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黑龙江农垦经济学校李永林梁平组距数列中,每一组的变量值很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每组的变量值都要确定一个平均水平,这就是组中值。在闭口组的情况下,它是该组的上限和下限之间中点位置的数值。但是,开口组的组中值,特别是异距数列开口组的...  相似文献   

2.
统计分组理论是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现行的连续型变量确定组限的“上限不在内原则”提出了质疑。在统计分组中,确定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为了防止这种重叠不致引起混乱,要根据所研究现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组整理:对于正指标即越高越好的现象,按“上限不在内”原则;对于逆指标即越低越好的现象,按“下限不在内”原则。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统计学专业规划教材<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中提到:"对于连续型变量,通常要以一个数值作为相邻两组的上限和下限……实践中,一般是把达到一组上限的变量值归到下一组内,……这种确定组限的方法也是为了避免某些变量值不能划归到特定的组中."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了对离散变量值作统计分组的常用方法,在利用幂级数导出了开口组的组中值的基础上,建立了离散变量混合分组数列均值及方差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的“统计分组”一节中,我们经常看到:“上组限不在内”原则,即属于上组限的单位数不应包括在本组。对此,我们不防多想想社会经济现象,从而不难发现此话未必妥当。 在统计工作中,为了保证变量的分组不致发生混乱,习惯上是根据不同现象特点来归组整理。对于低限规定(控制下限),即一般说越高越好的现  相似文献   

6.
中位数作为位置平均数之一,在社会经济现象的定量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现行统计学在介绍其计算方法时,有一些不妥或遗漏之处。一、关于单项式分组资料的中位数公式问题中位数的计算公式,通常是分别“未分组资料”和“分组资料”两种情况,后者还分别‘啤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两种情况。对于每一种不同情况,均有相应的不同计算公式。现行的教科书在介绍“单项式分组资料”的中位数计算公式时,采用的是以下公式:中位数Mo=所在组对应的标志值(变量值)我认为,这一公式过于简单化。单项式分组资料中位数的计算,与本分组资料…  相似文献   

7.
林洪  费平 《统计研究》1992,9(2):54-57
一、问题的提出在组距式分组条件下,通常用组距数列方差近似地代表资料的总方差。这个指标不仅运用广,而且还是计算其他一些重要的统计指标,如相关系数等的基础。不弄清楚它与总方差的关系,势必会给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带来困难,甚至出现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错误认识。我们知道,组距数列方差是按各个组的组中值计算的,从逻辑上说也只能按组中值计算,并且实际总平均数也只得按组中值计算,这种计算的假定条件是各组标志值呈均匀或对称分布。由于这个假定条件在实际中难以满足,即各组组中值不会与各组的组平均数互相吻合,因  相似文献   

8.
就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讨论了众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的关系;标志、指标、变量的关系;组距式分组中的组限归属;连锁替代法的合理性;时间序列变动的分解等.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一、简略生命表解压技术 生命表依据年龄组组距的不同分为简略生命表和完全生命表.简略生命表的年龄组组距通常为5年或10年,完全生命表年龄组组距为1年,即按人口的整数年龄分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变量数列的组距式分组及其组中值的计算等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并与白先春老师商榷.通过教学与实践中对统计的应用,阐述了组距式分组等相关理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组距分组数列计算中位数的传统公式,可以从多角度出发来理解和证明.文章尝试突破传统公式中过于理想的“中位数组数据均匀分布”假设前提,在计算公式中引入中位数组相邻组的频数信息,使改进后的公式的计算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1.抽样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分层抽样。将抽样的总体按某个标志划分为一些群体即“层”,实际上也就是分组。因此“分层”抽样也就是“分组”抽样。分层抽样的优点主要在于可提高抽样估计的效率。即在样本容量一定时有较小的估计标准误。这一优点正是由分组的功能而来。复合分组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分组的功能,在分层抽样中,如果能选用对所调查的变量有较密切关系的标志,可采用复合分组,即形成一种复合分层抽样,它能进一步提高抽样估计的效率。复合分层抽样之所以能比一般的分层抽样有更高的估计效率,是由于进行复合分组后,各组所包含单位在性质上更加一致,使得变量值之间的变异更小,即组内方差比单一分组时更小.2.如何用一套统一的样本来进行多变量估计并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将总体进行复合分组后再抽样,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从经过复合分组的总体中所抽出的同一个样本,可以对两个变量分别按各自的有关标志作分层抽样的估计,具备比纯随机抽样显著高的估计效率.若总体较大,进行复合分组有实际困难,可采用双重抽样来解决分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十四、概率上限和概率下限在理论和实际中有什么作用?  由于具体的或认识上的概率的上、下限产生于不同的环境,短语概率“上限”和概率“下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在格罗宁根,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就有一种对后验概率构造置信区间的传统[126,4]。在罗吉斯蒂回归中,即使对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也可得到类似的结果,见[70,17]。标准误和置信限加深了评估中涉及的统计不确定性的印象。除了这些统计不确定性外,还存在系统误差引起的不确定性:参数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总是错误的。因此将精力集中在这些统计不确定性上多少是一种误导。然而在…  相似文献   

