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总规范,原本具有多重社会功能,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又极为广泛的规范作用。然而,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将道德的精神本质同它的社会功能相混淆,以为道德只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活动,于世俗的经济生活无补,甚至相停,从而助长了时下人们趋利意识的恶性膨胀,使我国的道德建设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确,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本质可以归结为一种“自律原则”和“利他精神”,它同经济在诸多方面特别是终极价值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同时应当看到,道德又不是悬浮在尘世生活之上的纯精神存…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价值与生命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儒教道德体系与文化发展阶段之间表现为一种时差与异质的价值关系。在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非现代化”社会,具有维系宗法秩序,强化人治国家的本质适时性;在现代化体系已经确立、充分物化了的“后现代化”社会,具有慰藉精神、调节心理的非本质适时性;只有在文化转型的“现代化中”社会,儒教根本精神表现为本质的不适时性。作为一种被绝对化了的道德体系,儒教经历了一个由“仁”至“礼”、“由“礼”到“理”及“命”的逐渐被神圣化也被世俗化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宗教理性与现代人权的对立,义利之辩亦由道德性的善恶判断扩大为政治性的是非判断,阻碍着社会和人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3.
领域分化后的道德寓所——兼论公共行政的道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康之 《文史哲》2006,3(5):153-159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现在正处于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在农业社会,社会的一体性决定了它的制度是“权制”的,它的治理模式是“权治”的,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会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工业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化的过程,特别是领域的分化,把道德主要限制在日常生活领域之中。私人领域也要求道德的支持,但是,自利的追求往往把道德置于客观结果的位置上。至于公共领域,则是一个非道德的领域。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领域的融合,从而为普适性道德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也为在道德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制度和德治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4.
四论道德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资本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因此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对其合理内涵加以揭示。探究道德资本应该坚持经济学思想史上由来已久的广义资本观。广义资本观的立足点就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这一资本的一般属性。作为资本的存在首先应该是一种资源,道德与法律一样构成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部分,制度就是一种资源,而且道德还是在运行有序和发展有效的社会经济生产总过程、交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并且带来巨大经济效率的资本资源。同时,由于在信息不完备和有限理性的交易过程和生产总过程中,道德能够作为一种约束而降低道德风险、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并进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创造,因此道德有理由成为广义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角度,可以把社会结构分为社会功能结构和社会利益结构两个方面。建国以后,我们对新社会结构的建构扭曲了历史发展规律,忽略了对社会功能结构循序渐进发展的关注,对社会利益结构的理解又有片面性,整个社会呈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社会结构进行着重塑。改革初期,旧的平均主义的物质利益结构受到极大的冲击,但旧的行政权力运作方式支撑的整个社会结构未受到根本的触动,社会功能分化仍然不够,这就带来了历史的进步性与历史的局限性并存。进到改革中期以后,对社会利益结构,一要讲稳定性,党和人民掌握根本大权的结构不能变;二要讲变革性,要适应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利益群体多元化的要求,突出推进所有制与分配结构的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功能结构,要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加速分化与整合,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这一对社会结构重塑的过程,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变动之中,这一过程是前景光明的,又是异常艰巨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道德和所有制关系呈现为一种非对称状态,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一元价值导向并存。对此,理论界有种种议论,人们也有种种疑虑和困惑。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完整,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把道德和所有制关系再一次提到我们面前。一、视角的转换道德属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一种“物质现象”、“经济现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大家十分熟悉…  相似文献   

7.
再谈“道德是动力生产力”──答周荣华同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力是物质的.同时也内涵着精神因素。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的积极性和能量发挥程度、劳动工具的改造和使用效率、劳动对象的认识和改造力度等.往往直接取决于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以及劳动态度等道德觉悟。道德不是游离于生产力之外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力量,而是生产力内部的动力因素。假如没有体现为“主观生产力”的道德觉悟,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否认“道德是动力生产力”的观点.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道德的功能和目的.没有能弄懂作为价值学科的道德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及其作用.更没有认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分化日益呈现为一种不断加剧的态势。其中,广大农村社会的分化最突出地表现为农民的分化,而农民分化又主要表现为与经济收入紧密相连的职业分化。在中国农村业已发生较深层次的社会分化的前提下,谋求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必须得完成若干社会整合过程。从社会学视角看,必须在“分化—整合—再分化—再整合”的递进逻辑中把握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9.
