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晓云 《现代妇女》2014,(10):19-20
经济法的发展事关法律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需要与宪法等各个部门法的发展相协调。“经济宪法”为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宪法基础,发展经济法既是宪法规范的要求,又是实施宪法的需要,同时,经济法的发展也有助于宪法的完善和发展。基于经济法与宪法所共有的经济性和规范性,应通过司法判断和非司法判断,不断提升两者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全面促进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壮德 《职业》2011,(10):59-59
这是一个需要职场从业者不断学习的时代。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下一个社会与上一个社会最大的不同是,以前工作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下一个社会则是工作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很明显,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正是“下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法的利益分配制度涉及多个部门法律,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法的角度,在解析经济法利益分配的基本属性上,结合了其他部门法律和现有的经济法制度,一起探究了因为市场制度而产生的社会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4.
法律无非是一种社会需要,经济法生于现代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之需要。经济法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基本构成要素是经济类规范化文件。文中认为,我国的经济法体系在结构上由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这两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5.
作为“非征信国家”,我国信用体系的基础还较薄弱,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国家对社会信用活动的管理。第一,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固然需要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但是,信用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社会主体之间的信任和诚信的理念来维系,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来维系。讲信用应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公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应是讲信用,无论是法人主体或公民个人,都应树立守信的公众形象,树立“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意识。第二,尽快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  相似文献   

6.
从诞生时开始,经济法就蕴含着社会责任本位的内涵,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经济法的本质是国家以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为出发点,采取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控,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法治更为成熟的国家来说,在我国,法律的实施效果较差。在法律明文规制的领域内,人们多习惯于依靠对社会“潜规则”的领悟心得来指导交往和处理问题,而法律被搁置一旁。这种现象可以被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被移植的法律制度和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制度的冲突而存在。这一部分从近代中国输入西方文明、移植国外法律制度开始成为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二是本文所要论及的,即在没有法律移植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社会本身就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把法律看作社会共同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造成任何法律现象的原因都是整体的,对现象的解释便有无限的可能性。其中,中国传统的“公”“私”观念对造成法律条文的不被执行或不可执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悄然间,我国实行“黄金周”制度已走到第十个年头。今年是我国休假制度重大改革的一年,是实行新的带薪年休假制度和小长假制度的第一年。至此,除了带薪休假日,我们国民的法定休假日已达115天。从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度开始,不断增多的闲暇时间使民众生活方式发生历史巨变,民众“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撬动出一个巨大的休闲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利益阵营为切入点,以经济法法权结构为核心,将经济法法律关系定义为经济法法律规范在平衡社会强势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法权关系。  相似文献   

10.
周波 《公关世界》2022,(14):124-125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要求我们要不断从时代故事中学习感悟,深刻发掘自身的不足,从正能量事件中得到这个时代的人所需要的精神内核。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在许多方面,都正处在有法律却没有秩序的阶段。社会学家把它称为“失范”,政治学家叫它为“不稳定”,更中性的遮遮掩掩的说法是“转型时期”。如何解读这个现象,是一个令专家学者乃至普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其要点就是要把握法律制度与法律秩序的区别,特别是制度形成与秩序形成的区别。第一,法律秩序与法律制度的差别在于时间,法律的制定是时间在  相似文献   

12.
房朔杨 《现代交际》2011,(7):164-165
经济法在我国是一门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从其法律地位上来讲,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议。但毋庸置疑,其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经济法课程,对经济法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的热点问题。在经济法教学中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直以来的共识,但如何使得经济法的教学更能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何使得经济法教学更能适应高职高专的社会需求,是笔者在本文中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语”作为英语语体中的一种,被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很多人想说一口流利地道的美式英语,但是怎么提高美式口语则是我们在学习中常常遇到的疑惑。所以,我们只有从美语的发展和特点开始着手,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逐一解决、克服,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美式口语。  相似文献   

14.
刘浩 《现代妇女》2014,(8):125-12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公正的信念,对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原因起源于工资法律制度,本文首先对我国工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其次阐述正义性的工资法律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工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是对构建正义性工资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正象在文化研究中有“大文化”和“小文化”之分一样,法律文化也可以分为“大法律文化”和“小法律文化”。前者包括所有与法律有关的制度、思想体系、观念、行为模式、知识、习惯和心理,而后者则仅指法律观念、法律心理、法律经验与知识、法律传统,以及一些与它们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体系的部分。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是“小法律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一个“见死不救”的社会是可悲的,一个“见死不救”的人注定不会得到别人的救助。在“好人难做”的背景下,让“助人为乐”、“见死相救”的道德回归,我们需要唤起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法律也应当伸出援手,以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为道德“撑腰”。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是很多院校财经类以及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因经济法课程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各个高校都很是重视该专业的教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法的教学之中,依旧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进。本文主要从高校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作为国家实现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途径,经济制度的完整和合理化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国家的发展。那么经济法作为其重要的约束规范,它的变更必然会使得国家的根本法律——宪法,也会随之变更。那么如何实现经济法与宪法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的立法部门对当前的经济变化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一般的市场经济规范为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宪法基础,两者相互完善,协同发展。鉴于两者共同的规范化经济的特点,可以通过立法机构和社会团体不断通过相互的融合和协同规范市场经济,实现全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姚心红 《现代妇女》2014,(7):151-151
劳动报酬权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社会活动的最低限度生活需求的一项基本生存权,是社会权的范畴。解决工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宣导尊重劳动者的生存发展权的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来约束用人单位的行为,工资法律制度的正义性目前在我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建立完善的工资法律制度,保证这一制度的正义性,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当年在统一分配的制度中强调“专业对口”到今天在人力资源的市场中选择就业方向,中国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单纯的组织依赖和单纯的市场依赖都是不可行的。今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困境,倒可能是这些“天之骄子”从天上回到人间,踏踏实实在现实社会土地上迈步的开始,也是中国大学教育制度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