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批评”和“解构主义”作为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两种不同的批评模式,它们在尺度、策略、批评的理论指向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文本展开阅读,会产生不同的批评效果。而后者作为一种批评的主要方法,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更具有代表性,并且对其它思潮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现代杰出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作品既代表了社会的良心,又有一种宁静温柔的独特风格。《与夜相识》这首小诗将多元的主体意识寓于多元的语言形式之中,又一次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代表了他所主张的诗要“始于乐趣,终于智慧”的清新气质。  相似文献   

3.
刘金源 《中国学术》2000,(2):303-305
二次大战以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亚非拉许多原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然而,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尽管也有一些国家寻求发展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但大多数却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艰难。总体而言,原殖民地国家贫困、落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4.
5.
章毅 《中国学术》2001,3(3):277-280
罗伯特.贝拉的(Robert Bellah)《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与一般的历史著作不同,它是用社会学的框架解释历史,而且不是泛用。他并没有列出一个理论然后举几个例子证明一下就草草收场,他的工作几乎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6.
7.
张伦 《中国学术》2000,(4):300-304
受美国学术界的影响,布氏最近几年在国内走红,这里免去介绍。布氏的社会推理逻辑,包括其从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脱胎而来的思想,对习惯了社会决定论思路的中国学术界来讲,自有思想上的亲和性。对布氏的资本概念的滥用似乎也同中国特色的资本运作一样,  相似文献   

8.
杜永彬 《中国学术》2001,3(3):280-288
藏传佛教的西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在十九至二十世纪这100多年中,藏传佛教的西渐掀起了几次高潮。先是进入西藏的西方探险家、传教士、旅行家、记者、学者的“东引”,将藏传佛教介绍给西方人;后是藏族高僧的“西传”,到西方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把藏传佛教带给了西方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藏族高僧在西方的讲、辩、著和西方进入西藏“取经”的互动,奠定了藏传佛教西渐的格局。藏传佛教要在西方社会生存和发展,必然要融入西方社会,被“西化”;西方人认同和信仰藏传佛教,不知不觉地被“藏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褚松燕 《中国学术》2001,3(1):361-363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新一轮制度创新的改革热潮,其内容不仅包括政府的行政管理,而且涉及国家的基本制度的变革。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后共产主义国家多少都将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作为参照系,来设计自己的理想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如果只把《风险社会》当作一本探讨现代性的书,那么它很可能是乏味的,特别是它所描述的一些内容似乎是发生在很多年前的(虽然是在二战后),并且其论述也不见得很专业。然而,在1986年其德文版出版后,5年之内销售了6万册。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热忱并不在于它是一本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它肯定成为不了教科书,但它将深远地影响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米歇尔·韦维卡是法国中生代社会学家中代表人物之一,以研究恐怖主义、种族主义、少数族群以及后共产主义等现象闻名,近来则从事多元文化、社会暴力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办《论争世界》(Le Monde de Débat)和《国际社会学集刊》(Cahiers Internationaux de Sociologie),  相似文献   

14.
15.
16.
石经纬 《理论界》2004,(4):158-158
居无定所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海洋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7.
18.
钱乘旦 《中国学术》2001,3(1):319-321
现在来介绍这本书似乎是太迟了,因为它在1963年就已经出版,而且有关的书评和介绍也已经不少。不过现在适逢其中文版问世之时,因此再简单说一说,也不算完全不逢时。  相似文献   

19.
渠敬东 《中国学术》2001,3(2):322-324
《第三条道路》是一本很重要的书。不过,“这本小书”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文本本身,其实,它与其说是一部理论性著作,还不如说是一位具有“特殊背景的知识分子”的政治宣言。因此,这里所说的重要性,就不在于把这本纲领性的“文献”纷陈一二的问题了,而在于,当知识分子阐发“自己的”政治思想或纲领的时候,或者准确地说,当知识分子按照自己奠定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