“凝聚力工程”的价值学思考奚洁人建设“凝聚力工程”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条新路子。但就其社会功能来说,则大大超越了党建的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道德等广阔的领域,特别是对于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职业道德作为群体道德的一种,它是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劳动者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一)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根源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即道德的准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这就是说,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转型过程中多元利益结构的重塑实际折射出社会阶层结构由“身份制”分层向“资源占有制”分层的演化,与这种新的社会分层相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正成为利益结构调整的焦点,这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加速分化组合的过程中,这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的经济分化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个体之间的分化,更主要地表现为群体间的分化,不同社会分层的群体在经济地位高低排序中上下滑动,各群体或阶层的经济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以阶层性的收入分配差距出现,而调控这种收入差距和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2.
高萍 《天府新论》1998,(3):58-59
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存在与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不同社会经济状态下的道德内容,道德评判标准都与其时代有关。社会发展至今,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则竞争、交换、追求利益等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势必形成自由竞争观念,等价交换思想,使得利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的道德评判标准,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必然带有”功利”意识。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对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打1合理合法的追逐经济…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的社会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转型,道德文化体系也进人了一个转型期。道德体系是一定社会秩序的产物并反过来维护这种社会秩序。当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转变时,旧道德体系的解体与新道德体系的重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自觉认识和顺应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搞好思想道德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一、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社会转型是指由一种类型的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的转变过程。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不是社会性质的转型,而是社会秩序的转型。它意味着社会经济基础和上…  相似文献   

14.
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生态相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浩 《江海学刊》2004,(2):25-31
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相适应” ,不是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的自然过程 ,而是能动的道德建构的价值过程。应当确立超越而涵摄的“相适应”的价值理念。依此 ,必须仔细考察“经济增长”、“进步”、“发展”、“至善”诸理念作为“相适应”的价值标准的合理性及其限度。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有三种基本性状 :体系不匹配 ;供给不足 ;互动无力。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相适应” ,是“生态相适应”。生态相适应 ,是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统摄下的“相适应” ,是整体有机、辩证互动、以整个社会文明的合理性为最高价值取向的“相适应”。必须以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学术精神 ,进行道德—经济关系方面的重大理论澄清 ,建构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是否与集体主义相容的问题就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本文拟从市场经济自身的道德基础出发,来分析研究这一问题。美国伦理学家R·T·诺兰指出:“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至少有自己的道德含义。”①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它必然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道德准则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道德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1)依靠市场来分配资源和收入;(2)经济利润作为生产和投资决策中的指导力量居支配地位。这就要求社会的产品、劳动、知识、产权均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田九霞 《江淮论坛》2014,(5):118-122
“好人现象”彰显了“于平凡之中实践高尚德性”的道德精神,生动诠释和展现了“微善”价值。“微善”不仅是一种在实践理性支配下的道德理念,更是着眼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具体道德实践行为,其在哲学层面上综合地体现为小与大、内与外、得与失相互交织的关系图景。面对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正确把握此种关系,将会对落实和践行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3-20
广义的道德风险,既指道德的实施和履行具有的损害社会发展的潜在性和危险性,又指社会发展变化给道德带来负面影响的潜在性和危险性。道德风险有三种表现形式,构成了它的三个基本向度:一是个体在社会道德实践中由于道德表达的不确定性而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的潜在性和危险性(个体道德表达不确定的风险);二是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滞后或超离当时的社会实际而导致的阻碍人与社会发展的潜在性与危险性(道德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不确定的风险);三是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片面发展有可能具有的损害或颠覆人类道德的潜在性和危险性(社会发展变化给道德带来的风险)。这构成了道德风险的三种狭义理解。道德风险归根到底是由道德本身的不稳定性导致的,包括道德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以及道德发挥作用的不稳定性,从而构成道德风险两种相反相成的理解(社会带给道德的风险以及道德带给社会的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其实就是在这两种风险的防治中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和要求,提高全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新课题。一职业道德观念是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在现代社会中,职业道德也具有与一定经济条件的发展水平相应的特点:(1)分工条件下所形成的职业化趋势,使道德分化为具体的职业道德。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社会财富极大增加的同时,也推进社会结构从单一小农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有高度分工和分化的工业化、专业…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问题群,其核心是经济行为经济化是否道德?不讲清这个问题,别的问题很难讲清。 1.什么是经济行为经济化?经济的本性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经济行为经济化就是排除各种附加在经济行为之上的非经济的社会功能,使经济行为充分实现其经济本性。 人的行为各种各样,分别担负不同的功能。在社会的不发达状态或特定体制下,人的行为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代价──市场经济的价值论研究宋建丽一、发展与代价的涵义“发展”概念具有多义性,近代的“发展”(development)一词最初来自对胚胎发育的研究,是指生物胚胎在大小、形状和功能方面逐渐成熟的过程。而规模、功能、分化、复杂性、适应力、定向性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