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0~2001年连续两年调查、汇集环沪沽湖区域摩梭、汉、普米等民族民间故事、歌谣的结果,以及在当地的实地考查经验,比较系统地对该地区各族口传文化做较完整的梳理,分出故事类型,比较其流传、变异的情形及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口述故事后面的文化及心理的结构。其中有部分是新发现或与原出版过的民间故事有所不同的口述文本。 究竟口传文学能否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现象相呼应?是一项相当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迅速的今天。过去单纯以“女儿国”、“走婚”、“母系社会”等印象去认只环沪沽湖区域的文化现象,可能有过于简单化的问题,也可能忽略了当地民族的彼此影响与共融现象。而且当沪沽湖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地区之后,对当地传统习俗的保存,显然有正负两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地汉人的生活状况,也能反映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弱势文化体制如何重新建构?包括婚俗现象、宗教信仰现象等,当地汉人的民俗文化现象以往都被外界所忽略,本文亦将就此加以陈述。  相似文献   

2.
泸沽湖旅游业发展势必给相对封闭的摩梭人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摩梭人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变迁现象,提出了引导摩梭文化变迁的最佳途径一构建摩梭人和谐文化,然后围绕如何在旅游业发展背景下构建摩梭人和谐文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3.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首要前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保证。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力工具,必须制定加强先进文化传播的宣传策略,坚持正确引导,在“方向”上把好关;以加快发展为要务,在“促进”上下工夫;以现实需求为指导,在“贴近”上做文章;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务实”上花气力;以探索真理为追求,在“创新”上迈大步,提高传播先进文化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省滇西北高原的金沙江和雅砻江之间,有一座南北走向的纳喇山脉,海拔在2700米以上,层峦叠幛的群山之中,有一块芳草如茵的高原小盆地,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泸沽湖。现实中的“女儿国”——摩梭人,就在此生息居住。近几年来,许多猎奇者不顾交通僻远,千里迢迢来此“探索”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和“群婿”制度,然后又将所谓的“见闻”公开发表于报刊。这不仅是对民族学研究的不负责,也是对摩梭人感情的极大伤害。 笔者认为:宁蒗永宁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的所谓“母系氏族”,只不过是母系血缘组织不断分裂的遗迹,绝非是什么“群婚制”!同时,今天的摩梭人正在向一夫一妻制迅速过渡。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因此文化上的异地发展也可能是单向 流向的,真正的文化交流是要把自己的优秀文化送出去,我们应该把“中国文化”作为“对象” 来进行系统的、有创造性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才可以揭示出“中国文化”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与地方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当今世界的新闻、文化传播仍呈现出民族国家的主体间性,但人类毕竟已迈进信息传播全球化新的时代。这决定了我们再不能像以往那样仅以“内窥”的方式看待民族国家的新闻文化传播,而必须以“全球化”的眼光审视之,认识到地方事件具有“全球性后果”,并进而追寻全球化传播的规律与规则。为此,我们特邀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组织了这次笔谈,期望这组笔谈所展现的对于全球化传播的多层面、前沿性的思考能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数学文化”观对数学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过去我们一直研究其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所起的作用 ,而对于在高等数学中传播“数学文化” ,在“数学文化”观下的高等数学教学等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大学是传播“数学文化”的主要阵地 ,高等数学是传播“数学文化”的主要载体 ,大学生是“数学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的转轨,必然要求出现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文化。因此,研究转型期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文化人的文化自觉的角度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关注文化发展是文化人的时代使命对文化人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化人就是为“文”所“化”的人,即有“文化”的人,是相对于文官而言的;从狭义上看,文化人特指社会中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和文化管理活动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20 世纪 80 年代, 童恩正注意到由东北至西南这一半月形地带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器时代 存在若干文化因素上的相似性, 提出 “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概念, 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现有考古资 料表明, 这一地带文化因素的相似性并非都是由文化传播导致, 萨满教 “底层” 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而 “文化传播带” 的命名, 容易让人对这些共性出现的原因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 建议将其命名为 “边地半 月形带” 或 “童恩正带”。 自 “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提出以来, 不断有学者在其基础上试图补充修正, 使 得我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 这一概念事实上与整个东亚大陆乃至更大范围的文化格局及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向度出发,探讨了澳门在近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在海上交通、对外贸易、宗教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产生过的重大影响,及其80年代以降经济复苏带动文化的中兴,而在建立“文化都市”形象方面所出现的新起色,客观评价了澳门的文化价...  相似文献   

11.
