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壮族、越南岱侬族的族群叙事将侬智高这一史实人物神圣化为英雄祖先与始祖神.文章选取中越边境的靖西安德乡和那坡念井村为田野点,通过对在中国壮族与越南岱侬族等族群中活态传承的侬智高信仰,分析地方社会如何将侬智高的历史记忆置放在古骆越族“祖先崇拜”的信仰结构中,并经过族群内部的神话叙事、祭祀仪式到公共性的社会展演等文化实践,重塑了独具地方性的历史真实.侬智高信仰成为壮族与岱侬族等中越跨境民族的族群记忆与家园遗产.  相似文献   

2.
侬智高传说有着重要的口述史价值,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壮族群众对于侬智高其人其事的认识和态度.侬智高的传说不仅有史观价值,也具有史料价值:侬智高传说中包含着一些信史资料,可以与官方文献互为印证,就侬智高的某些历史问题得出定论;侬智高传说讲到许多官方文献和正史中没有涉及的人和事,这些传说有助于对侬智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相似文献   

3.
侬智高,中国壮族奉之为英雄;越南侬人、老挝侬人、泰国泰人,也都有关于他的传说,称颂他的英雄业绩。侬智高到底是哪国人,长期给人迷惑,产生了许多误解。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以当时人的记载为依据,论证了侬智高为中国广西靖西县东部人,能自圆其说,不失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4.
宋代时 ,广源州壮族首领侬智高因外遭交趾侵掠 ,内受宋王朝拒纳防范 ,为了图谋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愤而率众起义 ,沉重打击了宋王朝在岭南的统治势力 ,促使宋王朝调整对岭南民族的统治政策 ,加强了南疆的防务。因此 ,侬智高领导的反抗封建压迫的民族起义是正义的战争 ,侬智高是壮民族的英雄 ,其历史作用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5.
宋代壮族首领侬智高率众反抗宋王朝的斗争的实质 ,是一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保境自守的爱国正义战争 ,反映了侬智高心向华夏 ,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云南省马关县壮族聚居地的人类学田野工作中深度访谈的材料和地方志材料,动态地展现了杨六郎崇拜被取代和替换及侬智高被建构为"民族英雄"的过程,力求揭示侬智高何以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受到推崇.指出要把相关的社会记忆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脉络中,才能对不同版本的社会记忆给予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分别是蒙古族和壮族首领的成吉思汗和侬智高,他们在八、九百年前所发起的战争要么威震世界,要么震慑朝廷,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从他们发动战争或反宋起义的性质,他族和我族分别给予成吉思汗和侬智高的不同评价,蒙古族和壮族的生存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蒙古人和壮族先民的性格特征影响了两位伟人的战争决策,成吉思汗和侬智高的壮举与个人魅力又是如何影响和铸就了当今两个民族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关于侬智高的评价与史实,一直是学界和民族学界所关注,研究成果颇丰,然见解纷呈。本文对侬智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侬智高的国籍之争、出生地之争、侬智高起义失败后的下落、侬智高抗交反宋起义的性质和意义、侬智高的历史地位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汉、壮民族在文化关系上有巨大变化的时期,其中又以平定侬智高作为分界点,平定侬智高后,广西地区壮族的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此,壮族开始大量地吸收汉文化,最终导致了壮族一些特点逐渐消失。到了近代,壮族除了民族语言、一些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家庭结构还保留着一定的特点外,其余大都与汉族相同了。壮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在与汉族交往中,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更好地吸收汉文化,壮族的一些文人学士,根据汉字形状结构和音读,依据壮语的特点,创造出大量的土俗字(又称古壮字、方块字)。其形状  相似文献   