14.
吴海建 《统计研究》2002,19(8):58-60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众数 (Mode)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它通常是作为统计分组整理后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 ,用M0 表示。众数不仅可以用来测度定类数据的集中趋势 ,而且也可以作为定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即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 )集中趋势的测度值。测度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的集中趋势 ,由于它们的变量值均为离散型 ,所以根据定义很容易确定众数。而对数值型数据或定量数据 ,则由于这些数据可能是离散型 ,也可能是连续型 ,所以数值型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就较为复杂。目前 ,在数值型数据集中趋势测度中 ,众数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 …  相似文献   

15.
一、平方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及与其它平均数之间的关系1.平均数函数。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的数值平均数公式可由一个平均数函数来概括:对于给定的一组数值X1。X2、X3、……、Xn,M(k)是一个关于k的幂函数,也叫“平均数函数”,k称为平均数的阶数。当k=1时,即为算术平均数公式,M(1)=x;当k=-1时,即为调和平均数公式,M(-1)=H;当k→0时,即为几何平均数公式,M(k→0)=G;当k—2时,即称为平方平均数公式,记为U,则:,1,,U—M(2)一【---(Xt+X;+…+X:]’‘’=/ZRi7::因为它是变量值平方的算术平均数再…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认为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是最常见、在通常情况下应有的分布,(这从其名称就可见一斑——“normal”的本义就是“正常的、通常的”意思)因而在分析数据时,都自然的将正态分布作为确定模型的依据,径直作出“正态”的预设.从正态分布的函数(公式1)看,一个正态分布只取决于两个参数:μ(位置参数)和σ(离散度参数).基于正态分布的这一特征,人们在描述一组变量的数量特征时,习惯于只考虑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分布形状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解析我国现行失业统计的先天缺欠(一)失业口径界定不准1.失业统计年龄界限不准我国将劳动就业年龄规定为男16-60岁、女16-55岁,但规定登记失业年龄界限是男16-50岁,女16-45岁。这个统计年龄规定有两个缺欠:第一,年龄下限过低。因为我国法定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年龄是18岁,许多省市青年学生在18岁时都要举行成人宣誓仪式,因此,法定的就业、失业统计年龄下限应该定为18岁。第二,年龄上限过低。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而失业年  相似文献   

18.
统计学中的调和平均数的理论和事实不符,不应存在于马思克思列宁主义统计学中.本文将由它的定义和权数两个问题来证明.对不对,请阅者批评.一 调和平均数的定义问题资产阶组级统计学家对调和平均数所下定义是:“调和平均数是所要平均的变量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把这个定义变成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浏览中国统计信息网站统计知识栏目时,看到一篇文章《“百分数”与“百分点”》,其中关于百分点的原文描述如下: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例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1.8%下降到1993年的18.2%。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3.6%。本人认为文中计算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的公式18.2-21.8=-3.6并不标准,标准的公式应为18.2%/1%-2…  相似文献   

20.
对沈阳市"十五"经济走势的整合预测与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市“十五”经济适度增长的量化分析和整合预测我们以1990年-199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为观测值(表1),分别建立沈阳市国内生产总值GM(1.1)预测模型和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一)灰色预测模型对于表1 提供的原始数据X(0)(i); i=1、2......10,由累加公式:X (1)(i)= X (0)(K)生成新序列X (1)(i):并由之构造累加矩阵B(9×2阶)及常数项Yn(n=9): 按最小二乘原理解方程组其中   则有经计算得最后得即a=-0.1105,u=223.13据此,按灰色预测步骤,应有将a、u的值代入(5)得求导还原得据(6)算得下表:拟合结果,产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