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2011,(22):4-4
美国市场上满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但中国以及亚洲国家具有标志性的筷子,却有数以百万计是产自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个小镇阿梅里克斯。去年11月佐治亚筷子生产公司成立,目前公司日产筷子达200万支。该厂的筷子主要销往中国。公司老板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颇有信心,预言更多的机会还会到来,他正在酝酿制造中国牙签。  相似文献   

2.
筷子与交际     
吃饭需要使用工具,西方人习惯刀叉并用,许多阿拉伯人和亚洲人喜爱手指抓食,而在我国、日本等一些国家,人们最普遍的吃板工具则是筷子。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据美国人类学家考证,中国的筷子出现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史书记载,夏商时期中国已有牙筷、玉筷,春秋时期有铜筷、铁筷,汉魏六朝时又出现了各种规格的漆筷。大约在汉代,筷子的使用已经比较普及了,在云南发现的一座汉墓中就已有了筷子实物,公元4—-6世纪.筷子从中国传到了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筷,古书作“著”。“著”是“庄”的谐音,含有缓慢、停止之意.但“往”因预示不…  相似文献   

3.
使用筷子对中国人来说是本能,对外国人来说却是"技能"。中国人从没想过把筷子当成一种"先进工具"上升到一种理论高度去使用,但美国人却能弄出一个筷子使用"说明书",让食客在吃中餐的同时充分体会里面的"中国文化"。一次,我在加利福尼亚州里士满市中心一个餐馆吃中餐时,竟然看到桌上的筷子用一个红色的小纸袋套着,袋子上还郑重其事地画着示意图。早就听说国外很多中餐馆都提供这样带"说明书"的筷子,  相似文献   

4.
筷子是中国人独特的餐具。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称筷子为“箸”。您知道吗,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对筷子的运用还大有讲究呢!  相似文献   

5.
一个寒冷落雨的下午,我回家很晚,独自一个人吃“午”餐。小女儿早已吃过了,但看见我吃,她快乐地凄在我身边,要我夹一筷豆腐蛤她,我给了她。“啊!”她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我愣了一下,才想刘也许因为天冷,菜都炖得滚烫的,筷子也就暖和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2010,(10):5-8
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曾让多少为人父母者热泪盈眶。朴实真挚的歌词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遗憾的是,最近一些“80后”非但没有为父母“刷刷筷子”“揉揉肩”,反而在网上成立一个“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  相似文献   

7.
筷子的礼仪     
土木 《现代交际》2002,(10):14-14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含有的政治、伦理、道德等内容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散发着特有的文化气息,我们身边的一事一物都是鲜活的说明。今天谈谈我们每日都要接触的东西——筷子。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进食用具,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有关筷子使用的礼仪在各地都有流传,有些甚至是我们中国人都不全了解、闻所未闻的。用筷礼仪握筷姿势应规范,进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子放下。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可放在杯子或盘子上,否则容易  相似文献   

8.
洪伍 《当代老年》2008,(12):9-9
我两房儿媳加孙子孙女再加上我们老两口,坐下来不请不约正好一桌(8人)。每顿开饭,孩子们都拣几样我和老伴喜爱吃的、有利老人健康的菜肴摆在我们这一边。遇有难得尝鲜的菜,我们顾及孩子不大伸筷子,他们抢着往我们碗里夹。哪碗菜烧得稍多了点,他们怕我们舍不得倒掉,吃剩菜影响健康,便主动多伸伸筷子,大家齐动嘴,“三下五除二”,这难题也就“解决”了。听儿媳曾教育孩子说:要看菜吃饭,关顾老人,筷子头上可有孝心哩。  相似文献   

