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里尔克的现代派诗学对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思潮有着重大影响。里尔克的诗学直接促成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发生诗性思维的转向,同时它也间接地影响了萨特的文学创作和前期存在主义思想。不过,海德格尔与萨特在接受里尔克诗学的方式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不仅在总体思维模式、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系统和主要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某些本质的一致或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实实在在的事实联系或学理联系.所有这些"联系"、"一致"或"相通"都清楚地表明:庄子诗学思想是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重要的"秘密来源".  相似文献   

3.
集中描述海德格尔诗学思想是文章的基本内容 ,它试图给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述 ,以便人们对海德格尔的晦涩理论以某种稍微明澈的理解 ;文章坚持海德格尔诗学的基本意义在于对传统美学价值的颠覆、对文本直接经验的绝对意义和对文艺之谜的谜性的强调。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此问题有助于理清海德格尔本身的诗学思想。海德格尔的思想与里尔克的诗歌存在着不谋而合的契合点,海德格尔通过阐释里尔克的诗歌展现了深刻的存在之思,这也是他阐释里尔克的根本原因所在。在阐释过程中,海德格尔对里尔克持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他称不上是“唯一的诗人”。这实出于海德格尔自身哲学思想之缘故,其自始至终反形而上学的立场以及对此在的精妙阐述和对存在境域时间与空间的追问为回答此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为独特的视野。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并非如他所说是出于存在历史之命运,其阐释无非是出于自身之立场而进行的文本解读,其结论常常是先于过程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阐释现象,对这种阐释应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由此,海德格尔的里尔克阐释问题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澄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物论作为研究海德格尔诗学精神的根基,力图从人与物的哲学关系逻辑地论证海德格尔“存在—此在—物”的命题意义是呈示“在世界之中”的生存关系,指出了由此而生的物论观念是海德格尔批判传统形而上学“主客对立”、“对象化”、“意志化”的哲学模式,这种奠基海德格尔诗学精神的物论观念主要表现于“器具”的象征意义,即只有“在…之中”才能敞开人存在的真理性———物聚集和物物化是两种主要方式,最终形成亲近的本性和倾泻的赠礼,而这种结果的诗性智慧是通过陶壶能够聚集的物性和天地神人之所以四元合的思路进行诠释的。最后,文章就海德格尔和庄子物论做了可对比性分析,进一步明晰庄子物论诗学精神的本土风格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和中国古典诗学在语言本体论上存在着某些精神相似性,因而可以起到互释的作用。对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核心范畴“道说”以及“诗思之辩”的解读有助于反观我国古典诗学的潜在思想体系,为当代因受西方话语影响而处于“失语”状态之下的中国古典诗学的重建起到拓宽研究思路、丰富研究视阈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燮《原诗》的诗学思想和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理论在审美发展论、审美特质论和审美创造论三个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二者之间进行对话沟通,揭示其相通点,对叶燮的古典诗学思想与西方现代诗学思想实现链接,使叶燮的诗学思想尽快地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文遵循现象学阐释学原则,面对海德格尔思想文本自身,解读海德格尔诗学言论的意旨。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界说“诗的本质”乃存在之创建、通向存在之近处和神圣,以及界说“诗人的使命”在于道说神圣、还乡和期待上帝,都表达了对现代主体形而上学所导致的“贫困时代”中人的生存状况的思考,指示着对人的本真存在的切问,体现了海德格尔“反主体形而上学”之思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存在问题是现代思想的重要问题 ,2 0世纪世界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将追问存在本身作为自己运思的任务 ,开始了自己极有建树的思想历程。海德格尔对存在的深刻而独到的追问 ,对现代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并引起了现代思想界的高度重视 ,海德格尔思想研究早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热点问题。同时 ,由于海德格尔思想自身的庞杂、精深 ,加上语言的独特风格 ,艰涩难懂 ,这又给海学研究带来了困难。施皮格伯格认为 ,许多英文论述都没有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这在英语国家里可能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对于来自另外一个根本不同的思想传统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尽管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存在着许多本质性的相同或相通,但他们在思想的起点、终点、道 路、形式等方面,也还客观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足以构成阻碍二者对话的隔障,反而可能为我们 的“生产性对话”提供了新鲜的话题,产生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熊伟先生是中国海德格尔思想研究奠基者,生平著述集于《自由的真谛——熊伟文选》.熊伟可不问胡塞尔,而成功交融海德格尔与华夏思想,因海德格尔是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反叛者,契合华夏非逻辑非科学的思想传统.理性主义传统是哲学主流正道:“哲学”一与科学相伴不离;二与逻辑学同根同源;三与基督教神学因缘难断.恰在视哲学为理性主义的立场上,才能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因华夏抒情诗歌传统,中国学人自以为和海德格尔思想相契,但谈及哲学主流,必须“从逻辑的观点看”.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诗思同源理论,意在把我们带向一种可能性,让我们在语言上取得一种经验,以便使终有一死的人重新在语言中诗意栖息。同时,二者的同源关系,使对话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象学的视域,海德格尔的死亡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别具一格。根据现象学方法,海德格尔的死亡思考可以还原为三个时期:早期深思死亡的重点在于去掉日常态度对死亡的遮蔽;中期重点为去掉形而上学态度对死亡的遮蔽;晚期重点为去掉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对死亡的遮蔽。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当下以海德格尔的沉思为契机领悟死亡对于建构和谐家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凯 《东方论坛》2014,(3):9-15
"澄明"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重要词语。在心物一体的神秘境界里,获得显现的世间一切是被世界化、澄明了的事物,而不是没有灵性的生硬之物。世间万物是在心物一体之境域中舒展着,在这一境域中天与人、心与物聚集为统一的空间,海德格尔将这境域称之为澄明。庄子的"性命之情"与海德格尔的"澄明之境"有着共通之处。庄子之性命之情,指的是人素朴真纯的自然本性和原初天性,是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融通会合的诗意情境。  相似文献   

