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睡虎地秦简文字抄写于战国末期至秦代,字体属篆隶,是难得的秦国文字手抄文献.文章根据异写字和异构字的理论,对睡虎地秦简中的异构字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共分析异构字67个(组),异构字的类型5种.睡虎地秦简异构字的探讨,无论对读通简帛文献,还是对汉字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异构是汉字中一种很重要的文字现象.在睡虎地秦简中,大部分的字形结构都比较稳定,具有异构关系的单字数量不多,这表明文字的使用在战国末期秦系文字中已趋于成熟和规整;部分汉字兼具古文字的特点,存在构件的相对位置不稳定、构件的通用和混同等现象,这显示该文字处于古今文字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3.
秦政府非常重视公物管理,不仅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有如《仓律》、《厩苑律》、《效律》、《金布律》等一系列严密的法律规范公物的管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秦从一个西戎小国成为称雄于诸侯国的大国,最后统一中国,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4.
睡虎地秦简形成于战国末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字的使用情况。通过全面考察,其构形系统具有三个特点:稳定性、成熟性和复杂性。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承袭西周金文而来的基础构件在文字系统内部扮演重要角色,且汉字的理据被大量保留。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稳定的基础构形元素、构件实现了音义符号化、构形模式以形声为主、构形层次呈上升趋势这四个方面。复杂性则指系统内低频构件与高频构件并存、无理构件与有理构件并存、规则与不规则并存。  相似文献   

5.
郭佳 《中州学刊》2004,(3):78-80
从睡虎地秦简中可以看出,秦代的赎刑一般用于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行,特殊人群可以享有比一般劳动人民更多的特权.赎刑其实是官府剥削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它的作用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国家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齐丹丹 《学术探索》2012,(5):175-177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为研究秦代教育提供了新材料,竹简的若干条目客观反映了秦代官员教育和基层民众教育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简文,可知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下,无论是高级官吏还是普通民众都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这有助于对秦代教育做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7.
蔡先金  李佩瑶 《东岳论丛》2011,32(12):50-55
睡虎地秦简《日书》记载的牵牛织女神话是可信的文献资料,其出土为研究牵牛织女神话传说提供了重要线索。牵牛织女神话的最初形成时间当在先秦时期,其下限不会晚于战国晚期。该神话的喜剧与悲剧的重叠与重构既说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叙事的特性,也反映出我们民族在神话创作过程中对于神话意蕴进行适当转换的智慧。同时,通过"七夕"转换于秦历"夕七"的推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牛郎织女神话起源于秦文化发祥地。  相似文献   

8.
论秦汉的学吏教材——睡虎地秦简为训吏教材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光 《文史哲》2003,(6):65-72
秦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官僚政治体制之需,迅速而大量地培养出办理官、民事庶务的吏员,便成为政府急切之要务。因之,此时学吏、训吏之风亦随之大盛。学吏、训吏必有教材,而且政府还统编过训吏教材。秦汉学吏教材的内容分为识字、学书教本,吏德教本,法律典章教本,民间庶务应酬知识等4种。睡虎地出土简书10种,除文字极简略而量少的《编年记》之外,其他9种全部切关吏事,乃是研习吏事比较完备的教材。  相似文献   

