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和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把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列宁在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于1918年春、1919年底到1920年初和1920年末,先后三次并且一次比一次更深刻、更精辟地论述过这个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温故而知新。今天,重温列宁70多年前的这些卓越思想,对于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21年初,苏维埃俄国结束国内战争后,开始转入和平建设时期.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的破坏,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处境十分困难.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带来的消极影响,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实行粮食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民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解决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贡献之一.本文仅就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理论方面,作几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1918年夏至1921年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是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长期以来,人们对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和评价存在着分岐,同时对这一时期列宁的经济建设思想也颇有争议。如实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本来面貌,正确把握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前后的思想动态,深入研究列宁在实践中应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摸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掌握了全国政权,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全国执政的党。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管理社会主义企业,来组织和管理生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应当实行“一长管理制”,并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论述。今天,我们重温列宁关于“一长管理制”的论述,对于全面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领导体制,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二年末列宁病重.一九二三年初,列宁口授了《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五篇文章.此时,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有了五年的实践经验.这五篇文章,总结了苏维埃国家建立五年来,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的经验,提出了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虽然由于病重和口述的限制,许多重要思想未能展开,但它们是列宁在生命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但就其指导思想和方法来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都是试图在俄国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二、第一次从动态发展上考察分析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发展的“三阶段论”;同时,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仅仅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而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全面思考是列宁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但就其指导思想和方法来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都是试图在俄国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二、第一次从动态发展上考察分析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发展的“三阶段论”;同时,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仅仅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而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全面思考是列宁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施行“新经济政策”,开始了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初步探索,最后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通过对合作社问题的切实研究,列宁的市场思想获得重大的发展。列宁晚年已不再认为市场经济关系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它也可以是社会主义的,从而非常接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在实践中演进。他逝世前夕留下的一组文章和信件提出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科学化。列宁的战略构想具有二层次结构,即“国内结构”和“东方结构”。从国内结构来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相关的一系列内容,如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改革和精简国家机关,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党的中央领导班子建设等等。从东方结构来看,它把苏俄的前途命运同东方各被压迫国家人民革命斗争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力争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取得最终胜利,力争东方其他一些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的战略构想经过历史的考验,具有现实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在对这一思想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提出 ,十月革命前、1918年春、192 1年春及 192 1年 10月以后 ,列宁论述的国家资本主义 ,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变化 ,在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这一变化过程 ,揭示了列宁对商品经济认识的深化过程 ,同时也是列宁社会主义观“根本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科学精神,毅然决定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特别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来,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路线到具体政策的经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创造性的贡献。它的实行不仅标志着  相似文献   

12.
从二月革命结束到十月起义胜利,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一阶段,他主张在俄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但反对立即将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反对立即直接实施社会主义。长期以来学术界误解了列宁这一阶段的思想。从十月起义胜利到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二个阶段,他提出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进而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1921年春以后,是列宁思想演进的第三个阶段,他提出,相对于俄国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条件而言,资本主义是“幸福”,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必须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这意味着列宁找到了俄国发展生产力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1918年5月,列宁在谈到苏维埃俄国如何实现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问题时,有一段重要论述,1923年在《论粮食税》中再次强调了这段论述:“社会主义的导师们之所以说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要有一整个过渡时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强调新社会诞生时的那种‘长久的阵痛’也不是没有缘故的,并且这种新社会仍然是一种抽象东西,只有经过一些想建立某种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各样的尚不完善的具体尝试,这种抽象的东西才会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列宁在这里强调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要有“一整个过渡肘期”,有“长久的阵痛”,并且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尝试的历史过程。这是列宁晚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丰富和  相似文献   

14.
再论列宁晚期“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晚期关于“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问题,以文化建设、政治民主化为重要内容的关于实现“合作制模式”的前提条件、过渡方式及各种具体途径问题等。同时,列宁还进一步把这些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关于落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构想,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制约的整体化演进过程,提出了许多与当代优秀的社会发展理论极为契合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18年春制定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的理论原则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平复战争创伤,挽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它在农业、工业及商业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提高了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挽救了苏俄政治经济危机,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但到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由于实行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开始排挤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奠定,新经济政策至1936年彻底消失和中断。  相似文献   

16.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标志,分为前后迥异不同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第一个阶段列宁还是更多地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为蓝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话,那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则极大地改变了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手段,推动着列宁对社会主义整个看法的根本改变。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微观把握、对比研究、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列宁社会主义看法根本改变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求推动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正> 列宁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卓有成效地进行科学化管理,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一列宁认为,为了战胜资本主义,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必须及时进行一些必要的切合实际的改革”。当时苏维埃国家机关不完善或存在弊端的主要表现是党政不分,职责不明;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在国家机关中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  相似文献   

18.
论列宁关于苏维埃俄国工会建设的理论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加强工会的建设和发挥工会的作用,并且就这个问题形成和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当前,研究和掌握列宁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工会的性质和任务列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曾明确地指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这是列宁关于文学艺术最根本的一贯的指导思想。列宁正是依据这样的思想制定了党关于文学艺术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苏维埃社会主义文艺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在今天,列宁的这个思想是我  相似文献   

20.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为了发挥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无论在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中,都必须认真实行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制。近几年在农村建立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在工商企业中最近开始推行的经济责任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经济责任制的问题,列宁有过一些论叙。一九一八年三月,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依据马克思的经济原理,总结苏维埃俄国经济建设初期的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管理工作要实行责任制。当时,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还没有明确的管理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