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油画创作,集中出现了一批以表现我国民间风俗为绘画对象及内容的极有影响的油画作品,中国油画家在以西方造型体系为主的油画创作的观念和方法中,融汇进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学理念,使中国油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油画这种来自西方的绘画艺术形式表现中国本土文化中的优秀民俗文化,无疑是一种体现油画本土化的重要创作道路.而且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显得尤为重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题材油画是21世纪的热门画题;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因而产生了一批极具黑土文化特色的农民题材油画,如郑艺的《凡心已炬》、杜晓东的《预约》等,这些作品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本文就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题材指艺术品所描绘的对象、所表现的内容,它是客观世界经过艺术家的选择、提炼之后在艺术中的反映.从选择题材到表现题材的整个过程,又凝聚并升华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价值标准、情怀抱负以及思想意识.中国油画题材丰富,本文以"风情题材"、"自然题材"、"社会题材"为例,小议中国油画"民族化"在题材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积累和推进,超写实绘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超写实油画艺术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超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历史渊源、艺术形式、传入发展及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和启示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油画民族化问题,是艺术民族化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提法的最早记载,见于董希文在《美术》1957年1月号上发表的文章《从中国绘画的毒现方法谈到油画的中国风格》。“油画民族化”的提出,一开始是画家们从实践的角库提的。人们只着眼了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的探索,比如在油画习作和创作中,注意采用中国绘画的形式,不重可变的光,而重不变的形,以线为核心,表现固有色等等,后来又进入到了一个多方面的理论探讨阶段,人们开始研讨民族化的可能性和关于具体方法的设想。 建国后至“文革’前关于“油画民族化”问题的讨论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坚持油画民族化的创作方向是大家的一致倾向。2、反对油画简单的中国画化。3、就如何理解和实  相似文献   

6.
漫谈绘画中的色彩──欣赏名画时所想到的林斌色彩是油画的一种基本要素,它是油画艺术中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工具,能够改变或纯化人们对物与人的视觉。要想弄清楚油画艺术的基础知识,必须坚持不懈地理解并研究色彩的本质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绘画感觉与光严密结合的...  相似文献   

7.
阮梅 《中州学刊》2023,(8):160-164
吴冠中和朱德群是我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将中国传统山水精神融入油画创作,实现了东方山水意趣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巧妙融合。他们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源泉,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中传递出一致的山水精神。吴冠中强调写生的实景画面构图与山水油画的诗意表现,善于运用圆点作画的表现形式,在对景色画面的组合和突破中,通过静态的诗意境界展现中国山水精神的内在含义,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山水精神意境表达。朱德群更强调对山水意蕴和精神的自我感悟,追求神似的抽象表现形式,以大小不同的色块点作为构图要素,通过抽象的绘画艺术形式表达自身对自然山水法则的体察和想象,在朦胧和抽象的画面中展现山水精神和景色气韵,在对山水精神的表现中透露出浓厚的东方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白珂 《阴山学刊》2010,(6):26-29
明代中后期文人画再度兴盛,讲求笔墨意趣画风取向的花鸟画高度发展。且在丰富多彩的美感内涵观照下,花鸟画于题材取向、内容意蕴、绘画形式与风格意境等方面,出现风貌鲜明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9.
油画艺术自明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后,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为:在创作上不仅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和人文题材,还特别钟情于少数民族题材;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构图、线条和意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严明 《云梦学刊》2010,31(6):126-129
长沙油画是一种带有地域性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在表现题材,还是艺术价值以及精神文化层面,无不具有本土化的一般特性。在中国几十年的文化历史转折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较明显的包括创作题材在内的一些嬗变,然而长沙油画家们所创作的一大批歌颂领袖和伟人精神、塑造三湘儿女形象以及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都自觉和不自觉地融入了湖湘文化的基本元素,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湖湘美术的艺术宝库,给人民带来了不朽的视觉艺术与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在中国油画史上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11.
和中国亿万热爱油画的人一样,笔者时常想追求一种个性的、原创的油画形式,但笔者知道,油画艺术早已是世界性的艺术,它不是欧洲人的专利,虽然,它的传统源于欧洲,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们,那个时代过去了,时空不同了,可是,对于他们的学习,绝不是口头的教条和书本知识,而是辛苦的实践。笔者把本次研究的对象锁定在15世纪欧洲大师波提切利的身上,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体系,使中西绘画在关注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当我们回顾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时,无论是圆润的线条、装饰性的色彩还是给我们所带来的那种含蓄和典雅的美,都与他那个时代的绘画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这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与我们东方传统审美韵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西方绘画的联系和区别上都值得我们去了解他。  相似文献   

