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晓  董环 《女人世界》2006,(9):65-67
北京的夏天是火热的,新丝路模特大赛也正如这个夏天一样火热进行中,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夏日里我们采访了著名经纪人、新丝路模特机构副总裁汪桂花女士。汪女士用她对模特行业的热爱和工作经验向我们讲述了她美丽事业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智生 《北京纪事》2013,(1):98-99
齐三哥好玩鹰,这一片的人都知道。他玩什么都讲究,玩什么还都能挣到钱。养玉鸟、鹦鹉,到鸟市一抢而光。到了秋天,他养蛐蛐,一般到山东去购买,也逮,据说这一季他能挣个十几万。上海有钱人打金,请他当蛐蛐把式。他把蛐蛐奉为国粹,为什么称国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皇上有几样爱好——小金殿瞧跤,戏楼听戏,再有就是到了秋季斗蛐蛐。齐三哥是纯正的北京人,这一辈子就是好玩儿。说他有多好,提不上,  相似文献   

3.
吴迪 《新天地》2012,(2):29
74岁的魏生莲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只是在北京夕阳红表演队里这样的年龄还不够资格被称为老大姐,一天表演队排练结束已是夜幕降临,她在寒风中站了近30分钟为87岁的高颖英和80岁的李黎老姐妹俩回家拦出租,这样的小妹够厉害吧。魏生莲退休前是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4.
孙司  郑巧  陈超 《女人世界》2006,(4):15-17
正是由于日积月累的丰富T台经验,练就了王提今天镜头前的娴熟,她的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笑脸,总是能让摄影师的镜头找到最佳的角度,捕捉到最美的灵感。  相似文献   

5.
吴迪 《新天地》2012,(7):40
夕阳红中老年服饰表演队队员赵良娟的队龄还不足一年,但从经历的几次大事小情中,能看出她是一个懂得取舍,处事豁达,善解人意,内心平和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和信赖的人。电子琴风波那是去年8月,盛世华彩中老年平面模特选拔赛刚刚结束,大赛的工作人员就满怀歉意地请我去协商,原来由于记分员的工作疏忽,礼服组的获奖顺序搞错了,第一名赵良娟应为第三名,第二名第三名依次为第一第二名。让大赛组织者感到棘手的并不仅仅是名次上的差错,而是价值两千元的雅马哈电子琴作为一等奖的奖品,在现场已经颁发给赵良娟了。我知道赵良娟为了把琴拿回家,还特意高高兴兴地租辆车,这事可怎么办呢?大家七嘴八舌一番,最终觉得将错就错肯定不行,但要求再赞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有关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的一些问题也愈发显现出来。在绝大多数老社区或一些以中青年上班族为主流居住人群的新社区中,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中老年退休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史视野下,丝路交往是全球交往的典型样态。在中非丝路交往中,移民及其财富追求与城邦崛起是中非丝路交往发生的基础。朝贡、贸易和游历成为中非丝路交往的主要方式。流动的中国器物以特有的“物的表达”和“匠的精神”传递给非洲民众造物理念、审美思想和人文精神。非洲民众对中国器物及其技艺的接受不仅激活了他们艺术创造的冲动与智慧,还创生了新的艺术式样和文明生态。从传播至非洲的中国器物身上,不仅能映射出非洲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及其艺术思想,还能映射出非洲民众对中国文明的接纳与转换,显示出古代中非文明互鉴的历史经验与交往逻辑。澄明此论,对当代全球国家治理以及处理国际关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黎林峰 《北京纪事》2010,(12):48-50
刘志胜,北京人,8岁起在什刹海体校习武,1979年改练中国跤,师从跤坛名宿李宝如。  相似文献   

9.
郑坤  康康  陈静 《北京纪事》2009,(4):4-13
若不是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家装风潮的疯狂,决不能体会当代人装修意境的可贵。我们的30年家装就像一个进城30年后的乡下人。30年前,他初来乍到,看着城里人的打扮入时艳丽,还弄不清什么是城市生活的他开始东拼西凑,看着谁好都是拿来主义。也许很土,很怯,但他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渐渐地,他变成了城里人,懂得了生活的品质,由繁至简。也许有一天,他变成时尚的先锋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10.
老妈当模特     
篱笆听雨 《老友》2012,(12):44-44
老妈不在家,手机和电话打了多次都没人接,我心里有些不安起来。忐忑中,老妈终于回了电话,说现在正有事,不方便讲话,一会再打给我。下班后,我直奔老妈家。一进门,我便发现老妈变时髦了:一身得体的装束,还烫了发,花白的短发很漂亮地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借鉴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研究我国中老年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4 491例居民中,2 285例(15.8%)过去一年利用过住院服务。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是中老年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吸烟、饮酒与住院服务利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总体而言,应重点关注 60 岁以上、男性、吸烟、 饮酒、自评健康差、慢病患病数量多和 ADL 受损群体,精准把握该群体的现实需求,提供安全有效、可靠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美丽无年限     
唐义 《老友》2010,(10):66-66
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要活得漂亮,老得漂亮。有的朋友说:人老如花败,谁见谁不爱。可我不这么认为。上了年纪当了祖母的人也要活得漂亮,不论是着装上,还是生活姿态上。人们常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老年人头发白了,脸上皱纹多了,本身就不如年轻人那样招人喜爱,如果在穿衣服上不太讲究,就更不受人看。  相似文献   

