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全宋诗》册三七卷二○四六页二二九九一王予可小传:“王予可(~1172),字南云,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间。……作品中多避宋讳,遂以诗文名,佯狂玩世。金大定十二年兵乱,乱兵将领知其名,欲挈之北去,未几即病卒。事见《中州集》卷九,《金史》卷一二七有传。”卒年有误,王予可卒于1232年。考《中州集》,王予可小传云:“壬辰北渡,为顺天军将领所得,知其名,窃议欲挈之北归,馆于州之瑞云观。……不数日病卒。”《金史.王予可传》有关其卒年的记载与《中州集》同。据此知,予可死于壬辰年。但在金统治的一百余年里,壬辰岁有二…  相似文献   

2.
裴兴荣  张晶 《北方论丛》2007,(1):110-114
《中州集》的史学价值,前人和时贤已有所论述,认为是“借诗以存史”。但准确地说应该是“借传以存史”。理由有三:其一,《中州集》是一部诗词选集,本应以选录诗词作品为主,但元氏又有意增加了作家小传,从他的编纂意图、编排体例和编纂结果(也即其中诗歌和小传的篇幅各占比例)来看,都体现了强烈的史学意识;其二,《中州集》中有许多作家小传被元人修撰《金史》编写人物列传时所参考和引用,但也有更多的作家小传并没有为《金史》人物列传所引用,这就是说明《中州集》作家小传对金代历史人物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三,《中州集》作家小传中还记载了有关金代政治、战争、外交、科举、官制和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可补《金史》之不足,甚至纠正其中的一些失误,因而对金代各种专门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州乐府》,金元好问编,共收人词人三十六家,辑入词作一百二十四首。虽然仅为全部金词中的一部分,①不过作为现存唯一的一部金人词集,却有着较高的文献与词学价值。一首先,探索一下《中州乐府》的编撰宗旨及其原则。《中州乐府》原附于《中州集》后,故先得了解《中州集》的编撰过程,对此元氏《中州集序》言之颇详:商右司平叔衡,尝手钞《国朝百家诗略》,云是魏邢州元道道明所集,平叔为附益之者,然独其家有之,而世未之知也。岁壬辰,予掾东曹。冯内翰子骏延登,刘邓州光甫祖谦,约予为此集。时京师方受围,危急存亡之际,不暇…  相似文献   

4.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可谓人人皆知,堪为少陵《戏为六绝句》以来之嗣响,像“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但遗山以诗论诗,非仅此三十首之作,馀外以绝句论诗,还有《论诗三首》、《自题〈中州集〉后五首》、《答俊书记学诗》等,另还有五古《与张仲杰郎中论文》等亦堪称切中肯綮之作。其馀衡文品诗,随时发挥,还散见于他的其他诗文。《杜诗学引》、《杨叔能小亨集引》等,更是诗歌专论。《中州集》以诗存史,于当代金源各家之前附以小传,品评得失,不乏精辟之见。  相似文献   

5.
高士谈作为金初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今人对其了解主要以《中州集》为据。今考散见于史籍和别集中的相关资料,知高士谈为宋韩王高琼曾孙、宋英宗宣仁高皇后之族弟,为人文温尔雅,多与诗友唱和等,可补《中州集》之不足。高士谈诗歌以去国怀乡为情感基调,以追陶慕苏为人生理想,多借助凄寒悲凉意象的营造感物兴怀。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诗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金贞祐南渡后的复古风尚论及金代文学或文化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宋、金政权的南北对峙,地域的隔绝导致并加深了南北思想文化的差异。翁方纲《书元遗山集后》诗称:“程学盛南苏学北。”程学指二程;苏学则指苏轼。要而言之,金人的诗歌创作既上承北宋,又不受北宋的局限,甚至始终存在着一种要摆脱宋人的倾向。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元裕之好问有《中州集》,皆金人诗也,如党承旨怀英,其大旨不出苏、黄之外。”王世贞此语并不确切,就诗歌创作而言,金人并不为苏黄所囿。即以党怀英而论,《中州集》小传称其“诗似陶谢,奄有魏晋”。其他金代重要诗人,郝俣诗“殊有古意”,周昂“作诗喜简淡,乐府尤温丽”,赵秉文“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学阮嗣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全集》卷二有《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和缪钺《无遗山年谱汇纂》均未系年。而通过考证不仅能明确它的写作时间,还能解决一些比较重要的相关问题。题中的党承旨指党怀英(1134-1211),是金代中期著名诗人,生平见《金史》卷一二五和《中州集》卷三,他的四首《雪》诗亦见《中州集》卷三。元好问这四首诗与党诗同韵,当是其和作。愚轩是元好问的朋友赵元的号,《中州集》卷五有其小传和诗歌,他的《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题目与元好问的诗题有矛盾,而且其中仅有后两首与党诗、元诗同韵,前…  相似文献   

