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伟大的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然而逻辑基本规律的现有表述并不科学。史天治提出了广义矛盾律,同时对逻辑基本规律进行了新的表述。新表述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式,二是客观规律,三是思维法则。同一律适用于词和命题,矛盾律和排中律仅适用于矛盾命题,广义矛盾律适用于互斥性命题。表达逻辑基本规律应以客观的语言形式(词和命题)为基础,而不是以主观的思想事物(概念、判断、推理)为基础。论文利用逻辑基本规律解决了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认为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逻辑学是关于认识真理的科学。黑格尔认为知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是第一阶段,其本质在于认识事物的规定性和差别性,其基本规律是同一律,后者是思维发展的第二阶段,其本质在于认识事物的矛盾。黑格尔把他所谓的知性逻辑也叫普通逻辑,也就是人们所谓的传统逻辑。他为了说明普通逻辑的局限性不惜歪曲它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黑格尔把所谓的理性逻辑又叫思辨逻辑,亦即辩证逻辑。黑格尔并未提供辩证逻辑相对完整的系统,他把辩证逻辑和辩证法混为一谈。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唯心主义的,非科学的,他不应作为辩证逻辑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逻辑学界普遍认为同一律等四条规律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形式逻辑》指出:“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还研究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它们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原理》认为:“逻辑形式的规律有很多,其中有些规律……体现了正确的思维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规律叫做思维的基本规律。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认为,从同一律等四条规律的实际看,认为它们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这一观点值得重新探讨。本文将从基本内容、逻辑要求以及违反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三个方面,论证四条规律中最基本的一条─—同一律不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而是思维内容的规律。 一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通常被表述为:“在同一思维(即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系统地阐释了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学说,但在他之前,已有哲学家对此作了探究,他们被认为是这方面思想的先驱。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体现了规律性的思想;巴门尼德是亚氏前对逻辑规律论述最多的人,他最先论述了同一律,也涉及矛盾律和排中律;芝诺在提出反证法的论证方法时实际上运用了矛盾律;柏拉图较为详尽地研究过思维的矛盾原则,同时也涉及同一律。所有这些都为亚氏逻辑规律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问题在我国学术界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争论各方都把亚里士多德的直言命题的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属性不能同时属于又不属于同一主题”看作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不矛盾律的内容,这样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与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就不能并行不悖,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就难以区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就必然相互冲突。笔者认为,亚氏的直言命题的逻辑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其基本规律是形而上学的逻辑的基本规律,而非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应是揭示命题真值的确定性的规律,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则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内容的规律。基于此,本文对不矛盾与矛盾规律、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诸关系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与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领域本身的规律,而不是由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反映所形成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是思维的主体(人)的大脑的相对稳定性。这些观点并不违背列宁的教导,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中有没有唯物主义 ?列宁说黑格尔《逻辑学》唯物主义最多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作为集辩证法之大成的黑格尔哲学 ,其中有没有形而上学 ?本文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分析认为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中存在着本来意义 (而非辩证法意义 )的唯物主义 ,同时包含有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8.
使用普遍适用的邻域语义学对否定进行分析。首先找出否定的刻画条件——反单调性,然后在该条件的基础上探讨其它的性质(如单纯性、证据对立、强弱否定性质等),从而得以审视逆否律、德摩根律、双重否定律、排中律、矛盾律等与否定有关的一系列逻辑定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否定。这一过程促进我们对否定联结词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亚氏详尽论述矛盾律和排中律以及偶有涉及同一律的思想出发,指明亚氏根本没有把充足理由律作为形式逻辑的一个基本规律;然后进一步指出,在亚氏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中,矛盾律是最基本的规律,从亚氏逻辑理论看,最根本的原则是无矛盾性而非同一性;最后肯定了亚氏关于逻辑规律的学说在亚氏逻辑乃至整个逻辑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指出亚氏逻辑基本规律学说的局限似有混淆哲学认识论与形式逻辑之嫌。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逻辑中,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对充足理由律有争议,本文不论及)被称为逻辑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在各种思维形式中普遍起作用,而这些规律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其内容究竟应该怎样表述?三个规律中哪个更根本?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一 按照目前较流行的说法,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有人称为“思想”,其实指的就是命题)不能同时是真的.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按照一些书上的说法,实际上还应加上“或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  相似文献   

