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疑问句除具有"询问"的直接言语行为类型外,还具有指令、断定、应酬等丰富的间接言语行为类型.这些丰富的间接言语行为类型是疑问句本身所固有的,但在具体实现时,又需要现特定语境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提问”是一种言语行为,其目的是通过这种言语行为的作用,获取所需信息。在英语中,“提问”这种言语行为主要靠疑问句(questions)来实施。本文从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英语疑问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并探讨疑问句在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作用,以便使我们全面理解疑问句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语用视角,用言语行为做理论基础,以英文电影等为语料,对修辞疑问句的非询问功能现象做了解读与分析。整理出修辞疑问句的语用界定、语用解读。  相似文献   

4.
从语法结构及语法意义的研究出发,英语语法学通常将英语中的疑问句细分为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附加疑问句和修辞疑问句。但从疑问句在语境中所表现出的语用特征来看,我们又可把疑问句划分为索取信息的与传递信息的两大类,二者多见于日常生活口语之中。索取信息的疑问句的语用功能是说话人根据自身索取言语信息的实际需要向听  相似文献   

5.
从语法角度看德语和英语中的间接祈使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英语中的祈使句无论从祈使语气的强弱变换,还是从礼貌程度的高低调整都远远不能满足发话者对受话者实施祈使行为的需求,所以人们往往运用其他句式向对方发出祈使.本文从语法角度出发,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层面上对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以及缩略句等语法现象中的祈使意义进行分析,旨在加深领会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并运用理论指导交际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 修辞行为发生在言语表达中,是言语交际的一个方面,处于言语交际的“表达——领会”这一链条中.它不仅与交际环境(语境)、交际目的密切相关,而且与言语领会紧密相联.所谓修辞的立体研究,就是要将修辞现象还原于其在言语交际中的实际位置,从言语的表达到领会这一完整的交际过程中,分析修辞行为的发生、调适和修辞功能实现的原因条件,进而总结修辞的一般规律.这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对修辞进行全方位研究,它只在言语交际这个范围进行.超言语范围的探讨修辞所蕴含的文化、审美价值,以及探讨修辞所具有的逻辑、哲学、政治、民族、人种、地理、社会学等学科价值,不属于本文所指的修辞的立体研究范围.对  相似文献   

7.
在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一个言外之力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个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来实现.后来语言学家们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问题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维索伦尔提出的顺应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赵树理文集>小说卷中的绰号为语料,以现代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礼貌原理、间接言语行为的美学理论及语言视觉修辞理论为理论依据,简明扼要地分析了绰号修辞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请求言语行为的本质特征,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分类法,对直接请求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进行了范畴化分析。研究发现从直接请求言语行为到非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请求意图和原型等级逐渐降低,原型界限愈加模糊。有些请求言语行为需要通过复杂的推理才能把握其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0.
借助Panther & 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揭示修辞问句所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提问和陈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的场景模型,发现了提问和陈述两种行为间具有转喻关系,即提问可以通过突显修辞问句场景模型内的任一部分来转喻陈述.同时,这种转喻关系解释了为什么修辞问句的听话人能快速地解读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