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球     
《新财富》500富人榜发布《新财富》公布了2005年500富人榜,在上榜的506位富豪中,最年轻的仅有24岁,最年长的达82岁,其财富从3.5亿元到150亿元不等,人均财富达11.9亿元。陈天桥、黄光裕、荣智健名列富豪榜前三名,而500位富豪的总财富超过6000亿元,相当于上海市2003年的GDP总量。上榜富豪中,浙江成为富豪云集之地,共有105位富豪诞生于此,以44位富豪的佳绩成为全国第三大富豪聚居地。在"2005《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浙江商人高达105位,占富豪榜总数的20.71%,上榜人数同比多出22位。在各省富人总财富上,浙江、广东(60)、北京(44)、江苏(44)、上海(36)位列前五,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地经济的全国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愈来愈强劲。2005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765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可见今后十几年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国将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共产党温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周江勇指出,最近五年来,温州转型发展步伐加快,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7.6%。这标志着温州正昂首迈入"5000亿俱乐部",实现温州经济"十三五"的新开局。回顾温州GDP总量增长的历史图谱,1978年为13.22亿元;2002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2.4亿元;2007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146.6亿元;2011年突破3000亿元,达到3408亿元;2013年,GDP总量突破4000亿元,达到4024.5亿元。近40年的历程,温州GDP既有过"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1978年到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9 200亿元,从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31元增加到19 730元,从全国第13位上升到第4位;外贸出口总额由0.5亿美元增加到416亿美元,居全国第4位;财政总收入由27亿元上升到1 469亿元,居全国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 180元和5 431元,均居全国第3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在1986年对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开发区下过一个论断:"开发区大有希望"。如今,小平同志这一科学论断已被建区仅8年的襄樊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所证实。1998年,开发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67亿元,比上年增长44.5%。预计1999年工业增加值可达到7亿元,同比增长22.8%,其它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也都大大超过全市平均速度。为了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开发区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确立了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一是明确目标,建设经济强区。1999年完成工业产值40亿元,实现GDP8亿元,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到"九五"末期(即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0亿元,GDP10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到"十五"末期  相似文献   

6.
贫困之困     
财政入不敷出,粮食不能自给 ●1992年全国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60.5元,相当于当年全国人均财政收入338.9元的17%,其中有37个县人均财政收入在20元以下。 ●1992年国家重点扶持的331个贫困县中,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以下的缺粮县有138个,其中200公斤以下的县73个。当年全国贫困县共吃返销粮65亿公斤,人均24.3公斤,缺两个月的口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富集能源的开发利用,陕北(包括延安、榆林两市,面积80290k㎡)经济有了快速增长。2000—2008年陕北统计年鉴中陕北的生产总值由235.68亿元增加到1721.53亿元,年均增长70.053%;人均GDP由4977元增加到31787.5元,年均增长67.336%。但是,在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增速加快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陕北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和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等"资源诅咒"的苗头,即陕北处在"准资源诅咒"期。因此,运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知识,认真考察和分析陕北实际,并根据陕北能源分布及开发特点提出其规避或治理资源诅咒的对策措施,尽量实现资源枯竭期前的转型和过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8.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国民经济水平与环境污染状况呈现倒"U"型关系。在广泛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视角,选取东北三省2001—2010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探究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替轨迹。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东北三省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规律,其拐点为人均GDP达到78 696.9元/人.年;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对数与人均GDP的对数呈现倒"U"型假说,其拐点为人均GDP达到12 464.24元/人.年;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分别与人均GDP呈现倒"U"型假说,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其拐点分别为人均GDP达到28 926.7元/人.年和42 857.14元/人.年。  相似文献   

9.
电能照亮半个中国。前不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03年电力供需形势预测报告》,预计我国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将在9%~10%之间,高于GDP的增长率。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度,相当于10个大亚湾核电站。以每度用电创产值6元计算,三峡水电站创造的产值高达5082亿元。约为目前中国GDP10万亿元的5%。今年发电量将达到55亿度,这些电力将送往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八省市,明年三峡电力供应将新增广东。从现在起到2009年,三峡工程差不多每年都有4台机组投产发电,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葛洲坝电站。到2009…  相似文献   