10.
岑毓英与广西岑氏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毓英在其编修的<西林岑氏族谱>中自称为汉代名臣岑彭之后,广西岑氏始祖为北宋时期随狄青南下镇压侬智高的岑仲淑.考诸史籍,壮族地区祖先北来说唐宋时期即盛行,明清至今未间断.岑毓英通过修谱补充前人说法之不足,溯源接流,添枝加叶,使原本错漏百出的岑氏来源臻至圆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侬智高的际遇及宋朝廷对他的态度与处理办法,论述侬智高为中国宋朝人.  相似文献   

12.
土司制度在壮族史上占了重要的一页.它是宋王朝镇压侬智高起兵之后在唐代羁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经元、明、清三朝,民国初年才彻底消亡,前后历近千年历史,对壮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往今来,论之者大都是持着否定的观点,这似乎不太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纵然存在者并不一定完全合理,但政治制度作为人类文化构成的一个层次,它在历史上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难道能否认其在历史上存在的合理因素?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探讨壮族地区土司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北宋侬智高不屈民族压迫,起兵反宋,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历代封建王朝称侬智高为“蛮 寇”、“蛮贼”、“盗贼”,骂声不断,反映封建统治者歧视少数民族的传统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 对侬智高的研究空前活跃,并出现肯定和否定两种不同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侬智高的国籍和起兵反宋的性 质上。本文分析了否定侬智高的种种观点,进而阐述要以民族平等的思想对待少数民族的历史,以维护民 族团结。  相似文献   

14.
侬智高,北宋广源州人氏。庆历元年(1041年),侬智高在党犹州建"大历国",与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内附,以求获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遭拒,遂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其多  相似文献   

15.
壮族土司信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岑氏土司和侬氏土司。盘阳河流域是岑氏土司和韦氏土司领地的交叉地带,如今成为岑大将军和韦大将军两大信仰圈交叉地带,这是区域历史记忆的反映。盘阳河流域韦大将军信仰反映了壮族民间信仰的丰富性与等级性,统一性和差异性,是壮族将军信仰体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侬族来自广西的壮族地区.壮族与侬族的文化在诸多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壮族的汉化在进行,而由于受国境划分,中国王朝和汉族的影响没有直接波及侬族,因此侬族保留了更古老的习俗.尽管受国境划分,但两者间往来还持续着.虽然民族政策渗透而人们受国家的制约,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意识到国家,他们的生活圈很容易超越带有政治色彩的国境线.这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产生的国境的意义的问题,今后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侬智高是北宋时期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哪国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论者各持有故, 迄今未有定论。本文从侬智高的籍贯、官地、自我体认以及当时人的识见,驳谬匡正,论述侬智高是中国人 而非越南人。文中引史以当时人的记载为主,据实而言。  相似文献   

18.
侬智高及其影响范宏贵(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依智高(1025—1055年)这个历史人物,经过不断地演化,成为中国的壮族,越南的岱族、依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崇敬的神,有的还说成是始祖。因此,有必要了解依智高及其事迹。一、四国关心依智高的缘由关于...  相似文献   

19.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八日,侬智高率领的义军在归仁铺(今广西南宁市三塘)被宋廷枢密副使狄青打败以后,匆忙撤离邕州,兵分两路,经由左、右两江转移至特磨道(今云南省广南一带),重整旗鼓,并亲到大理求援,结果为大理段氏国王所杀,传首于邕州。至此,轰动一时、威震岭南的侬智高起兵,宣告结束。侬智高为什么要到大理借兵?大理国王为什么要杀害他?侬智高的大理之行有些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古史今人各有看法。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粗浅见解,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僮族的历史上如何评价侬智高起兵的性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5月6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梁华新主任主持召开了关于侬智高起兵性质的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以调查组为主,区党委统战部派人参加指导,并邀请了十七个单位的有关同志参加,共计八十八人。经过三天准备,三天讨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林克武秘书长到会作了指示,先后在大会上发言的有二十六人次,写出了大字报十九篇,讨论结果,绝大多数同志肯定或基本上肯定了侬智高起兵的正义性;少数同志否定它的正义性。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