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困境,建立在复制权基础上的传统版权法已是力不从心,必须加以重构。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欣赏和阅读作品不再依赖于有形复制件,传统的购买、占有有形复制件的方式将在相当程度上为直接体验作品的模式所取代。但在未来世界,有形复制件不会完全消亡,就传统图书而言,硬拷贝还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数字版权不会一统天下,传统版权法仍有其适用余地。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流学说认为,发行权以作品“有形”载体转让为前提,著作权法上不应成立“网络发行”,网络环境也不应适用发行权用尽。然而,这种源自欧洲的学说已为2012年欧盟法院UsedSoft案件明确抛弃。它既没有成文法依据,也不符合当今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发行权的核心特征在于作品原件或复制件的“所有权转让”,无关乎作品载体是有形还是无形。网络发行和网络传播虽有相似,但本质不同。网络传播限于作品内容,其受众只可在作品传播期间享受作品内容,此行为受信息网络传播权调整;而网络发行必然含有转让作品复制件所有权的意思表示,其受众可以通过取得复制件无限期地自主享受作品内容,此行为受发行权调整。而且,作品数字复制件经著作权人许可网络发行后,发行权也理应用尽。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国际条约,还是我国《著作权法》,均未对发行适用的技术环境和作品载体形式做出限制性规定。事实上,只要数字出版物复制件的物权人能够以加密等技术手段保证转售以后只有一份复制件,根据权利穷竭原则,就不会发生侵权。从物权人利益实现、经济及公众获取作品途径等角度看,数字出版物二手市场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已有实例对其进行了探讨且现有技术也可以解决其争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与版权领域的利益平衡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版权领域的利益平衡原则 ,为研究数字技术的版权问题提供了宏观的理论脉络。世界版权法的两大历史传统 :版权传统与作者权传统在利益平衡的基本准则方面有一些不同 ,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两大传统呈现相互借鉴和靠拢融合的趋势。在作品创作层面上 ,注重投资利益保护的版权传统将继续保持优势 ;在作品传播层面上 ,强调保护自然人作者的个性和人格的作者权传统将进一步弘扬  相似文献   

5.
版权保护制度受技术发展的影响极大。数字传播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使用,打破了版权法的利益平衡,对版权法的主要概念以及版权人的相关经济权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作品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因而具有极强的、难以克服的外部经济效果,版权人排除他人对作品进行使用的成本极高。在网络环境中,网络作品的私有将变得非常困难,网络环境中版权制度的走向是,版权将变为一种公共权利,作品由政府提供将是惟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数字技术和图书馆版权问题,以及图书馆面对数字技术使作品的复制、作品的使用方法、复制件和原件的区别等一系列版权扩张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建议扩大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加强对数字版权信息的管理及图书馆应该接受合理使用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论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对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法律还没有为数字环境中的版权人权利和用户权利之间树起界限分明的“篱笆”时,版权人自己就树起了“技术篱笆”。不可避免地,“技术篱笆”保护权利的正当性引起人们的质疑。版权法中“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加强了设置在版权作品中的数字技术保护措施,强化了版权人对版权作品的控制。同时,“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也对合理使用规则提出了挑战。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版权法中的“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在不同程度上压缩了版权合理使用在数字环境中的存在空间,从而增加了信息获得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伴随数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版权法的传统理论和规则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着传播技术自身结构引生的悖离式障碍。版权法应以协调多元参与性主体之间利益合理、公平分配作为政策衡量的基础。技术保护措施作为一种版权私力救济手段,很可能因带有私人利益的价值偏向而产生对合理使用造成损害的负面效应,应结合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作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应侧重以去"作品"中心化的"使用行为"作为确定版权保护边界的主要作用"焦点",故合理界定使用行为的"商业性"和"公/私性"对认定作品使用行为是否构成版权侵权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参考作用。同时,互联网环境下应提倡构建版权的"双轨"治理模式,重新配置版权在互联网环境下"补偿责任规则—财产规则"并存的二元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利益,传统版权法的权利已不能满足其要求,版权的扩张势不可挡.新权利的产生势必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模式,数字化环境下恢复利益平衡机制是版权法必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认定发行行为的关键是作品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权移转,而非作品的有形载体。