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台新咏》编成了萧纲作太子时,编纂目的是提倡艳体诗风以与故太子萧统抗衡,但由于宫廷政治斗争的原因,受到萧衍的批评后,故又命徐陵重新扩编,唐人所说“大其体”是有理由的。《玉台新咏》的编排体例是按已故作家和存世作家编辑成书,因此已故作家中卒年最晚者与存世作家中卒年最早者的时间间隔就应是本书的编辑时间。据此,通过对各卷作家生卒年的排比,最终证明《玉台新咏》只能编成了中大通四年至大同元年之间。  相似文献   

2.
<玉台新咏>自明代较为广泛流传,其历代序跋多从正面论述<玉台新咏>的价值,人们把<玉台新咏>与<文选>做出比较,讨论<玉台新咏>是否"发乎情,止乎礼义",并又多肯定<玉台新咏>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作品的艺术性,对<玉台新咏>作品做出印象式、形象式评价.  相似文献   

3.
《玉台新咏》的成书受着时代文风、政治及编撰人身份的制约。由于武帝———昭明时代文风及政治的作用,东宫不可能为《玉台新咏》提供理想的成书的背景。西府成为“宫体诗”创作、流传和编撰的另一个中心。西府后宫徐妃是编撰《玉台新咏》的第一人,徐陵作序言,由于徐妃品行极其败坏,限制了《玉台新咏》的流传和影响,而不被正史所载。  相似文献   

4.
《玉台新咏》常被认为是一部宫体诗的专集,实际上,《玉台新咏》中还有很多不以宫体为趣味的诗作,从反映现实的角度可将这些诗作分为三类:表现社会生活的、表现家庭生活的、表现爱情婚姻生活的。此外,《玉台新咏》中被后代视为宫体诗的作品,即主要是以女性为吟咏对象的诗作和以咏物来展示艳情的诗作,也不能全部归入宫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徐陵《玉台新咏序》是一篇标准的“序作者之意”的序文,并无不可信之处。认真解读序文,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玉台新咏》一书的这些情况:《玉台新咏》是一部“撰妇人事”“以给后宫”的女性读物,属《隋志》著录的南朝编撰的诸多备后宫讽览的《妇人集》者流。撰者徐陵的编撰意图是希望这部诗集“可代彼萱苏”,使“寂寞多闲”的后宫妇女“微蠲愁疾”,“聊同弃日。”这部诗集之所以形成了专录艳歌的特征,一方面如撰者所言,主要是因后宫“惟属意于新诗”而投其所好,另一方面则是禀承了南朝诸多《妇人集》“撰妇人事”的传统。如此,自唐至今关于《玉台新咏》编撰目的及编撰情况的种种不合于序的说法就应该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6.
《玉台新咏》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本典故密集的诗歌总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玉台新咏》用典的密度之高、数量之多以及某些典故使用频率之高,而我们可以从典故的形式、发展历程和语境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玉台新咏》编者问题的研究,否定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梁代的萧统与萧纲的文学思想相对立的观点,并认为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陈代的文学思想较其前代具有重大变化,而这一变化乃是由女性文学观的出现而形成的。同时,本文以韩《香奁集序》为依据,进一步论证了《玉台新咏》确非徐陵所编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旧《唐书》等史志目录关于《玉台新咏》撰人的著录,《陈书》等史书和诗文中徐陵与陈后主、张丽华关系的记述,南朝对于名和字的称呼惯例等问题的辨析,本文进一步展开了对2004年开始的关于《玉台新咏》撰人讨论的几个遗留问题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分析《玉台新咏》与《文选》选诗相重现象,可以看出梁代文坛通变派与新变派在批评观念、审美趣味方面存在“共同语言”:一是标举情性,一是文词尚丽,两者汇成了当时文学思想的主流。如果只见二者之异而不见其同,就难以准确把握当时文学思潮的流向,当然也难以准确认识《玉台新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纪昀评点《玉台新咏》是其《玉台新咏》研究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评点中论析源流,品鉴赏读,渗透着纪氏一贯的诗学思想,贯彻着成熟的批评理念,包括肯定"情"为诗的本体,体悟作诗说诗之法,体现沿波讨源的史学意识等方面.对于诗教法则的严守与变通,使评点交织着通达之论与迂腐之语.由此映照出正统派文人对艳体诗的复杂态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玉台新咏》赵均刻本的编目实况进行细致考察,发现其卷首目录的编辑体例包括[作者名+诗题或诗类名+总篇数]和[作者名+总篇数]两种格式,前者属于中古时期习用的体例,具有相当明显的时代性;其正文编目体例包括“题附辞后”和“题置辞前”两种格式,其中“题附辞后”的编目格式以及双重编目格式并存一书的现象至唐以后已属罕见。较之五云溪馆本和冯班抄本,赵均刻本更多的保留了徐陵旧本原始痕迹,当为目前最可靠的覆宋本。  相似文献   

