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路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儒家思想自身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戴震关于宋明新儒学所实现的儒学哲理化进程及其反社会效应的批判表明,儒家思想的哲学化诠释路径不利于作为修己治人学问的儒家思想的健康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实现和确证.现代新儒学对于宋明新儒学的路径依赖,使得儒家思想与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渐行渐远.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另一种路径选择,就是学问化.学问化路径较之哲学化路径更能有效地实现和确证儒家思想的特质.在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间良性互动、综合创新诠释范式指导下的学问化路径,有利于儒学的思想特质和元典精神的呈现,有利于作为修己治人学问的儒家思想作用于当代中国社会,有利于当代形态的中国哲学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儒学现代命运问题的症结在于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之张力,张力之产生在于孔子之道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与现代生活所依据的伦理观念不同因而发生冲突。崔大华先生以"儒家思想及其建构的生活方式"为视角,提出儒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以提供"动力因素"。此观点待商榷处在于:其一,儒学的现代命运问题关键不在于儒家系统的"内在冲突"而在于两种文化之矛盾和冲突;其二,区分"先秦儒家"与"汉代以后"儒家是必要的,但是儒家所建构的生活方式恰恰是在"汉代以后"才慢慢确立、建构起来的;其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确实需要"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持久性动力,但是此种动力论来源并非来自注重"天下意识"的儒家观念而是清末民初遭遇西方列强以来自觉引进的民族国家理论;其四,若认可"现代化进程"之理,理应建立"现代生活"之事,并且不应再以"儒家生活"之理予以主导,"儒家生活"之理可以发挥作用但无法再充当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工业设计作为创造产品的思想和科学方法,成为改善人类生活方式、调整人与环境合理关系等的决定因素。认清设计价值的本质内涵,沿自然发展的规律和主线去思考人类和社会问题是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以迎合或超越时代的方式来施加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关于儒学历史的反省和反思,揭明儒家思想自身发展的哲理化/哲学化、神学化/宗教化和技术化/科学化的历史进程,是儒家思想与现实的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渐行渐远以至于变得敌视人了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我的儒学历史观;在此基础上,省察和沉思儒学历史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走向和未来命运,提出接续儒家思想自身发展的学问化/人格化进程以拓展儒家仁学思想在全球化语境中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理论支持和心理文化支撑的理论构想,这就是我的儒学发展观.二者合称为我的儒学观,是本人关于儒家思想和儒家学问的历史和未来的省思所持有的个人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法制现代化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一个社会的法制现代化程度,重要的是要考察该社会的法治水准。积极审慎地推进法律改革,乃是实现法制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要确立衡量法制现代化的标准,重要的是在历史经验的分析基础上找寻关键性变项。以法治为关键性变项的法制现代化,便蕴涵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判定标准:其一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其二是法律的价值合理性;其三是法律的效益化原则。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对于推动法制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具有先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整体主义的提倡、安全价值的彰显与法律体系的生态化趋向,是生态环境法治的重要特征。生态环境法治的发展推动着法律原则的更新,风险预防原则回应了风险社会背景下现代生态环境治理的现实需求。风险预防原则作为生态环境法治原则体系的组成部分,促进了该体系内其他相关原则的协调与联动。风险预防原则之于生态环境法治的实施具有价值理念、具体原则和法律适用三个维度的意义,相应地,应着重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健全风险防范法律机制、明确风险预防原则的法律适用,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化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就其本体而言,法治文化强调的是以法治为重要因素的生存方式或社会运行方式。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或社会运行方式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满足人的物质、精神的丰富和心灵的慰藉,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现代西方法治,其纯粹依赖以人性恶为基础产生的法律只是以一种外在强制力实现对人的约束,缺乏对人的一种内心塑造,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应传承儒家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的精髓部分,强化道德教化,促进良法的制定和法律的自觉遵守。同时,结合我国伦理社会的特点及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文明要求,吸取西方法治中的“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的先进文化,实现我国的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8.
