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描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高校当前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要举措应该是: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体现;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发挥着导向、熏陶、实践、整合规范等功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当前,要通过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并与公民道德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中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强调要以大学校园为主阵地和主战场,通过课程平台哺育、校园文化滋养、社区精神涵育和社会实践体悟,以形成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5.
“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弘扬核工业精神,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世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成分多元、民族文化浓厚,是我国“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格局的典型区与集中区,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导向。在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必须始终坚持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在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西南民族地区教育环境、发挥西南地区高校育人作用和注重西南地区家教家风养成等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刘建 《南都学坛》2008,28(2):131-133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打开了希望之门,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因特网上"文化侵略"、"文化霸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民族责任感的培养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原则,探索新路径,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包括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两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创新民族精神的关系,还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营造全民教育的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自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尤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增强民族意识,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冲的实践,不断推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理论的创新,保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加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协调的社会基本制度体系,注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冲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精神文明建没等移风易俗的途径改造日常生活,构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汾调的和谐生活.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肥沃的生活土壤;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脉搏,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改造国人精神世界,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依玛佐夫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语言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东干族多种文化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神:东干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在以游牧民族为主的中亚地区,因此,伊玛佐夫的文学作品中首先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影响;东干人从小学习俄语,使用俄语和东干语两种语言,因而伊玛佐夫作品中透射着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东干族是中国移民,在生活中保留着中国的风俗习惯,所以伊玛佐夫作品中还留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 眼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宏观背景,担当民族伟大 复兴之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是物质与精神全面发展、个体性与社会性和谐、民族性和世界性圆融的人。 基于此,高校价值观教育需要在三个层面着力,即引导学生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追求精神提升、在个 性彰显的基础上注重责任担当、在国家认同的前提下拥有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3.
"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称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成为有着独特品格的群体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明末清初形成的"回儒"是回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阐释者、弘扬者.他们受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双重传统的熏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的载体和代言人,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精神的结合.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品格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的融合和互动.  相似文献   

14.
赵明 《东方论坛》2002,(4):55-60
情感与智慧是人类精神生成与发展的两大主体因素,情感是内驱力,智慧是领航者,它们分别通向诗(艺术)与哲学(科学)的道路."轴心期"诸子的"哲学突破"与楚辞的"奇文郁起",是华夷大认同的战国时代精神领域中智慧与情感相互激荡的两大成果.楚骚的价值在于依托族类与时代的浩瀚情感体现了华夏民族精神的内驱力,显示了族类生命搏动的内在力量.屈原与楚骚,实为中国的诗魂.在一个诗性的民族中,诗魂牵系着族魂、士魂乃至民魂.  相似文献   

15.
声律:汉语言文学的听觉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汉语音调之美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模糊朦胧到自觉清晰的过程。六朝时期 ,“四声”的发现及其在创作中的尝试应用 ,诞生了声律论 ,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成。声律论强调五言诗的创作要凸显语言声调的规律变化。从深层意义上讲 ,这一理论暗合了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先辈的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创新传统是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一环。作者从科技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分析炎帝的创新传说,认为关于炎帝的各种创新传说,是炎帝部落集团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十分善于创新的民族。我们今天的创新,必须像我们的祖先炎帝一样,既重视科技文化的创新,同时也重视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创新。三方面的创新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复兴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7.
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所铸就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文章从价值、内容和实践三重维度探索如何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最大的场域。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实行精准思政,以及增强大学生在日常思政教育中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疆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当前民族团结教育重要而紧迫的工作。通过"两个认同"教育,使各族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没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强大和繁荣,也就没有中国各民族的幸福和安康;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战斗力。该文认为,新疆应明确和提升民族教育的主题,加强族际之间的人口流动和融合,加快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打击民族分裂主义行为,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维护新疆的团结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受严复和法国、日本等国启蒙思想家启发,深刻意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意义。他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致力于对国民的思想启蒙,并由此形成以新民说为主体的启蒙思想。他强调发扬民族主义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将中国与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新国民的目的。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不仅具有政治实践意义,而且显示出重要而长久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高校教师要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新时代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多维并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以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室为依托构建育人组织协同、以课程育人为重点创建育人路径协同和以少数民族专兼职辅导员为主力搭建育人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