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春景 《兰州学刊》2014,(10):159-162
碳标签制度能够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的商品,对出口企业形成倒逼机制。中国尚未建立碳标签制度,文章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分析了碳标签制度对中国出口额、出口结构、出口贸易条件方面的影响。为此,中国的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应三方联动,把碳标签制度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转化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实现中国经济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碳金融的发展策略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走向生态经济文明的切入点,低碳经济已进入各国的发展战略,碳金融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备受瞩目。碳金融是环境金融的一个分支,是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转移碳交易风险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也包括碳保险、碳基金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中介活动及碳交易币种的确定等制度安排。碳金融发展的经验比较与路径分析表明,中国虽然是全球碳交易主要的供给方,但处于碳金融产业价值链的末端,低碳金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以合并共赢、立足国内的发展策略,以相关立法、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多角度的金融创新、激励政策和中介机构的培育来推动碳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碳金融是低碳经济中的一个关键,发展低碳经济必然离不开对碳金融的研究,但在我国关于金融如何支持碳经济却是薄弱环节。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分析低碳经济发展及碳金融交易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及碳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碳达峰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碳达峰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5—2019年的二氧化碳核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碳达峰预测。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二氧化碳排放聚集效应明显。总体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市场一体化、外商直接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和科技支出显著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碳达峰。如果充分考虑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地区将提前7年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就如何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上述地区尽早实现碳达峰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并再次定调“双碳”目标。数字经济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明显的赋能功能。但低碳并非数字经济的天然属性,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带来新挑战,包括碳排放问题、数字技术适配问题、环境监管问题等现实困境。“双碳”目标中数字经济发展受到主体有限理性、边际排放成本与认知偏差等要素影响,单边的支持政策将引发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形成“绿色悖论”,需要运用多种政策措施的组合优化。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与国内部分地区的有益经验,今后应当在支持技术创新、完善制度框架、促进多元协作的基础上强化数字低碳与低碳数字的融合发展,构建“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做到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6.
李祎雯  班晴晴  张兵 《江海学刊》2024,(1):100-106+255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随着区域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导致了碳排放的转移。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由于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区域贸易引发了碳不平等问题,也影响了区域碳减排责任的划分。区域协同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路径包括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能源革命、协同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建立区域差异化碳减排责任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尹莉 《东岳论丛》2012,(8):175-178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碳金融已成为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强大动力.培育碳金融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加强对碳金融的理论研究、制定实施碳金融发展战略、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的支持和监管力度、加快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的低碳转型等方面入手,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赵敏娟  石锐 《社会科学辑刊》2024,(2):162-171+239+241
“双碳”目标的提出赋予了农业绿色发展新内容、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农业绿色发展的特征可以揭示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基础。农业绿色发展与减排固碳存在理论和改革实践两方面的逻辑关联。“双碳”目标指明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减排固碳和低碳转型是当前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抓手;在相关重点领域更需注重低碳与绿色协同发展。“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面临多目标协同性不足、多主体治理格局未形成、低碳科技水平较低以及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挑战,需将“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嵌入社会—生态系统,遵循问题导向原则,探索相应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正面临经济与社会的剧烈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为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也是解决当下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关键步骤。而对于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保定而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低碳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就保定建国后经济发展进程做了回顾,着重分析了当下保定发展方式转变的前后,提出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保定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将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俞海山 《江汉论坛》2012,(10):33-36
我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也是商品出口大国,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会对我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应对碳关税,需要政府、企业两个主体共同努力。政府应当积极参与多边环境谈判,在国内率先征收碳税,鼓励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低碳产业发展和限制高碳产业发展。企业应当积极采用低碳技术以降低碳排放量,实施出口地区多元化策略以规避发达国家的碳关税,降低生产成本以抵消碳关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低碳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在冲击中,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面临着环境安全、能源安全、锁定效应等方面的严重威胁,也面临着能源利用率较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问题。面对"碳关税"的考验,专家学者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对低碳信息资源管理开展专门研究的尚不多。为此,建立一个以政府宏观规划为指导,政府以及社会各类企业、组织和机构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化信息资源管理模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而低碳经济文化的演变却经历了自然中心主义碳文化、亚人类中心主义碳文化、人类中心主义碳文化和生态整体主义碳文化四个阶段。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丰富和重要补充,将引领经济发展理念、价值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使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复苏,产生潜在的和巨大的"绿色效应"。最后,本文提出从价值取向、战略举措、科学理念、教育体系等方面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伟  马一博 《北方论丛》2012,(4):134-136
作为一种减少碳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的经济结构框架。低碳经济以发展新能源、新技术以及新的产业结构为基本目标,具有结构优势。低碳经济结构是适应当代生产模式的新经济结构,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杜莉  张云 《江汉论坛》2013,(1):44-49
碳金融的广义内涵是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转移碳交易风险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的统称;其狭义内涵仅指碳交易。关于碳金融交易配给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多集中在对现有分配方案与制度设计的归纳总结,较少结合本土的经济发展路径设计详细的、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制度方案;关于碳金融交易需求机制的研究多体现宽泛笼统的政策建议,缺乏系统的制度安排,且主体培育及客体创新尚处于相对空白领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借助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与助推加快碳金融交易的发展,对于各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服务于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碳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对碳金融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金融发展理论,也影响着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碳金融凭借其资金融通、信息传递、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和将外部性内部化等功能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基于欧盟14个国家2005—2009年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则进一步证实了碳金融对提高碳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为发挥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功能,中国应建立和完善由碳金融支持的场内和场外市场交易体系;应促进碳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快碳金融产品的研发,积极构建碳金融组织体系;应建立健全碳金融市场政策、碳金融组织服务政策、碳金融监管政策等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IPCC发布的评估报告是全球碳博弈格局分化重组的规则依据。本文在剖析全球碳博弈规则演进的基础上,归纳了全球碳博弈格局呈现的三大特点,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激烈冲突、发达国家内部争夺气候谈判主导权、发展中国家内部立场分裂风险凸显。站在全球碳博弈格局的新起点上,在发展和排放矛盾日趋尖锐的今天,中国务必主动确立自己的立场,在国际气候领域主动推进碳教育,让全球认识到中国从全球气候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建设者,基于铆钉松落危机和帕斯卡赌注推进共同减排,基于排放特质和排放源的区分推进有差别减排,考虑与生存权有关的特殊国家利益,树立在低碳减排方面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碳会计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公众开始关注企业经济增长背后所隐藏的环境代价,关注企业碳投资、碳技术、碳金融、碳交易、碳贸易等对含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收入或利润的影响,关注企业在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和经营策略等方面的低碳或零碳应对.碳会计是以传统会计为基础,以节能减碳为目标,运用会计理论与方法,对企业或其他组织碳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分类和及时的核算与控制,为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货币性或其他数量化信息和其他形式信息的管理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坚瑞 《东南学术》2024,(2):86-96
以数字化转型强化内外监督,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夯实社会发展“绿色基石”的新方向。借助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同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在高管绿色认知水平低的企业、非高耗能行业领域以及制度环境不健全区域中,上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政府与企业应协同发力,强化企业内部治理能力与外部监督力量,提升企业碳管理水平,推进数字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6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样本,针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这一目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表征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该政策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生相关环境政策的协同效应而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及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全面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愿景,并将其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长期以来的能源消耗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中国来说,面临着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多的挑战,存在着更多的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居民消费已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绿色低碳已成为人心所向,需要能源、生产、消费等要素在更高层面相适应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