12.
《玉台新咏》: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台新咏》是我国南朝徐陵编撰的一部诗歌总集,660首诗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其中女性作者的作品从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遭遇,具有鲜明的女性风格;男性作者的作品都选择女性为表现题材,具备女性化审美特点,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相似文献   

13.
在唐前碑志文学发展史上,庾信是继蔡邕之后的一位重要的碑志创作大家.庾信继承了蔡邕的碑文观,认为碑文的职能以记功颂德为主,且重视碑文称功颂德的等级性.在碑志文创作上庾信虽然仍守"蔡氏矩矱",但也体现出了新变.他将浓郁的悲情引入碑志文创作,并成功地在碑志文中运用了"鹤"、"松"等意象,为悲情的生发营造适合的氛围.庾信的碑志文创作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位骈体宗匠高超的骈文技巧,又善于将骈体与散体有机结合起来,使碑志文的文学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4.
北洋政府时期由于中央政权的弱化,对慈善事业的协助只能依赖地方政府。上海地方政府对新普育堂进行了积极的扶植和协助,但在管理上并未进行全面的介入和干预,对新普育堂的监督主要来自社会舆论,新普育堂与政府机构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它的慈善救助弥补了政府社会职能的不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监督慈善团体的法规,给上海地方政府对新普育堂的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政府与新普育堂之间在保持相互协作的同时,加强了对其的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庾信及魏晋南北朝墓志与韩愈及唐墓志的比较研究,分析这两段时期墓志的撰写,找出其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试图从文学的角度来观察墓志的撰写,从中比较这两段时期的文学理念、手段、风格对墓志铭撰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冠文《关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一文提出了今本《大唐新语》是明人伪造的观点,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澹生堂书目》将《大唐新语》与《唐世说新语》分别著录在两个不同的类目,是因为采用了互著法,与真伪问题无涉;《玄赏斋书目》是伪书目,不足为证。宋代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所征引的《大唐新语》在今本中几乎都保存下来了,并没有有意删削的痕迹;今本《大唐新语》与《何氏语林》中所引《大唐新语》不一致,是因为何良俊在引书过程中的删改和失误所形成的。今本《大唐新语》中有与刘肃之后所出书《唐书新语》相同的文字内容,应当是《唐书新语》采用了《大唐新语》,或二者同出一源。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今本《大唐新语》是伪书。  相似文献   

17.
陆贾作为汉朝建立之初卓有成就的能文之士,其文艺思想亦值得重视.<新语>乃陆贾作品中的唯一见存者,是研究陆贾文艺思想的唯一原始资鉴.从中可以对陆贾<新语>的文艺思想主要从功用、审美、质文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历来被视为表现“魏晋风度”的杰出范本,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那个时代历史、政治、文学、风尚的珍贵材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说新语》文本获得的巨大成功与其所采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世说新语》的体例、人物塑造手法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加以论析。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常见书名有三种:《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但究竟何者是它的本名,至今没有定论。《世说新语》类目的设定、秩序的编排与容量的控制彰显着作者的编撰意图,也产生了客观效果。《世说新语》的编排体例实有所本。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在语言艺术上有着独特而永恒的魅力,文本的成功与其所采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比喻的妙用是其在语言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