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两次重大税制变革的分析 ,以史为鉴 ,提出当前税制变革的根本目标是“公平、简化和增长”,税制变革应坚持“轻税、宽基”的基本原则 ,阐述了税制变革与土地制度变革的关系 ,税制变革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研究古代农民问题的传统视角是从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冲突层面分析农民破产、流亡的原因,对土地、赋役制度的缺陷注意不够.汉唐时代个体农民的普遍性是国家授田制的实施结果,无论是在授田,还是在占田、均田的名义之下,农民在本质上都是国家的课役农,都依附于国家;而以丁身定额征收田税、赋役的制度则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使农民由国家课役农转变为地主依附民,是赋役制度的缺陷使农民走上破产、流亡以至于揭竿起义之路的第一动因.两税法部分地舍人而税地,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弱化,也放弃了用行政手段调整土地占有状态的努力,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农民与地主的冲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出土北凉赀簿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赀”同“资”,本意即是“资产”。按照资产多寡划分等第,据此以征发赋役等等,是汉魏以迄于南北朝所通行的一种制度。居延出土汉简中,已见汉代算赀简。古楼兰故地所出残书信中,亦可见到西晋时期计赀制度的某些情况。吐鲁番出土十六国时期北凉赀簿残片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这一制度的演变以及北凉税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为赀簿某些细节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4.
明代“鱼鳞图册”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鳞图册”是明代赋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准确地掌握编户的土地数量,与“黄册”相辅而行,是赋役立法的依据。《明史》云: 两浙富民畏避摇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寄。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 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 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不具有民法理论所确立的排他性、本源性和全面性。封建土地名义上为天子所有,实际为私人占有的模糊产权关系导致地主豪强非付费或少付费的土地兼并,侵夺了中央王朝的利益。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王朝推动的赋投制度改革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保证中央财政收入,主观上也想均平、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但政策产生的效果有限。为什么效率低下的产权制度及其赋役制度能够基本不变地在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下来,其原因是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和道德人伦起了强有力的稳定作用,有效地克服了封建社会中各个利益集团“搭便车”的行为。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对土地产权界定的模糊性致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维持,并延缓了中国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里甲是清王朝建立后征收赋役的地方基层机构。清政府以里甲制赋役,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针对里甲组织编审不实、控制田地混乱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改革,使里甲制度的存在条件不断遭到破坏而衰落,负责编查与管理人口的保甲组织地位日益上升,并取代里甲组织的经济职能,出现了雍乾以后控制地方“惟保甲是赖”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貲”同“资”,本意即是“资产”。按照资产多寡划分等第,据此以征发赋役等等,是汉魏以迄于南北朝所通行的一种制度。居延出土汉简中,已见汉代算貲简。古楼兰故地所出残书信中,亦可见到西晋时期计貲制度的某些情况。吐鲁番出土十六国时期北凉貲簿残片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这一制度的演变以及北凉税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为貲簿某些细节进一步的考释,提供了若干新情况。目前国内已见到的北凉貲簿残卷,分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承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得以见到。今整理出来,提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8.
赋税和徭役是支撑封建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他们掌握的国家机器,“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并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去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地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借以维持他们的封建统治和保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权力。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封建的赋役制度在这时也日趋完善。劳动人民的赋役负担愈益繁杂。特别是关中人民的赋役更为沉重。  相似文献   

9.
封建国家的田制是在豪强士族地主、庄园经济的存在发展与“以人为本”的赋税制度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唐代两税法的”舍丁税地”税制,改变了以“人丁为本”的税制,促使封建田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建立后,以里甲制赋役,“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针对里甲组织编审不实、控制田地混乱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改革,使里甲制度的存在条件不断遭到破坏而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1.
在对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开征以来所表现出的种种特点作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得出,今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应围绕实行分类综合课征制而展开;另外,在降低边际税率、扩大课税范围的同时,还应改进征管手段,加大征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离不开财政制度建设。目前,我国正处于"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深化期,地方政府财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税权与事权匹配建设,成为当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公共管理、实施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不可回避的一个紧迫问题。这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如何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问题、怎样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法制性差、内容杂乱,地方权限十分有限,权限与地方政府事权、职责不挂钩,未能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应以地方政府的职责、事权、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及国家宏观调控、地区间差异为依据,确定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给予地方一定的地方税收的立法权、政策调整权、减免税权,制定税收管理体制,并正式立法。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建立在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基础上,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合理设计矿产资源税费体系,补偿使用者成本的矿产资源租,补偿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环境成本的环境税和矿产品消费税,矿业行政性收费和其它矿业税收(以上为矿产资源经济租).科学确定矿产资源税费水平,矿产资源租要考虑资源级差租和市场稀缺租并以从价比例税方式征收,生态税性质的矿产品消费税如燃油税以从量定额税为宜,在此基础上要适当降低传统的流转税和劳动与资本所得税.在中央与地方、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合理分配和使用矿产资源税费收入,建立起预算透明、专款专用的绿色财政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环境税的倍加红利效应及其在西部地区发挥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环境的关注使环境税的开征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归纳分析环境税“倍加红利”效应的主要观点,从推介国外应用可计算均衡模型(CGE)分析环境税倍加红利效用的经验中获得启示,提出了开征环境税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应用CGE模型分析的构想,为在西部地区开征环境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 ,分析了目前个人所得税制中现存的诸如扣除额之类的一些问题 ,指出了一系列用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支持教育发展的财税政策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讨大陆和台湾地区支持教育发展的财税政策激励作用,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海峡两岸财税政策促进各自的教育发展进行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陆应借鉴台湾教育财税政策的成熟经验为我所用,运用财税政策激励大陆教育的持续发展,优化和完善自身在促进教育发展方面的财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央与地方国家税权的划分,不仅涉及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而且涉及宪法对中央与地方两级国家机关的权力控制和对人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各国税权划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权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高度集权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适度分权模式。参考世界各国宪法规定,借鉴世界各国宪政文明的普遍经验,完善我国的宪法税条款,明确税权力在中央与地方划分的宪法依据,既有利于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又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税式支出是一把"双刃剑",为减少其负面效应,提高其运行的政策效率,使其法制化、预算化已成为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旨在从税式支出的概念和效应等理论分析出发,在借鉴西方国家税式支出预算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税式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及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