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数字经济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利于巩固内循环的问题,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变革突破,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大国选择以内循环为主还是以外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与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要素禀赋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这两种循环模式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从外循环为主转向内循环为主需要外部环境刺激和自身条件的催化.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基础和条件.缩小收入差距是从需求侧扩大内循环的根本举措.当前,需打破国际循环壁垒,把创新链作为耦合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以实现供给侧结构升级和生产消费内循环畅通.  相似文献   

3.
国内需求增量是经济内循环的主要动力,能够为全国经济循环的良好运转提供重要支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使经济循环突破了本地化和实物化的限制,为经济循环注入新的特征。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城际数字信息流数据,构建数字信息传输量、信息聚合能力和信息辐射能力3个要素刻画城际数字信息流,并结合微观个体、企业和城市3个层面的数据考察城际数字信息流对经济内循环动力的影响及传递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增强城际数字信息流能够提升城市的经济内循环动力,其中,城市数字信息传输量对经济内循环动力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递增特征,而城市信息聚合能力和信息辐射能力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递减特征。二是城际数字信息流更密集、城市经济内循环动力更强和人均收入更高的城市通过城际数字信息流来促进城市经济内循环动力的作用更强,城际数字信息流的发展可能会加剧数字鸿沟现象。三是城际数字信息流通过人口移动效应增加居民消费,通过新建企业效应增加企业投资,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从而提升城市的经济内循环动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情形下,收入差距、消费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匹配了一套高质量收入不平等国际数据,并使用经典模型验证了数据的可靠性,进而从理论层面分析“外循环”和“内循环”发展模式下“收入不平等—消费内需—经济增长”路径,在经典模型中引入内需变量,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系统GMM)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以“外循环”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收入不平等加剧与内需占比下降同时发生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以“内循环”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收入均等化与内需占比上升同时发生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应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5.
当代逆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链收缩,多边主义出现逆转。逆全球化背景下构建经济内循环的现实逻辑在于: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新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构建经济内循环是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应然之策、产业链升级的实然之举和内外平衡的必然选择。逆全球化背景下,应当通过推进产业链改造升级、培育扩大内需市场、扩大对内产业投资、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等路径构建经济内循环。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自由是指企业逐利的自由,是企业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自主活动状态,表现为生产自由、消费自由、契约自由等基本类别.信息不完备、外部效应及垄断的形成等市场失灵现象局限了企业经济自由,由此诉求政府经济规制来加以纠正和消解.企业经济自由与政府经济规制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政府有效规制企业经济自由的基本功涵及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强化市场监管和建立法治与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7.
金平  荣芳 《东方论坛》2011,(3):117-120,125
当前的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现象,中国经济的"内循环"不畅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经济内循环不畅主要是由发展观念滞后、发展战略不当、金融扭曲等原因导致的。只有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才会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内循环,消除这种"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当前,经济带、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等已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主流模式,研究经济带内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和空间经济联系有助于促进城市间的互动合作、协调发展.构建欧氏距离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研究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地缘经济关系和空间经济联系的演化,分析二者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地缘经济关系以竞争型和竞争互补不明显型为主;经济联系强度受空间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双重影响,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地缘经济关系和经济联系匹配效果总体不佳,以弱、较弱经济联系与竞争互补不明显型地缘经济关系匹配为主.对形成不同的"地缘经济关系-经济联系"类型的省市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提高经济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观点表示质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理论模型,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西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促进当年经济的增长,但是会阻碍下一年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经济分析是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尤其微观经济分析的延伸和发展。本文侧重从历史的、对比的角度探讨了产业经济分析的由来,产业经济分析与宏微观经济分析在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分析范畴、分析内容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西方产业经济分析的最新进展,论述了产业经济分析在我国的构建及在我国进行产业经济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伦理的经济特质和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蕴含着经济的规定和经济特质。伦理道德的产生、道德行为的选择、道德的评价和调控机制 ,都遵循着一定的经济法则。同时 ,伦理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它可以增值人力资本 ,降低交易成本 ,创造合作效益等。当然 ,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其性质和作用也具有特殊性 ,应该具体地去认识和处理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一直存在理论分歧。中国当代经济法是转轨时期的经济法,与过去及未来的经济法不同。明确国家的经济职能,尤其是现阶段国家的经济职能,对恰当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都是世界经济学中特定的科学概念,各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但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一般法理还是经济法这一部门法层面看,经济法软法的治理功能正在得到彰显。为此,有必要对经济法软法的基本类型、经济治理及其理想模式、经济法软法治理得以实现的路径以及基本规则进行理论阐释,使经济法软法在经济治理中发挥其应有功能。为达此目标,本文首先对其渊源加以分类,将其类型化为公共政策类、行业规章类、专业标准类、市场交易主体类和国际经济法软法规范等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从经济学和法学理论中探寻经济治理的旨趣,进而基于经济治理的本质探讨经济法视域中经济治理的理想模式,从该部门法角度厘清并选择"经济治理模式",该模式即为"经济法规范文本层面的治理+经济法软法规范的治理"之软硬结合模式,其实质就是经济法软法与硬法并用。最后诉诸价值分析从应然角度研判,提出经济法软法治理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转变认知观念、厘清治理路径、协调硬法与软法实施,并遵循冲突时软法让位于硬法、和谐时软法优先于硬法两项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平等     
经济平等一直是经济伦理学关注的重大主题。当代功利主义、自由主义、阿马蒂亚·森、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较为精细地论说了经济平等,但都没有挖掘经济不平等的社会历史根源,而是囿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进行讨论,因而都提不出实现经济平等的根本途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平等伦理观的确立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现实,并契合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伦理原则主要指经济权利平等,即社会成员都拥有平等地追求自己满意的生活所需的经济条件的权利,同时包括经济机会平等、经济规则平等和经济结果正义等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征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因此,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运用政治经济学思路与方法分析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与转型,认为中国30年经济改革与转型的历史逻辑主要表现为:体制方向的确立--改革向转型的转变--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经济转型的深化.30年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特征表现为:渐进性、外力推动性、制度变迁性和周期性.中国后转型阶段改革与转型的重点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转型阶段改革与转型的主要任务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公共服务体制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保障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的兴起,文化的力量日益凸显,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全球化进程的最终决定力量将是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文化对经济已不单纯是影响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作用,文化经济时代已临近家门。文章阐述了当今时代出现的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据此阐述了文化经济兴起的必然性,并对文化经济的涵义和内容作了阐释,对如何发展文化经济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据此讨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扩大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一、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间经济差异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二、忽视区域间经济差异扩大的可能性,消极地等待经济差异扩大幅度的自然缩小,于国于民乃至于地区经济发展均为不利;三、靠牺牲整体利益或发达地区利益去换取区域间经济差异的缩小也是不可取的;四、可取的战略应该是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首要目标,尽量将差异的扩大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