚楼"样式的运用、"风水树"、"风水林"的维护与营建,绘制了一幅幅人、村寨与自然协调的和谐人居画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谈起"风水",人们难免会想到那些身着长袍、手持罗盘的风水大师们,他们凭借着掐指神算便能为人们消灾解难、招财开运。过去只在电影中方能一睹的玄妙风水学,不仅被如今的许多商家富豪用来祈福转运,而且在建筑学科中也被广泛运用起来。就连我们一周五日必处的职场环境,也不可幸免地被"风水"染指。  相似文献   

10.
郭启民,突破传统书画技法,成功将风水与水墨进行结合,创造了"八卦鱼"、"风水鱼"、"卦象鱼",被誉为"中华风水鱼第一人".除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之外,作为北京启南轩书画院院长、北京启南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国际化人才培养暨促进企业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郭启民,还注重整合资讯,为美术工作者提供广阔舞台,实现美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运用跨学科多角度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从传统文化、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深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角度对中国传统聚落人居环境考察研究,深入剖析以上各领域在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宏观层面上,中国传统文化在意识观念层面占主导作用,在审美、选址、规划布局诸等多方面影响人们对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中观层面上,环境心理学和深层生态学则注重中国传统聚落人居环境中对人与其所栖身环境的交互影响;微观层面上,建筑与村落作为人们聚居的容器,是传统文化观念在人们面对具体自然实践中的体现,这些学科结构作用不同但互相注释,形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进行全方面立体化认知和探讨,以期能够对转型中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寻求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解,为中国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画是中国本土艺术经过上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粹,也是象征中国绘画艺术特色的文化符号.水墨动画是中国艺术工作者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伟大创举.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传统水墨动画在今时今日已逐渐进入衰落的尴尬境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3D水墨动画应运而生,将传统水墨艺术和新技术的力量结合起来,超越了传统水墨动画的画面效果,给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本文就3D水墨动画进行着重论述.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文化自信对国家文化发展的作用,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此,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重要性,明确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文化发展现状结合起来,了解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体现和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更好的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找到两者的共同点。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教条。中国传统文化要在当代中国大放光彩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当代中国人民需要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结果,是当代的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指南。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品牌的重要基础,品牌文化是形成消费者品牌偏好的重要因素,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字号品牌,传统文化是形成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中华老字号品牌"全聚德"、"稻香村"等显然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傲然屹立的老字号品牌,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瑰宝.品牌传统文化指导着企业走过百年的风雨,为品牌赢得了良好声誉.随着社会环境和消费文化的变迁,企业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大,如果固步自封,不注重品牌传统文化的创新,只会让品牌不断落后,最终退出激烈的竞争市场.对于许多中华老字号品牌而言,源远流长品牌传统文化是其不断发展的根基,针对品牌传统文化的创新也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的概念及研究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目的,重点阐述了风水的环境学解释。  相似文献   

18.
建筑风水是我国的原始文明之一. "风水"的概念,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葬经>中说: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等等.汉代青乌子<青乌先生葬经>中也涉及风水,书中说: "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这说明风水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经过几十代人的发展推演出一套完整的风水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性传播,是塑造国家良好形象、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手段,而翻译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的环境下,服饰文化的翻译策略主要有异化法、音译法、省译法等,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服饰文化的内容与选择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越来越重要.大学生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显时代价值.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当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认同,依托媒体传统功能,建设高校文化课程教育体系,进而提升个体认知能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培养新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