12.
吕娜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102-103
在西方历史题材油画的演进中,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在他们的历史题材油画的作品中,营造悲壮气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徐鹏 《理论界》2009,(3):160-161
绘画创作的艺术个性集中体现在作品的题材,表现的形式与手法以及创作者的艺术思维.艺术个性具有自发与自觉、稳定与新异、丰富与独创的性质.艺术创作因为具有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而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4.
<正>竹,是自然界中极平常的一种植物,在欧洲的艺术作品中很少出现它的形象,然而在我国,它却是绘画中久盛不衰的题材。诗人歌颂它,文人钟情于它,不仅如此,它也成为画家乐于表现的一种题材。特别是墨竹,它集中了绘  相似文献   

15.
牛乐 《兰州学刊》2005,(1):257-258
绘画的一切表现因素,无论笔法、色彩、还是形式和构图,都可以纳入绘画语言的范畴.绘画语言对于绘画艺术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先行,绘画语言的思辩价值先于绘画的过程而存在.对于绘画语言的领悟和运用,应当成为绘画艺术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刘运良是画家,还不够完整,他还是书家,尤擅大篆、金文、行书也很出色;他还玩摄影,玩陶艺,写诗……就以画家而论,他既画国画,又画油画。说他是个全才型的艺术家,并不为过。著名评论家李少君说:"艺术的本质是展现人们精神的自由与多样性。"[1]刘运良的精神归结点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古典文化所持有的特有的敬意,以及当今文化所持有的热情关怀。他依据一对艺术翅膀驾驭着这个基本精神,自由地在各个绘画形式和题材中遨游。在其所有的作品中,都体现出对华夏意象美  相似文献   

17.
诗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绘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来营造空间形象,诉诸视觉,在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中偏重于再现;以再现客观事物为基本手段。而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它在时间流逝中创造一种诉诸听觉、诉诸想象的形象,在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中它偏重于表现。它空灵、自由同时又缺乏绘画能直接诉诸视觉的逼真感。让诗歌抽象普遍性与形象具体性统一,使它兼有绘画的长处,这是历代诗人努力追求的目标。其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使诗歌这种表现艺术具备了某种再现因素。作为诗歌的主要种类的抒情诗,必须在对象中表现自己,用实在的情境提供…  相似文献   

18.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深刻影响了农民对土地的价值评判和市场体验,是影响土地流转中农民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土地流转锐化了农民的土地权益获得感,改善了农民的市场体验,从而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能够产生被尊重感、公共事务参与感和“成人之美”的道德感,进而产生自我价值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和道德获得感。土地流转中农民获得感的生成过程表明,要锐化与提升农民获得感应注重农民在经济社会实践中的情感态度与体验,让惠农举措与农民的思想意识及认知水平相协调。同时,要提升农民获得感不仅要定向、定点地给农民带来实惠,而且要在市场经济中丰富农民的经济机会和集体决策的内容,让农民在亲身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提升政治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龙永华 《湖南社会科学》2004,(3):154-154,181
本文针对八大山人的绘画题材作了一定的研究 ,按照绘画创作的年份 ,把八大山人的绘画题材分为三部分 ,即早期、中期、晚期 ,归纳和总结了他的绘画题材并指出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画艺术的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唐代绘画在题材上发生了突变,山水画与花鸟画得到大的发展,分别成为独立的画种。山水画的发展是山水诗影响的结果;花鸟画的发展是咏物诗影响的结果。②唐代山水画在形式和风格上也发生了突变。在形式上,不但以线条作为表现手段,而且用水墨的深浅浓淡代替了传统的青绿色彩;在风格上,由传统的富丽精工变为即兴挥洒、自然浑成。这种变化是唐诗重视真情实感、崇尚真率自然的审美倾向的影响所致。唐代花鸟画在审美时空构造方面不重物理时空而重心理时空,不重全貌描绘而重局部描绘的特点,也是受唐诗影响的结果。③唐代绘画在色彩、线条、构图方面也给唐诗以影响。特别是对有绘画实践经验的王维,影响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