10.
数字     
市统计局最新统计,2006年,我市人均GDP达到24349元,按中间汇率计算,达到3054美元,突破了3000美元重要关口。人均GDP是国际上衡量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常用指标。根据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人均GDP3000美元曾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步入现代化的门槛。根据规划,全国要到2020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温州的这一突破,比全国的预定计划提早了13年。“人均GDP的突破,表明温州正逐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水平,预示着居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富裕型阶段。”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授马津龙解读了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祥子 《金陵瞭望》2006,(3):14-14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宣布,2005年全国税收收入达到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长20%,但据预测,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为9.8%,在回答“两者增速为何相差这么大?”的记者提问时,谢旭人解释,从税收增长结构,GDP增长结构,价格,进出口,征管等方面分析,税收增速比GDP增速快,完全正常。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根据全国餐饮业的有关统计数据,2006年全国餐饮营业额为10345.5亿元,预计2007年餐饮的营业额可望达到12100亿元,人均餐饮消费可以达到915元。上海地区餐饮营业额可望达到452.16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9%。所以从市场需求看,餐饮业很看好。特别是为了迎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上海的餐饮人才需求必将有增无减。目前上  相似文献   

13.
《源流》2009,(8)
早在2006年的时候,广东的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提前13年在全国实现了小康。到2008年,广东人均GDP已经突破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沅 《金陵瞭望》2006,(18):7-9
2001年10月28日,中共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5年发展的崭新目标:“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达到1600亿元的基础上,争取有更大的发展,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万元和5500元左右;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1%以上,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排位前移。”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类面临新一次大流感的威胁正在不断升级,分析与评估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是制定应对大流感战略的重要基础。根据历史经验将大流感的爆发区分为温和与严重两种情况,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对其经济影响进行估算。如果大流感爆发,不管是两种情况的哪一种,后果都是严重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大体相当于2003年SARS(非典)情况的1—6倍。在温和情形下,大概会造成当年GDP下降0.9%,略大于2003年SARS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减少2.1千亿元。在严重情形下,将可能降低中国当年GDP约5.1%,相当于2003年SARS的情况的6倍,相当于2007年GDP减少1.2万亿元。应充分认识到大流感的危害性,尽快完善应对大流感的国家战略;制定明确的财政支持计划,估计全国需要专项准备经费120亿元人民币以上;在危机应对预案中要有明确的经济工作预案。  相似文献   

16.
西部贫困的根源是生态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态环境恶化是西部农村贫困的重要根源  我国西部面积约 5 40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的 5 6 % ;人口 2 85亿 ,占全国的 2 2 % ,但西部经济不发达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的6 0 %。全国农民人均收入 1998年为2 16 2元 ,西部平均约为 16 15元 ,只有全国的 74 70 %。农民收入水平最高的(京津沪三市不计 )是东部的广东 ,达35 2 7 14元 ,最低的 (牧区不计 )是西部的贵州 ,只有 1334 46元 ,前者是后者的 2 6 4倍。我国的贫困地区大都集中在西部 ,在目前全国 30 0 0多万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中 ,约 70 %集中在这里。西部经济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7.
以马尔可夫链为基础,结合回归分析方法,通过使用2000-2005年的数据,按照各个省份人均CDP与全国人均GDP的关系,把我国31个省份分成高、中、低收入区域;同时用人均GDP对流动人力资本回归的系数,估算出除去流动人力资本影响的各省份的相对人均CDP;从而得到流动人力资本对俱乐部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地区之间存在着俱乐部收敛现象,并计算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欧盟物质流分析(MFA)框架,对青岛市1999-2005年的物质流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青岛市2005年的总物质需求达到6.19亿吨,其中隐藏流所占的比例很高,达到82%以上;物质输入总量4.41亿吨,物质输出总量为3.65亿吨,且增长趋势明显,对环境的扰动较大.2.物质消耗强度由1999年的73.48吨/人上升到2005年的83.54吨从,人均物质消耗数量较大反映出青岛市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增加资源消耗为代价的;3.物质生产力由1999年的303.07元/吨增长到2005年的607.09元/吨,在国内属于较高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据统计,2000年农村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为1.5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1.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平均每年转移约620万人。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非农业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1978年 ~ 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253元,平均每年增长13.7%,而同期农民的非农业纯收入由9.4元提高到993.5元,年均增速为23.6%,比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当人均实际GDP低于5 605元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当人均实际GDP介于5 605元到10 304元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仍然为负,但影响程度逐渐下降;当人均实际GDP大于10 304元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由负向变为正向。在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应该从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进程、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投入以及实施差异化财政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