9.
《右翼帝国的生成——总统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这本书表面是报道2004年的总统大选,实际上是以大选为一个切入点,来分析美国政治的走向。我的一个基本认识是:1980年代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形成的关于美国的概念,仍然是当今中国人对美国认识的一个“观念原型”,这个“原型”与现实的出入已经越来越大。基于这一“原型”而“亲美”的人,觉得现在的美国越来越背叛了他们的理想。那些“反美”人士则根据这个“原型”与现实的脱节来攻击“美国价值”的虚伪。这种“观念原型”和现实的脱节,正是本书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了解美国是…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个人主义”倍受推崇.作为一种基本价值取向,“个人主义”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因此,“个人主义”可以成为我们中国人了解美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窗口.本文对美国个人主义进行了界定,并浅析了个人主义在文化上的起源,为我们了解美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杨帆 《当代老年》2013,(2):56-56
无论在家中还是在餐馆,当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是否留意到帮您传递美味的重要工具——筷子的安全?您也许会说,“我们家的筷子用了大半辈子了,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可是,您是否了解不同材质的筷子安全性也大不相同?您又是否知道筷子也有保质期,  相似文献   

12.
小穆 《当代老年》2010,(8):14-14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就命人为他琢一副象牙筷子。贤臣箕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不少美国人现在还对“珍珠港事件”记忆犹新,其中有一个原因是,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一个属于家庭生活的日子。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原本属于家庭生活的日子却被一个“间谍家庭”破坏了。  相似文献   

14.
热闹     
有个老故事,是说一个人在路上正走着,忽然停下来,仰头看天,结果引得许多路人也仰头看无。看了一会儿都不知为什么,于是就问第一个看天的人,那人说:“我流鼻血了。”这就好像有点凑热闹的成分。实际上很多人确实爱凑热闹。不能喝酒的,却爱凑个堆,说“图个热闹”;女人上街,常爱结伴,除了做免费参谋之外,也是因为觉得热闹;冷餐宴为什么不成气候?因为大家觉得各吃各的不热闹,然而,数十筷子同时下到一个锅里损的火锅固然热闹,不过令人常常想起口水汤。张岱的《夜航船》里,有一则“晒衣”,是记凑热闹的:“七月七日,诸阮庭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限塑令"等各项环境政策的陆续出台,环保一夜之间变得离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哪些时尚主张可以成为持之以恒的环保生活习惯,让我们成为环保的先行者. 主张1:吃饭自备筷子很多人认为一次性筷子比餐馆提供的普通筷子更卫生,因为普通筷子可能没有被完全洗干净.于是,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次性筷子成了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毒筷子     
施化果 《中外书摘》2014,(9):103-103
筷子是我们吃饭的工具,只要吃饭都离不开它。国人共用一双筷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共识。尤其是在餐馆和单位食堂里,你先来先用,后来者后用,工作人员为图方便就把筷子往水里一扔一泡,捞出来就放进筷子筒内,不经任何消毒,接着后来者抓到筷子就用。一双筷子就这样轮回地使用。于是,有洁癖的人就催生了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最糟的爱     
“一个多月没回来了吧?”母亲一边嗔怪我,一边挑块儿肉最多的排骨夹了过来. “这是备用筷子.”她还不忘补充一句. 本来吃得津津有味,却被她最后这一句弄得我心里酸酸的.我想起来了,一定是上次的那句话,让她心有余悸. 也是在饭桌上,也是做了我最爱吃的椒盐排骨,母亲的筷子像一辆运输车,把盘子里的排骨一块一块地朝我碗里运过来.  相似文献   

18.
司徒雷登(JohnLeightonStuart),1876年6月生于杭州。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南美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19.
筷子的故事 筷子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传说中国人的祖先用大陶锅煮菜。煮熟的菜太烫,人们便从树上折下两根树枝夹菜吃,这便是筷子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漫画     
山棋 《老年人》2009,(2):45-45
“鹿呜杯”全国诗词大赛终评在温州进行,午餐席上有腰果一盘,王巨农先生与侯孝琼先生均好此盘中之物,二人偏又对面而坐,故转盘在二人手下旋转不止。林从龙先生见状即席吟出一联曰:“王侯席上争腰果,”话音刚落,王巨农就以手指点着杨嘉仁与刘庆云二先生说:“杨柳(谐音刘)池边——”接着用筷子敲了一下水鱼大碗:“钓脚鱼”。“脚鱼”、“腰果”之对真妙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