9.
睡虎地秦简《诘》篇是志怪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渊源性文献。作为巫术之书,其中志怪因素较多,不少条目已具有志怪故事的雏形。特别是其中的鬼怪形象、驱邪巫术及部分条目中体现出的叙事结构、人与鬼怪的交通模式等皆深刻影响了六朝志怪小说;其中的一个条目或片段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已经形成一种类型化、规模化的书写。《诘》篇与志怪小说同属于巫文化,这是两者发生联系的重要原因;巫术的生活化特性和民间传播的特性也促进了巫术的故事化,促成了志怪因素向志怪故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一组同义单音节动词在词义相同的情况下,它们有时可以分别作为语素构成一个双音节合成词。通过对297组同义单音节动词作为语素构成一个双音节合成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发现,297组同义词中有144组可以构成双音节合成词,并且其中又有7组合成词的词序可逆,组成同素逆序同义词。同素逆序同义词在内部结构和词性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1.
熊昌华  张显成 《殷都学刊》2011,32(2):96-100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弥补了秦代传世文献的不足,在编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时,也将其作为引文材料。限于各种原因,《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还有一些《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未收的副词(或义项),以及两书虽已收但引例晚于睡简的副词。本文主要是对这两类副词作一些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岳麓书院藏秦简》的公布掀起了简帛研究的热潮,但从辞书学角度来研究这批简的成果却很少。辞书的编纂者囿于传世文献,不能全面、客观地运用文献材料,这就导致语文辞书所收许多词的书证、释义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且词语漏收现象甚多。《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许多字词具有极其重大的辞书学价值,因此从书证订补、义项订补、词语增补角度来研究这批竹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竹简秦汉律与唐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简秦汉律与唐律的比较,尤其是篇目体例与有关诉讼方面一些具体法律条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法律虽然在从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从一些具体法律条文到整个律典的篇章体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法律制度所体现的法律精神则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晋文 《中州学刊》2020,(1):129-134
最新公布的里耶秦简揭示了更多授田制的细节。从申报来看,吾武和寡妇憗的"谒垦"便记录了迁陵的授田程序。主要有自报、审定和复查三个环节,其重要发现是,在迁陵乃至洞庭和更多地区授田是按小块土地分批授予的,以及管理授田的"田"均按乡设有"左田"或"右田"等。根据对刍稾的征收,在迁陵地区还允许跨乡授田,没有一夫百亩的限额。在耕作方式上,迁陵地区的垦田均大量休耕,被称为槎田或田。它的特点并不在于造田的方式,而在于"岁更"的耕作方式。由此可以推算,迁陵民田每户平均当有耕地70亩左右。至于田租,新出秦简则完全证实刍稾是按实际授田数征收的,并间接证实了土地兼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隶属雅舞之庙祭乐,为成王朝的史官、乐官及鲁公为祭祀周公而作。"琴舞"之称与祭祀周公时为季夏、古乐八音与四时八风的对应密切相关。禘祭大乐由"降神"和"正乐"两部分组成,庙祭乐舞"迎神"所奏曲、辞皆同,以及"九成"乐章声调系统的具体应用,为正确解读《周公之琴舞》前后两部分内容提供了文献依据。"降神""皆不过金奏升歌一二节",则说明了"元纳启"四句歌辞的完整性,该部分出现的"琴舞九絉"是指配合大祝、鲁公及众助祭者九献之礼所作的九成乐曲演奏,词同"升歌"。"正乐"部分的"九启""九乱"亦合而为"琴舞九絉",其所对应者为祭祀人鬼所特具的《九德之歌》《九韶之舞》。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秦汉简牍中几个词语的训释提出秦汉简牍词语研究中的词语互证这一词义训释方法,为解决简牍中的词义训释问题提出一条新的思路。文中主要运用了西域汉简和秦简材料,通过词语相互比较,辨析验证,考察了“发”、“别书”和“手”三个词语在简牍文书中的特定含义。  相似文献   

17.
清华简《子仪》篇秦穆公歌诗温婉敦厚,颇类《诗》之《风》《雅》,此与文献中记载的早期秦文化斯文之盛恰相印证。秦自立国时起便积极向代表华夏正统的周文化靠拢,迁居周地后,又全盘接受周文化,故其斯文之盛较之中原诸国亦不稍逊。从族属上看,秦本出东方,与戎狄不同。秦虽居西陲,但世作周卫,是周人倚重的西方守备力量。中原诸国亦视秦为华夏的一员,并未以戎狄目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之所以视秦为戎狄,其实源于对强秦实力的恐惧和歧视,本无关其族属。  相似文献   

18.
19.
倪晋波 《晋阳学刊》2007,(2):107-110
秦简《归藏》的筮辞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叙事型”和“隐喻型”。它们都蕴含有明显的贞卜“程序”,如前者中的“卜亓邦尚毋有咎”和后者中的“黄鸟”。筮辞中“程序”的存在暗示《归藏》与古老的口头传统密切相关:“叙述型筮辞”承续了前代的某些筮占口语,“隐喻型筮辞”则继承了原始歌谣的某些语词。从两种筮辞反映的不同思维特质上看,秦简《归藏》的产生年代应早于《易经》。《易》、《诗》等先秦经典文本与秦简《归藏》,甚至其它出土贞卜筮辞有着某种程度的直接亲缘关联,值得进一步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