借助NFT对数字作品的映射关系,NFT数字作品交易可以确认权利归属、反映产权变动以及公示交易结果,从本质上看NFT数字作品采取的是所有权移转交易模式。NFT技术与数字作品的结合为数字作品网络发行行为的认定扫清技术障碍,法律应从整体上予以回应。一方面,建构NFT数字作品的交易规则,其中在NFT数字作品的铸造环节加强平台的审核义务,并考虑引入担保规则以增强铸造者的责任承担能力;在首次销售环节构建数字作品的权利用尽原则;在转售环节可适时在立法层面确立追续权。另一方面,调整相关纠纷的司法适用,NFT数字作品与传统数字作品在传播方式、权利结构和责任认定方面存在差异,人民法院应关注其变化并从发行权和物权的角度调整相应的裁判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作品在线使用的日益普及,使得临时复制的法律定性成为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重要问题。以是否对临时复制件进行再利用为标准,可以将临时复制分为两类。其中没有对临时复制件进行再复制或间接传播的临时复制不属于复制。作品的在线使用所对应的临时复制件仅仅被感知的临时复制不属于复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数字版权管理中所使用的多种保护措施,指出数字版权管理的最重要特征是各种不同保护措施所提供的综合性保护。这种综合性保护的水平及其影响对版权法中利益平衡机制构成挑战,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取代传统版权法的趋势。为防止版权人的权利通过这种保护机制扩张,提出对数字版权管理进行限制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版权理论中的作品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版权理论中的作品概念还是一国版权法中有关作品的概念,都是表现概念的种概念。版权理论中的可版权作品概念只有在满足了一国版权法规定的作品构成充要条件后才能成为该国版权法规定的版权作品,享有该国版权法的保护。在进行版权理论研究时应该严格区分版权作品和可版权作品。“思想”和“表现”与“内容”和“形式”都是版权理论的逻辑概念,不同的是“思想”和“表现”是版权理论中彼此独立的基本逻辑概念;“内容”和“形式”是在表现(或作品)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分解得到的概念,是相对具体的逻辑概念。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认为一件作品同时存在多种形式的人混淆了版权作品和可版权作品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正>为明确作者著作权法,切实实行期刊出版版权法规,以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本刊特此声明: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均视为同意将在本刊发表作品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的使用授予编辑部及相关数字出版单位。  相似文献   

15.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对消费者使用行为的严格限制打破了版权法中所设定的权利平衡,授权协议在该系统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授权协议设定了详细的使用规则,又通过设立合同义务来保护技术措施,它们与技术保护和反规避立法一起,构成了版权保护的严密的体系。这一体系严重影响了数字内容用户的权利,并且对版权法造成了冲击,对此,需要调整现有法律框架以规制数字版权管理授权协议的滥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环境下,网络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大,版权保护的难度也随之加大。鉴于此,版权法赋予版权人技术措施权,以强化对其利益的保护。然而,技术措施是“全有或全无”的工具,技术措施的采用,将使社会公众的权利受到限制或剥夺,由此引发诸多的冲突。因此,如何平衡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现代版权法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7.
数字图书馆版权合理使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版权法在修订过程中不断向版权人利益倾斜,合理使用制度面临冲击与挑战。在网络时代,针对图书馆等非赢利性机构的合理使用原则仍应受到重视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版权法所一贯坚持的版权保护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网络环境下,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图书馆在利用馆藏特色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版权作品的使用问题。按照现行版权法的规定,图书馆可采取合理使用、授权许可、法定许可和委托建设等多元化使用方式,来解决版权作品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数据库产品的版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数据库版权保护方面的理论及实践情况和问题,并针对数据库产品与传统编辑作品间存在的各种差异,指出了将版权法对编辑作品的保护应用于电子数据库产品的一些不当之处,介绍了有关对数据库提供专门保护的建议和做法,并提请读者注意数据库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技术进步所引起的数据库产品的自我保护趋势。最后对我国的数据库立法保护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其他作品,各国版权法对演绎作品的固定性要求有采双重标准之嫌:一方面它要求演绎作品在受版权保护时,必须具备固定性;另一方面,在认定演绎权被侵犯时,它又否定非法演绎作品的固定性。立法上的这种二重标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法院判决,产生司法实践中的双重标准。对演绎作品固定性的这种双重要求,既不符合版权法的立法目的,也不利于司法审判的公正与效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版权法对演绎作品固定性的态度宜回归单一,在肯定合法演绎作品固定性的同时,也肯定非法演绎作品的固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