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范畴1.西方宏观经济学对总需求、总供给范畴的解释按照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解释,总需求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花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它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生产能力和充分就业所可能实现的最终产品和最终劳务量的总和。这不同于某些文章中表述的:“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资本家的才能)供给的总和,即各个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游宏炳 《统计研究》1987,4(1):13-18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范围。总需求和总供给区别于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而是包括所有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通常可用统计方法来测定。总供给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量,它同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是相联系的。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内(民)生产总值。这样,研究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就可有三种不同的范围。它们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测算概念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作为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购买能力,二是有购买欲望。概括地说,需求就是一定时期内愿意支付的购买力,有购买力在当期内不愿支付则表现为潜在的需求。作为供给,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供应能力,二是有供应出售的愿望。概括地说,供给就是一定时期愿意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有供应能力而不愿提供,则表现为潜在供给。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集中表现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社会总供给是指向社会提供的全部使用价值的总量,由生产过程决定;社会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社会总购买力,由分配过程决定。因此,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实质上是使用价值的生产总额和价值的分配总额的关系。研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仅要向后看,即了解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构成,更应向前看,即规划总供给,预测总需求,便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和意图按现行价格计算获得一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蘅  李永章 《山西统计》1994,(9):15-16,31
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关系是宏观经济中最高层次的一个比例关系。保持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迅速转化,微观经济将越来越活,整个国民经济将以市场为导向。正确把握供需总量的变化状态,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七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反映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标志的指标有哪些,这两个总量如  相似文献   

7.
要探讨社会物质产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首要的问题是弄清社会物质产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科学含义,以及它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社会物质产品总供求与社会总供求是两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相互联系的一面在于:1.它们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一对具体数量,而不是抽象的数量。2.它们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的数量规模的。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于1986年5月15日至21日在南昌市召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测算座谈会。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纪要如下: 一、关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测算的重要性 大家一致认为,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总量测算,是经济体制改革给经济综合部门提出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过去我们研究综合平衡问题,基本上是在封闭式的产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反映总供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很少反映货币资金的运动情况。在目前开放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使用价值(产品)运动形成总供给,价值(货币资金)运动形成总需求。因此,研究综合平衡问题,不仅要研究总供给方面,还要研究总需求方面,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大家认为,统计部门掌握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有条件也有可能做好测算工作。  相似文献   

9.
总供给与总需求统计不仅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进行宏观监测和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内涵及其测算方法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全社会投入产出扩展表来测算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生产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达,生产资料市场机制不断加强,生产资料的供需情况、制约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原来非全面的缺乏综合性的生产资料实物量供需情况统计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和国家宏观决策的需要。建立全社会的生产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统计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潜在总供给的理论概念和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五一 《统计研究》1993,10(6):27-31
一、潜在总供给理论概念的界定 笔者认为:在讨论潜在总供给的理论概念时,要注意区分以下几种不同含义的总供给。一是潜在总供给;二是意愿总供给;三是实际总供给。所谓潜在的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正常的生产强度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社会产品的总体能力。潜在总供给是由全社会的生产要素及其配置情况决定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也  相似文献   

12.
支道隆 《统计研究》1992,9(4):58-59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是随行就市、胀跌灵活的话,社会总需求增加,价格就上涨,按现价核算的总供给随之虚增,总供给和总需求有可能大体上保持平衡。但在我国,商品价格除农贸市场外,并不是经常变动的。游广武同志在《社会总供需平衡方法论研究——兼论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差额的虚构性》(载《统计研究》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游文)一文中谈到:“当发生财政赤字、并通过银行超量发行货币时……即使在价格粘性存在时,从事后角度来看,也不会使需求增加。因为价格虽然不能对派生需求所打破的供需失衡进行调整,但派生需求又可以通过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比例”,作为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这一基本指导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  相似文献   

14.
《统计研究》1987,4(3):78-80
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统计理论和方法科学讨论会,1986年12月15日至19日在无锡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市统计局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国家计委综合局、国家统计局有关司的同志。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岳巍同志在会议开始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就建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统计与分析工作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目的与作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科学范畴,失衡的原因及其表现、测算口径与方法以及是否存在平衡差及其在统计上的表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内生产总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之和。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利用这个指标来反映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并以其增长速度来说明本国经济的增长情况,以人均国内...  相似文献   

16.
伍荣坤 《统计研究》1991,8(1):27-32
一、经济循环波动的成因经济循环波动的成因是诸方面的,总的来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循环波动的重心和基础。一般情况下,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容易产生投资冲动,超越长期趋势正常轨迹而进入投资扩张。反之,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容易产生投资欲减退,出现投资收缩,低于长期趋势线而进入投资萧条。  相似文献   

17.
岳巍 《统计研究》1987,4(3):1-5
一、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的目的性首先应当明确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统计分析的作用。概括地说,进行社会总供需的统计和分析,是为了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规模和主要联系,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结果,作为人们认识国民经济循环,制定宏观经济决策,控制和调节经济的依据。只有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84年以来,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即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同时膨胀造成了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本文试图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总需求膨胀的“病源”进行剖析,建立一个总需求趋势模型,来反映“七五”期间我国总需求的发展趋势,并相应地提出一些控制总需求膨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赵戎骅 《上海统计》1999,(11):29-30,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量,是研究消费品零售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分析居民的消费品购买能力实现情况、了解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正确研究消费品零售市场供求平稳状况、流通领域有关政策的合理制定.为此,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质量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缓解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国家对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措施规模十分关注,从银行贷款到计划审批,都采取了种种具体措施,使“基建”和“更改”投资规模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但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却仍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资金、物资的需求量仍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