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5—2007年广东省信息技术企业数据,对中国企业存在的“出口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种解释。首先利用非参数的相对分布方法,来识别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在生产效率上的分布差异,发现相对于内销企业而言,高生产效率和低生产率企业并存于出口企业中,即其出口效率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基于面板联立方程的实证结果,在控制了企业出口行为与生产率之间内生性的基础上,发现虽然出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但生产效率并未显著影响企业的出口行为。出口企业生产效率的两极分化,即高生产效率和低生产效率的企业同时存在于出口企业中,是“出口生产率悖论”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条件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中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是农业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下的中国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995年以后中国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引起,农业技术效率低下成为农业生产率增长的瓶颈。改变目前农业生产经营的形式与提升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成为提升农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提高技术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及我国2005—2010年柑橘生产成本和收益数据,对湖北省柑橘生产效率与其他三大主产区及全国平均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四大主产区柑和桔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湖北省柑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源于综合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湖北省桔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源于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动;湖北省柑和桔生产的规模效率变动决定了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动,全国柑和桔生产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动共同影响了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化中国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性问题的认识,笔者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通过对1978-2007年面板数据进行分地区和分阶段检验,对比和评价我国省际生产率差异和生产率增长来源问题,指数分解结果表明:30年间中国经济生产率都获得了提高,但生产效率地区和阶段性差异显著,即不同省份和不同时期生产效率与生产率增长来源不同.地区生产效率检验结果类似,其中1978-1991年西部和1992-2007年东部的生产效率增长最快,中部普遍落后即中部塌陷现象突出,中国地区经济分化并已形成哑铃型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辽宁省“九五”以来1996~2007年14个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特征与辽宁农业的发展阶段特征大致吻合;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增长态势,农业技术效率趋于稳定,而技术进步是促进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忽视可持续发展是“九五”时期和“十五”初期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增强辽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显的背景下,工业用地的利用亟需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文章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研究工业用地的生产效率,将Malmquist指数法引入到土地效率评价中,并构建了工业用地绩效模型,从两方面对我国2001~2012年间工业用地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总体和绝大多数省份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含土地要素)呈递增趋势,且主要由技术效率进步所致;全国工业用地绩效指数总体上大于1,工业用地的投入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且变化呈"U"型;中东部地区的绩效指数高于西部;此外,土地的投入促进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东部地区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业用地对于工业生产率的增长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航空公司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5个主要航空公司2002-2006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了测算。结果显示,2002-2006年中国航空公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2%,生产效率总体上有所提高,并且这种增长增长同时受到综合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的影响。中国航空公司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除继续强调综合效率的重要性之外,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术进步的重视,单独依靠一个方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将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中国31省份的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用面板结构工作文件分析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较低,技术利用水平不高,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多数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较低,且表现出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应加大粮食生产技术的支持力度;城镇化的实施能促进中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对西部地区却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主产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出增长要靠不断加强农业投人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农业产出的持续增长只能依靠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非参数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发现:2000-2009年我国粮食主产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不稳定;粮食主产省的技术都呈现出进步的趋势,但各自的技术效率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导致技术效率变化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不同生产模式的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测算,发现:散户、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和大规模养殖的奶牛生产模式的奶业生产率都表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其生产变化率却并不稳定;同时,散户奶牛养殖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无效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生产效率不足造成,而对于小规模、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的有效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不论何种生产模式的奶业发展,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改善奶业生产效率和提升奶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生产效率分析——基于超效率DEA和Malmqui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亟待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夯实经济转型道路。运用超效率DEA与Malmquist指数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11个地级市2009-2013年农业生产效率不平衡。长治市、临汾市为DEA有效,位于生产前沿面。其余9市为DEA非有效,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业资源投入冗余。2009-2013年,山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到技术进步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11个地级市在技术进步变化上均表现出增长态势,但受制于规模报酬递减的影响,太原市、吕梁市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晋城市纯技术效率低于生产前沿面,并低于山西省其他地市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17个城市2000~2007年间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通过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分析了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区域差异原因与跨期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技术效率制约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技术进步是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物流业的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效率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数据包络分析以及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等物流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的方法与传统计量方法相比具有很大优势,但现有研究方法中缺乏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缺乏对影响物流技术效率的环境因素的分析,及对物流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演变趋势的探讨等研究的不足。未来应该采用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省际物流业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差距问题,这将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忽略面源污染外部性的生产率分析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政策指导价值,而从非期望产出角度构造的生产率分析难以用于冬小麦生产。本文在方向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了投入产出双视角Malmquist-Luenberge(DML)指数,将环境影响纳入到生产率中,通过分析带来环境污染投入的效率可以获得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使用DML指数方法,以11个冬小麦主产区2004-2011年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时期全要素生产率(TFP)仅增长了4.41%,其中技术效率提高了3.20%,技术进步为1.17%,环境效率为2.45%;南北方TFP均有所提高,但北方表现为技术和环境效率的下降,南方则存在轻微的技术退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对数形式的时变技术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电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与实证研究,并与37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对比;接着分析了垄断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电信行业垄断程度降低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放慢,前沿技术进步加快,资源配置效率加强,规模总报酬递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生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1-2010年中国九省份花生成本收益及物质费用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及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中国花生生产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中国花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是由技术进步与综合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样本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仍有改善的空间。并以2010年中国九省份花生生产效率的分析和改进为例,说明中国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非效率是由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为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构建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指数包络分析等模型,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2004-2017年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非效率值逐年增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效率较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大多为正值,地区差异较大;2010年以来,各地交通运输碳排放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因素共同促进了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增长较慢,贡献率偏低。  相似文献   

18.
经济效率的提升是实现肉牛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的突破性手段。基于2010-2020年Agri benchmark全球典型养殖场第一手数据,运用SFA测算了12个典型国家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率,并采用Bitobit、CMP+IV-Tobit方法探究生产环境和管理特征在推动肉牛生产经济效率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肉牛生产技术效率处于国际偏低水平,仅为德国肉牛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72.31%、美国技术效率水平的74.45%,在12个典型国家中排名第9位;成本高位和价格劣势导致中国肉牛生产配置效率低位;中国肉牛全要素生产率缓慢增长,在典型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年均增速0.186%,属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双驱动型;种植饲草料、政策和信贷扶持以及生物安全防控等对肉牛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中国肉牛生产在养殖者素质水平、饲料粮自给率、政府扶持力度与生物安全防控方面与优势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肉牛生产经济效率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将农业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同时作为非期望产出变量,从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两个方面分别测算了2010—2019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在静态效率方面,2010—2019年安徽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年均值为0.946,整体水平未达到有效状态,呈现微“M”型波动上升趋势;在区域差异上,呈“皖南高皖北低”的渐进趋势。在动态效率方面,2010—2019年安徽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其中,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二者共同推动了安徽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绿色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明显高于绿色技术效率;不同区域和不同地级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建议通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换率,拓展绿色技术效率的改进空间;制定并实施环境规制政策,提高农业污染治理效果;形成安徽省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缩小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差异3个方面来提升安徽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孙献贞  李言  郑芳 《调研世界》2023,(10):24-30
本文从要素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数字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将全样本微观层面ICT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创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探讨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规模效率。在计算机类数字创新、沿海地区、南方地区等情形下,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在2008年之后,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创新将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