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民国时期苏南思想观念嬗变的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上海思想观念嬗变的辐射 ,民国时期苏南地区的思想观念也悄悄发生了嬗变。在以往探讨其外在表现文化观、日常生活、社会思潮、精神风貌嬗变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其嬗变的特征 ,把其特征归纳为以追求真善美为内容的开放性 ;以开放与媚外同在、文明与落后并存、率先与滞后相伴为表现的杂糅性 ;以及无论是区域还是阶层上的差异性。民国时期苏南地区这一思想观念的嬗变 ,尽管良莠并存 ,但思想观念中提倡西学的文化观有利于区域民主政治的确立 ,日常生活行为的趋时化刺激了苏南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区域的发展注入了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对该课题的研究 ,有利于我们对思想观念的变迁作历史的沉思 ,如何把握思想观念变迁的“度”与“限”是关心民族振兴、国家兴亡者所需思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民国时期家庭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民国时期的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由传统家庭关系向现代家庭关系的变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民国家庭关系的变化作探讨,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家庭关系处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之中,属于"半平权型"模式.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国近百年间涌现出大量的唐宋词选本,对唐宋词的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历代词选相比,晚清民国时期唐宋词选在编选宗旨、编选范围及批评形态、诠释角度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出向现代词选过渡和嬗变的种种特征.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整体性的变迁,具体表现在:农村人口大量迁徙、宗族形态日渐弱化、家庭范式趋向小型、农村阶层剧烈变动、农民结社广泛兴起。华北农村社会结构整体性的变迁,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无力与僵死,体现了农民对于社会变动的适应与抗争,为一场新的社会革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嬗变,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我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充分认识青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嬗变规律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肖红松  韩玲 《河北学刊》2007,27(3):116-119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7.
王小梅 《河北学刊》2007,27(3):119-121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8.
裴赞芬 《河北学刊》2007,27(3):124-126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9.
朱文通 《河北学刊》2007,27(3):114-116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中国城市,是中西文明碰撞最为激烈的地方。在这里,传统的家庭制度受到空前的冲击,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新式婚姻礼仪逐渐流行。在此基础上,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尽管这些变化尚未构成时代的主流,但却预示着中国家庭制度变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技术视界考察家庭场域下的女眷生活。认为,在家庭场域下,女眷基于对家庭职责的自我认定和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而对家庭伦理规训表现出了积极的因应。这种对社会整体规训的宽容同样表现在家庭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纺织活动被边缘化的现实中。但中国古代加在男女两性之上的规训压力都呈上升态势.所以女眷并未感到过分的性别压迫,反而感觉束缚来自女性群体本身。  相似文献   

12.
赵海平 《阴山学刊》2009,22(1):82-86
沙特阿拉伯、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科威特、约旦由沙特、赛义德、阿勒纳哈扬、哈利法、萨尼、萨巴赫、哈希姆家族统治。这些统治家族拥有不容置疑的特权,控制着国家大部分重要职位。在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后,这些君主国仍能保持家族统治,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落后的生产力;二是伊斯兰教思想武器;三是民众对部落家族的感情;四是家族统治者的积极改革;五是西方宗主国的长期统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是民族精神培养孕育的摇篮。中国传统家教文化充分饱满地体现了民旗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社会成员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承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的优秀成果,营造现代家教文化氛围,是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王青 《齐鲁学刊》2007,(1):17-22
春秋时期鲁国施氏是为数众多的中、下等贵族的代表。它在鲁国政治中与高层贵族有矛盾也有联合。施氏治家谨严,守家以礼,慎言慎行,故而家世绵延很久。施氏家族的“施伯”更是值得注意的人物,他对鲁庄公的影响很大。上博简《曹沫之陈》所载其对天命的看法应当是春秋时期鲁国乃至各国贤大夫的共识,对于认识相关儒家思想的渊源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学军 《晋阳学刊》2009,(4):119-121
“十七年”时期中国家族小说的家族文化传统发生了显著变异,家族不再处于传统的核心地位,具有了明显的边缘化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强烈政治功利性的意识形态内容,从而使家族徒具形式的意义,深刻改变了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传统,其主要表现为血缘关系的弱化、家族伦理秩序的变动、价值观念的置换与“家国同构”观念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闵融融 《理论界》2014,(6):108-1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深入家庭"的工作方法为指导,将家庭作为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家庭为依托引导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发展经济,逐步摆脱对男子的经济依附,同时进行政治启蒙和文化教育,进而创建了边区民主和睦的新式家庭,实现了妇女的家庭角色、社会价值和自身解放三者的相互统一。总结历史,妇女工作始终与家庭密不可分,充分发挥家庭对社会建设和妇女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永平 《文史哲》2005,(4):82-87
琅邪诸葛氏在魏晋之际人才辈出,入晋后成为名门望族。人们凭想象觉得其地位之获得主要得益于诸葛亮,其实不然。诸葛氏门望之上升主要是指活动于曹魏、两晋的诸葛诞一支。魏晋人曾比喻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兄弟为龙、虎、狗,人们多以为以“狗”喻诞为轻视,实际上则有夸奖的意思。诸葛诞在魏明帝太和年间参与“浮华交会”,成为早期玄学化名士,尽管在政治上亲善曹氏,但依然通过与司马氏联姻等方式提升了家族门望,其孙诸葛恢在东晋前期竟与琅邪王氏“争姓族先后”。  相似文献   

18.
在政教合一制的藏族地区,政教领袖型的寺主活佛及其家族对于其所统领地区的社会历史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依据藏汉文史料,就安多地区历史上具有很高宗教地位和声望的拉卜楞寺寺主历世嘉木样活佛的出生原籍、家族背景、家庭成员及其生平事迹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将此作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研究的辅助内容。文章最后总结:嘉木样活佛多数出自土官头人家族;嘉木样家族中多出转世活佛;嘉木样家族多与地方上层势力结亲联姻;嘉木样家族僧俗广泛参与寺院及地方的政教管理事务。  相似文献   

19.
宋诗的家族性特征,非常耀眼。这些家族的成员,还往往结成同一个诗歌社团。由于家族具有超常的稳定性和认同性,所以某种认同的东西如读书和写诗,就很自然地作为一种相当顽固的传统,一脉传承下去。造成这种家族传承,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一种相当顽固的家教意识。作为家传、家教的物质基础,是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家庭氛围,成员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朝时期,以荥阳郑氏为代表的汉族士族与宗室统治集团结成了巩固的婚姻联盟。郑氏的宗室婚姻主要发生在孝文帝定姓族之后,且不同房支在宗室婚姻中的地位亦不同,另外还有嫁多娶少、不计行辈等特征。郑氏的宗室婚姻对该家族的政治成败、礼法门风皆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北朝时期荥阳郑氏宗室婚姻的研究,是深入了解士族社会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