15.
林希逸的诗学观念介于江西与江湖之间,这种特色来源于学派传承,也与林希逸个人的思想气质和学术理论相关.艾轩学术兼容并包的折衷思想以及对《离骚》的钟爱,成为林希逸诗学思想的背景渊源.林希逸重视诗歌的比兴寄托,反对剽窃模拟,主张以正驭奇.同时,将儒家的因静观物和禅家的参禅悟理化入诗学理论之中,既重视创作前作家的心理状态,也注意到参悟句法的重要性,体现出强烈的整合儒禅的折衷倾向.  相似文献   

16.
语言思想是海德格尔后期存在论思想的重要方面。海德格尔承继了前期对传统语言思想中将语言视为言说工具的观点的批判。但同时,与前期相比,海氏后期的语言思想不再以"此在"为中心,从此在的生存论层面展开探讨;而把关注的重点投向了存在,认为语言之本质具有命名存在者、使存在者入于其自身所是的本真力量。本质性的语言即是诗。在诗与言的关系上,两者彼此规定,各自成其本质。海德格尔的这种诗性语言观,使得语言回到其本有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人类存在之"家",从而对我们当下回归到诗意的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具有独特性,这表现在他将存在贯穿于其科学哲学思想的始终,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科学本质支配因素的思考,主要归结为四点:第一,现代科学具有技术的本质,是现代技术本质典范的功能和形式;第二,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的前提和根据;第三,贯穿并支配着科学之本质的事态,乃是始终被忽视的、不可接近的无可回避之物,即存在本身;第四,追问现代科学合法性的存在依据,要求人们把科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存在和人的栖居留出广阔的诗意空间。海德格尔这一思考的目的在于返本开新,即返回原初的存在,达到存在本身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诗人之天命观是其诗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内含着诗人之“世界”、诗人之“返乡”及诗人之“倾听”,隐含着对传统艺术理论的反动和纠正。蕴涵着哲学与诗学的融通。关注诗人之天命,旨在以“它者”的视角,消解传统艺术理论中对创作主体认知的僵化和凝固。  相似文献   

19.
渊明隐遁,古来多评,仁者见仁,异见迭出。文章从海德格尔的观点切入,倒也新鲜。  相似文献   

20.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进程并不是像很多人描绘的是一种反拨,相反,亚里士多德完成了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的诗从神格到人格的转换。在古希腊的早期,诗与神相通,在柏拉图那里,诗要么属于最高领域,要么成为最高领域的障碍,可以说,柏拉图对诗歌的态度始终是复杂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所模仿的高于一般世界,但低于必然性、普遍性的理论领域,诗歌被作为知识分类中的普通一门来看,诗完全跌落到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