郭道晖 《江苏社会科学》2003,342(1):130-138
行政法治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对现代行政法治的基本概念,如公共行政理念、依法行政原则、实质法治原则和遵守正当程序等,作了深刻和富有新意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法治国的构建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价值追求自古有之,但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核.从其概念的提出到思想的阐发以至现代法治理论的形成,法治精神及法治国思想得到了明确系统的表述.本文试图通过对法治及法治国概念历史的考察,归纳出现代法治国的基本内核,从而考量当代中国的现实和法治国目标,分析我国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中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思考有效推进中国法治国进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教育公平思想的现代价值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脉,以儒家教育伦理思想为基点,系统分析中国传统教育公平思想的理论渊源与时代价值,探讨中国传统教育公平思想体系中所蕴含的具有普世意义的科学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理论活化和价值拓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新儒学的文化之路张能为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历经数千年。现代新儒家以“反年开新’为主旨,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新开一路。一、现代新儒学的界定与涵义“新儒家思想”、“新儒家运动”等概念,初由冯友兰提出而为贺核明确使用。什么是新儒学...  相似文献   

12.
在观念史的论域内,近代科学对宇宙秩序的逻辑重述,在使世界不断“祛魅”的同时,催生了以分解为特征的现代理性精神,以及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机械论叙述方式,从而使人类社会联系第一次被还原为独立的个人自我选择,并在启蒙话语中获得了明确的合法性论证。现代自我观念由此生成,主体性原则遂成为现代性的主题。作为现代性的首要后果,它本质地指涉个人以自我选择为核心的价值主体地位。由于其自身存在的深刻悖论,主体自我选择在其参与制造的现代性境遇中,面临自我抵消和窒息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丰富的国际法渊源,以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视角,其既是对传统国际法理论学说和当代国际法原则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同时深化了现代国际法治的精神内涵,促进了国际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相应法治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法与全球治理体系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引领重塑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法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更是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的主要载体,通过国际法能够帮助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国际法律地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从而以法的形式切实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中的推广适用,为联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商共建共享”良好国际法治环境和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奠定制度基础、创设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杨宇泰 《南方论刊》2022,(1):37-39,43
根据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指导精神,中华民族法治命运共同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命运共同体"理论为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的统一.在价值意涵与功能逻辑上,第一,法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与实践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契合了法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与目的逻辑;第二,法治命运共同体是权利、...  相似文献   

15.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君"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品格。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法治进程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德治,关注制度下人的因素,关注道德的人和人的道德,尤其要关注官员群体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而不应摒弃德治,患上制度迷恋症。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复兴意识的增强、信仰的失落和儒家思想对中国伦理的深刻影响,引发了当今中国的尊孔读经潮和所谓的"儒学复兴"潮。探讨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现代性改造的关系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学界对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说迥然殊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着眼点落在了儒家思想的不同组成部分上。以农本经济为基础的儒家政治伦理,在经济层面上不利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建设;在政治层面上,不利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在思想文化层面,其思维方式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阻碍作用。但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道博爱精神、重视个人修养的道德观念和好学精神,具有普适价值,可以实现其现代转化。研究儒家思想,应当具备世界眼光、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7.
观照我国公共生活的现代建设,公共生活的形式化、公共生活的私人化、私人生活的公共化是其实然困惑;无序参与向有序参与演进、单向方式向多向方式拓展、利益引导向责任引导转变是其应然趋势;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加大法治建设、协调推进社会建设是其或然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军法从严"是军事法中的重要原则,何以军法就要从严?本文认为,此问题的关键是从军法学理与历史实践中来确定其"从严"之"严"的意义;对于"军法从严"作为军事法律实践的原则,还应以现代法治的视域加以审视,从而明确"从严"之"严"的当代意义.并且,国家刑事政策价值目标的调整、依法治军的要求以及军事实践的需要,都亟待我们要以现代军事法治理念为指导,将法律的理性注入到军事立法、执法和司法各个环节中,以保证军法合乎法治和军事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儒学现代转型的两条基本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表现出了两条基本的路径:第一,突显儒家思想的超越性意义;第二,强调儒家思想切入并导引当代社会人生的现实性功能。前者在强调儒家思想的宗教性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这又可区分为在外在形式上力图将儒学改造成为某种制度化的宗教和注重从内在精神上阐发儒家义理的宗教性特质两个方面。后者在现代新儒家力图涵摄科学理性精神以"内圣开出新外王"的理论努力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儒学的现代转化之所以呈现出上述两条基本的路向,既是由于儒家价值系统确实具有"超越"与"内在"两个向度的基本功能,也代表了儒家立足于自身的思想传统面对现代中国之时代问题的挑激而做出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行政管理的依法行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锦峰 《学术研究》2001,2(9):46-49
现代行政管理的依法行政是民主法治行政,是行政法治的原则和核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行政务必坚持和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