13.
时下,在网络上团购的主力军大多是年龄25岁到35岁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懂网络、接受新事物快,敢冒险,敢尝试。而一般的老年人都不敢轻易碰这种时髦事。可是您知道吗?从前年开始,我在所住的小区里多了一个身份——当起了小区内第一位团购经纪人!为小区三百多户、七百多口人当起了公共理财规划师。我所住的小区是一个相对较  相似文献   

14.
草原玉路指华夏的北部和西部广大草原地区的玉文化传播路线,包括两条路径:一是玉文化中玉器生产传统的传播路径;二是玉矿资源输入中原的路径。20世纪学界对“玉路”的探索聚焦后一路径,即从新疆向东进入河西走廊,进而通往中原的路线,大致吻合今人熟知的丝路中国段。一般认为这条玉路的存在历史是三千多年,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和田玉材料制成品为实证。文学人类学派组织的十四次调研认为,玉路绝非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围绕河西走廊两侧由多路径编织成的路网。其最初开发的玉种不是新疆玉而是甘肃武山的蛇纹石玉,对应文献所记“玄玉”;其时代在仰韶文化中期。欧亚大陆的史前玉文化之起源与传播,则始于两万年以上的西伯利亚到贝加尔湖地区(以贝加尔湖透闪石玉为原料),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经蒙古高原进入我国东北,再一路向南传播,引出随后“玉成中国”的波澜壮阔之文化潮流。其在文献中留下的国家记忆是《管子》所云“尧舜北用禺氏之玉而王天下”。  相似文献   

15.
《新天地》2012,(4):32
老人的长寿法则,不仅仅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和早睡早起。美国护理服务公司"永护"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上网、写博客、玩电子游戏等时髦行为,一样能成为长寿秘诀。永护公司总裁对此总结说:"赶潮流有益身心健康。无论老人们是否利用这些科技,至少他们知道如今流行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老友》2013,(2):67-67
中国古代传统长寿法一直被认为是重新激活人体性激素分泌、对抗衰老的秘法,是古代养生家秘而不传的一种健身功,又叫铁裆功,具有抗老益寿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肾精不足、气血虚弱、腰膝无力、早衰、阳痿等症。  相似文献   

17.
李云保 《新天地》2012,(6):41+2
最美不过夕阳红,退休生活好从容。花甲而立重设计,多姿多彩内容丰。健康快乐最重要,身心平和更轻松。老有所学多收获,不枉来度这一生。这首打油诗最能说明我的心态。干了一辈子教育,2005年,我退休了。未来生活怎么度过?我有我的考量,那就是——积极的休息,充实的休闲,将我的人生轨迹不断去延伸与拓展。几年来,我练书法、走T台、学摄影、常旅游、勤锻炼、进网络、聚老友……每日都有新内容,天天享受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有朋友真好     
知心的朋友和真挚的友情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生长河中一道靓丽的彩虹。在这一点上,我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咱们老年人,有老伴、老窝,还一定得有老朋友。刚退休时,一下子不用按点儿上班了,心里还真有点空落落的,正当苦闷来袭无法排遣的时候,一个好朋友推荐我参加了中老年服装表演学习班,那里的一切竟与我的兴趣爱好如此契合。在学习班上,我还结交了伊波、尹明婕、季克文等好朋友,共同的爱好把大家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我们成立了老年服装模特  相似文献   

19.
当代英语文学存在大量"丝路"元素,这决定了丝路文学的外延可以拓展至国内边关文学之外的外国文学。实际上,当代英语文学围绕以"丝绸""蚕虫""茶叶""突厥"及"中国"为核心意象,对中国形象展开了丝路想象;这些中国形象在乌托邦化与污名化的两极钟摆运行,它们虽然反映了"英"方对传统及现代中国的想象和虚构,但更多折射的是"英"方的自我言说;丝路中国形象是"英"方的器用之物,它们服务于"英"方自我言说的本体,即丝路中国形象要么成为了"英"方解构自我,诉求革新的参照,要么成为"英"方自证自我优越,确保中心地位的他者。惟有如此认知当代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我们才能从"英"方的中国诉说中更好地体认自我,促进中国文化的自省和自信。  相似文献   

20.
养老之忧     
甘贝贝 《中国农村》2008,(12):46-48
养老机构床位紧张、护工供求失衡,随着中国社会的提前老龄化,中国老年人面临无养老院可去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