11.
形式逻辑前三条基本规律在多值逻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定命题的取值非真即假,非假即真,不能有第三种情况,这种逻辑称作“二值逻辑”。在二值逻辑中,形式逻辑前三条基本规律——同一律(A→A),矛盾律、排中律都是永真式,并相互等价,规定命题的取值可有第三种、第四种、乃至可数任意多种情况,这类逻辑统称作“多值逻辑。”在多值逻辑  相似文献   

12.
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是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相区别的一个基本特征。正如恩格斯所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但是十多年来,一些同志只强调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矛盾的规律,其它的规律都很少被提到了。至于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更遭到贬低,因为据说这个原理没有揭示事物发展的任何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存在本质的反思有同一、差别、矛盾三个环节。运用本质的反思的方法理解辩证法,辩证法的本质存在具有三个规定性:同一环节,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辩证法存在;对立环节,没有理性思考就没有辩证法;矛盾环节,没有生活反思就没有辩证法。辩证法既不是抽象的精神结构,也不是自然的一般结构,而是人对于生活反思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是人在生活反思中的理性思考。对辩证法的正确理解,必须超越经验层面的常识思维方式而跃迁到概念层面的哲学思维方式,才能消除把哲学层面的辩证法观点下降为经验层面理解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真正做到坚持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论辩的构成,不外乎三个要素──逻辑结构、言辞表达、思维方式。逻辑结构涉及的是论题问题,也就是立论的论证对象,它所要回答的是“辩什么”。它要求辩者在论题明确的前提下,遵守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的规则。言辞表达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在回答“怎样辩”时,让人明显感受得到的一种行为表露。论辩没有这二者,当然不能成立。但是,支配决定这二者的,则是思维方式。从现象上看,论辩无疑是一种在逻辑路线引导下的言辞对抗艺术;论辩双方的胜与负,都是由言辞的交锋来决定的。然而言辞的交锋,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相互对抗;交…  相似文献   

15.
一切事物本身都是自在地矛盾的。——黑格尔……“甲不能同时为甲与非甲”。这种命题并非真正的思维规律,而只是抽象理智的规律。——黑格尔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我们要从黑格尔辩证法中砍掉多少东西才能达到它的“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呢?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同形式逻辑的冲突是被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继承下来了呢,还是被它抛弃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矛盾的看法。马克思基于矛盾之相互作用的观点对社会发展过程所作的解释,就是他的辩证法的必不可少的应用。马克思断言世界上存在着矛盾,这使他与形式逻辑的无矛盾律发生冲突了吗? 毫无疑问,继黑格尔之后,恩格斯认为辩证法同形式逻辑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抵触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哲学宣布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这是否意味着向例作为其存在方式的辩证法,也随之进到了“后辩证法”时代?本文追寻西方传统哲学在本世纪被放弃的踪迹,指出以存在学派为急先锋的当代哲学革命,实质在于消解旧形而上学安身立命的主客体之分裂和对立,但也只是用存在论的形而上学否弃、替代了科学知识论的形而上学,因此,辩证法在当代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是普遍的。它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领域,存在于人类认识的过程,存在于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中。人类对辩证法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随着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对辩证法认识的历史也就是科学的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们的对立不是绝对的,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一、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谈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指传统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而言.这些规律产生的现实基础,除充足理由律已有公认的正确答案外,前三条规律的现实基础究竟是什么,虽然经过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国内外的广泛讨论,但只得到“似是而非”的结论而告终,因此今天实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传统的思维规律,是由人们的思维经验产生的,因此要研究思维规律的现实基础,首先需要分析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正、反两方面的思维经验.思维的内容,是由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有调和范畴。调和与统一、同一是同一系列等级的概念,它们反映的都是矛盾同一性的性状。恩格斯认为:对立调和是辩证法的核心。调和除了个性、具体性、相对性之外,还有共性、抽象性、绝对性。哲学上存在唯物的辩证的(矛盾的)调和论和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两大分野,形而上学的调和论又有绝对调和论和绝对不调和论两种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批判过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他们始终坚持了唯物的辩证的调和论。要正确理解列宁关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论断,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对蒲鲁东调和矛盾(虚构矛盾、取消矛盾)的批判。把马克思主义导师们对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的批判理解为、表述为对“矛盾调和论”的批判是不妥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不调和论是“左”的理论基础。辩证的调和论、对立的调和论、矛盾的调和论都是正确的命题,矛盾调和在现实中有着普遍的存在,在调和中坚持斗争是广泛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分析 ,着重阐发了黑格尔哲学中所包含的真正意义或本来意义的唯物主义 (不是指辩证法 )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形而上学 ,从而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黑格尔哲学中是真实存在的 ,因而也就有充分的理由把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