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海南岛考古发掘所揭示的4种文化遗址类别,以其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生活资料鉴定和年代划分为依据,结合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调查,阐述海南原始居民的来源及其经济类型,评析其开发海南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艺术考古学奠基于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及中国艺术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性遗存,即遗物和遗迹。这些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功利性、多样性等特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资料的运用。同时,艺术考古学的研究离不开考古学、古代艺术史、民族学、宗教学、民艺学等学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
岁时民俗文献是了解古代民俗的有力依据,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学和史料学价值。以断代或分类的方式对中国的岁时民俗文献进行整理、编纂、注释,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进而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既为历史文献整理做出贡献,也为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关系和文化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文本支持。  相似文献   

4.
历史民族学和民族历史学是分属于民族学和历史学的不同学科,它们有不同的学科发展背景。虽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但两个学科都是以民族社会作为研究的客体,在研究过程中又常常紧密联系、相互借鉴、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5.
最新公布的舒同、赵丹、潘天寿三人写于“文革”时期的诗文,是“文革”期间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们所具有的独创性、深刻性,改变了我们对“文革”文学的某些认识,填补了某些空白。这些资料的来源多出于“私人文献”,应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是实地搜集异民族文化资料的过程,还是认知异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环节。田野调查要求调查人亲自观察、参与、访谈和体验被调查民族的社会生活,从而达到搜集该社会的实际文化资料的目的。但这种搜集并不是见到什么便搜集什么,听到或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那样做,所得到的资料必然是调查人的主观臆断、被调查社会的个人和群体行为意志的混杂物。田野调查是为民族学的研究服务的。民族学研究的是文化,绝不是研究被调查社会的个人行为意志,更不是研究调查人的主观臆断。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就是要有效地剔除这些不需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民族学实地调查法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是民族学研究最主要方法,是民族学家获取资料最基本的途径。本文以著名社会学、民族学家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为例,来阐述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在民族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CSSCI收录民族学核心期刊2000-2011年间发表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知识图谱工具对民族学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不同时间片内学科热点的可视化分析,展现十二年间我国民族学研究热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有关历史文献、民族学及考古学的材料,对古代华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文化进行探讨,认为居住民俗文化也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各地区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及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赫鲁晓夫炮制秘密报告的经过问题,尽管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研究得很不够。很多著作所依据的往往是某人的回忆录,比如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有些学术著作是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完成的,但仍然不能认为这些历史文献资料是有充分说服力的。现在出版了一些新的回忆录,一些保密档策也解密了。这些材料使历史学家们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古代蒙古族是否有农业,长期以来众说不一。而以往对它的研究主要依靠的是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文物,以及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文化语言学的方法,从蒙古语族语言着手阐释了古代蒙古族农耕经济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再版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为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马曜教授<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一书再版的序言,认为该书充分利用民族学资料与历史文献紧密结合,将傣族社会封建领主经济与三千多年前西周社会的封建领主经济作了比较研究,并结合经典作家有关东方社会形态的有关论述,对我国历史上的井田制与农村公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期,伴随着西方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的诞生,生态民族学理论从西方传入中国,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民族学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特征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总结我国生态民族学学科及其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反思生态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漏,以期推进生态民族学学科建设。目前,我国的生态民族学研究依然存在研究议题泛化、跨学科性关联不强、全球化视野不够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生态民族学研究还需加强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与整合研究;加强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生态民族学学科理论建设与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CSSCI 8年(2000-2007)的引文统计数据为数据来源,对历史学论文引用的图书进行统计分析,选出对历史学领域最有学术影响的196种历史文献.本文简要介绍这些著作的内容,并结合来源文献的主题对这些著作的被引情况进行分析,以反映这些著作在历史学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涂山新考     
重庆长江南岸有涂山,相传是大禹娶涂山氏的地方,也是现在重庆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地之一。但关于涂山的地望,“禹娶涂山”或“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意义,以及涂山氏的文化遗存等问题,至今还是不得其解。 本文拟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民族学的有关材料,说明“涂山”和“涂山氏”等有关问题,以就正于地方史专家。  相似文献   

19.
高凯军博士著《通古斯族系兴起的“递进重构”模式》(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2 0 0 1年 1月出版 )共分七个部分 ,即导论、五个专章和结语。近日喜读之 ,感到该书在广泛、详细占有历史文献、考古报告、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古地质学、物侯学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驳论、立论、比较研究、统计分析、量化计算等方法 ,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实证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获得了一些全新的发现。通古斯人的历史 ,时空跨度很大 ,涉及资料庞杂 ,做综合通贯研究十分不易。目前史学界和民族学界对通古斯人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成…  相似文献   

20.
电子录像何时被运用于民族学研究,限于资料,我们无从谈起,但目前世界上一些民族学较发展的国家,都已在民族学研究中开始使用电子录像这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了,有的国家还建立了民族学电影、录像制作中心。比如在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就有一个民族学电影录像研究组,该馆1979年储藏展出的民族学录像有500多个种类,录像片多达7 000条,内容多为世界各大洲民族的农业、狩猎、风俗习惯、仪式祭礼、语言、艺术、音乐等等。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