亲属称谓作为人类学中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性质。生活在泸沽湖周边的永宁摩梭人因独特的社会形态、两性关系与家庭组织而使其亲属制度具有独特的自身逻辑,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社会群体对亲属概念的分类提供了一个经典的、独特的个案,显示出极高的人类学研究价值,挑战了以往民族志资料中亲属分类的固有模式。本文将永宁摩梭人的亲属观念置于摩梭文化的整体观念体系中进行再研究,通过大量摩梭谚语、习语的引证,揭示了永宁摩梭人独特的亲属制度是其独特的文化建构与实践的结果,亲属体系的运作依赖其独特的社会制度、文化信仰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异质文化间的文学翻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误读”。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对“文化误读”进行研究,对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揭示不同文化各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在跨文化、文学对话中,外国文学是怎样通过本土文化的“过滤”而传播和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推进红色文化的社会化,是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要求,也是实现文化理论创新的题中之义。推进红色文化社会化也遭遇着现实的困境,具体表现在红色文化话语表述与民众诉求存在一定“冲突”、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与阵地平台存在一定“障碍”、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与生活实践存在一定“距离”等方面。有效推进红色文化社会化,需要实现红色文化话语方式的大众化、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规范化及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日常化,使红色文化的传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靠的网络平台和常态的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14.
香港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香港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作者认为,当“九七”香港回归祖国之时,我们不应忘记英国曾经对在港的中国人实行殖民统治,极力宣传、灌输西方文化和欧洲文明,不断削弱香港同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面对这种情况,香港学者中的有志之士忧思关注,认真研究并努力宣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出版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作者还认为,香港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是有其特点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向我们提出的战略任务。新闻媒体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专门机构,是国家文化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提出了新要求。鉴于转文化传播已超越跨文化传播成为新的国际主流传播研究视角,文章分析2023年国家形象宣传片PRC的传播策略,从而探究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新趋势。研究发现,在语言使用维度上国家形象宣传片PRC使用了初级转文化传播策略全球本土化,而在价值观维度上该片使用了高级转文化传播策略本土全球化。据此推衍,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策略同时使用是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制作的新趋势。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均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杂糅现象,本土全球化概念的提出就是对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的强调,是在兼顾两种文化的同时“增稠”本土文化比例的过程,最终可达到文明互鉴、文化融合的转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朱效梅 《21世纪》2001,(1):39-41
从表面上看,“全球现代化”过程确是促进了全球化,并看到一个越来越有“其相”的现代性的涌现,……不过,更深一层看,在全球化中所出现的,并不是一个愈来愈有同质性的世界,反而是一个更显示文化“差异性”与“多元性”的世界。“文化全球化”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复杂性,要求我们对之采取审视的批判的态度,即质疑和分析的态度,以避免盲目提倡文化全球化可能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 维护西方的文化霸权是 文化全球化的初衷 文化全球化不是技术乌托邦的地球村在文化上的体现,它是以保障欧美发达国家在世界文化的支配地位为目的,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8.
“转文化传播”是“跨文化传播”在新全球化语境下的升级。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洋网红不仅将国外的讯息带给中国受众,而且对中国的本土文化进行加工再生产,客观上践行了“跨文化传播”和“转文化传播”两种范式。本文从“洋网红”现象出发,结合“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以B站UP主“我是郭杰瑞”为例,从传播的广度、深度、参与度、情感评价四个维度比较“转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跨文化传播”能引起广泛的受众参与,在传播认同度、传播广度、传播参与度上优于“转文化传播”,但在诉诸情绪方面不如“转文化传播”更能引发受众深层的情感共鸣。本研究为“转文化传播”这一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未来我国的对外传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摩梭人对家屋空间的建构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中社会群体对特定空间的分类及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独特的样本。永宁摩梭人的家屋结构自有其独特性,空间的分配与独特的亲属制度密切相关。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摩梭家屋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阐释摩梭人对居住空间的分类观念,而且还有助于揭示摩梭人对社会性别的文化隐喻——摩梭家屋空间结构充分体现了摩梭社会以女性为中心、"母尊女贵"的文化习惯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上海正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重要举动。改善投资环境则是促进上海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上海建立投资工作委员会,设立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简化和加快了投资手续。同时加快通讯、交通,住宅、城市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为外商来沪投资、经商、办企业提供方便。这一切无疑得到了外商的高度称赞。然而,随着上海外向型经济的深入发展,旧的问题正在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其中突出的就是来(在)沪外国人的文化生活问题。大批外国人涌入上海,他们不仅要工作,还要生活,要娱乐。但由于我们事先对此问题估计不足,更由于我们观念上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