8.
论金初作家蔡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荡剧变的宋金之际,蔡松年(1170—1159)是自宋入金、由宋人向金人转变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位人物.他出身宋朝官宦之家.弱冠之龄,金源铁骑粉碎了他在宋朝的仕途梦想,断绝了他赖以生存的傣禄.不得已,他随父亲蔡靖降金,出仕金朝.旋即又矛盾不安地随金伐宋,为金王朝献计献策,获得了异常亨通的官运,历任户部尚书、尚书右丞、右丞相等要职.他诗词成就颇丰,是金代词坛领袖,成为《金史·文艺传》中“爵位之最重者”.在文学上,蔡松年创作了大量诗词,现存诗歌五十九首.均见于元好问编纂的《中州集》.蔡松年与自宋入金的宇文虚中、吴激等人一样,“皆宋儒,难以国朝文派论之”(《中州集》卷一蔡珪小传).但他直接开启了以其子蔡珪为代表的“国朝文派”(又称“中州文派”),影响整个金源一朝的诗歌创作.他的词更是备受世人推崇,与吴激并称“吴蔡体”,是金源百年词史中屈指可数的大家,有《明秀集》(魏道明注)残卷传世,《全金元词》录其词八十四首,这一数量在金代词人中仅次于元好问.正是基于这些简单的事实.本文拟从政治态度、出处心态、诗歌和词作四个方面对这位金初作家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州集》文化意义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州集》文化意义再评价胡传志[编者按:1993年11月1日至6日,第三次全国无好问研讨会在河南开封市隆重举行。本刊特遴选3篇参会论文,以享读者。]一在金王朝行将灭亡之际,身为文坛盟主的元好问毅然担当起保护一代文化的重任。他先是冒着名节亏损、遭人诉病...  相似文献   

10.
何瑭是明代中期怀庆府人,以德行和学识名重当时。《何瑭集》即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河南省图书出版和文化建设的一项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名画集》(第十六集)有金虞仲文(《飞骏图》横幅,绢本,右下方画坡陀拳石及细竹幽兰;右上端一花马昂首奔驰。左侧有篆书题识三行,文为“李伯时画杀满川华,盖神物精魂为笔端摄之而去,此马驵骏奔放,本都尉王晋卿法力,亦瞿昙所云识鞭景者也,大定丙午虞仲文笔。”凡五十二字,下钤虞仲文三字朱文方印。虞仲文,《金史》(七五)有传,字质夫,武州宁远人。仲文本辽臣与左企弓、康公弼、曹勇义同降金,后又同为平州节  相似文献   

12.
初唐诗杂考(八)杨墨秋《岁在安乐公主满月侍宴》系年《全唐诗》卷九六沈俭期《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一诗,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栓期诗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此诗作于景龙三年除夕。理由是:“武崇训景龙元年七月被杀,安乐公主景龙二...  相似文献   

13.
《元曲选》点校之误举隅邓兴锋《元曲选》又名《元人百种曲》,明臧晋叔编纂。现通行的中华书局1989年重排本,应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但在点校方面仍有些失误。笔者就平日所留意该书中的断句及文字之误,择其要者述之。-、断句之误关于曲文的断句之误,鲁国尧《从...  相似文献   

14.
注出处卷次错讹《全宋诗》卷一三一五录滕茂实诗8首,后注出处说:“以上金元好问《中州集》卷二○”。按,《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谓二十卷,误。《全宋诗》卷一二七○载赵令《秋》,编者加按:“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六○作赵妻王氏诗。”按: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仅五十卷,按谓六○卷,误。《全宋诗》卷一二七○载秦觏《呈东坡》注出处谓“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七引《王直方诗话》。”按,卷二十七应为卷二十九。第二句“初置”应为“所至”。《全宋诗》卷一二七五载王祈句:“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注出处谓“宋…  相似文献   

15.
江淹研究的新成果──读《江淹集校注》庆林由俞绍初和张亚新两位教授合著的国家古籍出版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江淹集校注》一书,近日由中州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近年来江淹研究的一项总结性成果,笔者拜读后感触殊深。江淹的文集是他生前自己编定的。《梁书·江淹传...  相似文献   

16.
《青泥莲花记》,明末梅鼎祚纂辑,田璞、查洪德同志整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娼妓生活为题材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由汉至明“娼女之可取者”的故事二百余篇,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对研究明代文学,了解古代妓女生活及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相似文献   

17.
李纯甫考论     
一、生平补证 李纯甫(1177-1223)字之纯,号屏山居士,是金代后期文坛的风云人物。《中州集》卷四、《归潜志》卷一、《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有其传记,其中《金史·李纯甫传》几乎全抄自《归潜志》卷一,仅多出“擢承安二年(1197)进士”等数句。二者都说李纯前车于正大末年(1231),享年47岁,清人施国祁《归潜志跋》已指出刘祁所说的“正大末”是“元光末”(1223)之误,可惜他没有论证,今人周惠泉先生利用史料进一步考定了李纯甫的生卒年(周文见《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此外,李纯甫的生平中…  相似文献   

18.
占骁勇 《云梦学刊》2009,30(6):30-30,158
作为于右任诗词的爱好者,刚看到杨中州选注的《于右任诗词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时非常高兴.因为此书虽是选本,但收的诗词并不少,颇有一些是《于右任诗词曲全集》(于媛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9月版)所未收的。但仔细一看,又不免有些失望,因为书中错误不少,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有些错误在此书初版(《于有任诗词选注》,  相似文献   

19.
初唐诗杂考(十八)杨墨秋《伤王学士并序》系年辨初唐诗人沈诠期有《伤王学士井序》一诗,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诠期诗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在此诗的注中写道:“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由序中‘四年,余遭浮议下狱...  相似文献   

20.
《元遗山诗集》未收和误收的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读光绪年间读书山房刻行的《元遗山先生集》,发现了一些疏漏。它虽标明是根据张穆的阳泉山庄本刻印的,其增续部分却不如阳泉山房严谨。比如,张穆的阳泉山房刻本补入七律《过阳泉冯使君墓》一首,这是刻在阳泉北岭围洼冯氏香亭上的。我由阳泉地方志编写办公室的孟宏儒同志帮助,获得金大定以来的《冯氏家谱》与元大德三年的《围岭老茔墓志》,从而证实遗山追悼冯泰亨的诗就刻在香亭的东亭上截。末尾署曰:“己亥秋八月十有四日,自太原道往山阳,留宿于此东山。元好问裕之题。”这真是“铁证如山”。可是读书山房据《阳城县志》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