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作者曾于2005年在<社会科学论坛>第10期(上)发表<伯林自由观批判>一文.学者周枫以<为伯林自由观辩护>为文,在该刊2006年第5期(上)对本文作者上文的观点提出了批评.本文即是作者对周枫的批评的回应.作者指出了周枫在一系列问题上对自己对伯林的误解、误读,从而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在批判伯林自由观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自由的异化、自由与理性的关系、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等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伯林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分析被认为对许多问题是一种澄清,而邓晓芒对伯林的批判重新混淆了本已澄清的问题。邓晓芒不同意两种自由的割裂,批判为所欲为的消极自由。可是,伯林区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非要为不受限制的自由辩护,而是要说明两种自由的混淆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伯林的自由观并无根本问题,问题在于他的多元主义,而邓晓芒在多元主义上的分析更是混乱,本文力图给予澄清。  相似文献   

3.
伯林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分析被认为对许多问题是一种澄清,而邓晓芒对伯林的批判重新混淆了本已澄清的问题.邓晓芒不同意两种自由的割裂,批判为所欲为的消极自由.可是,伯林区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非要为不受限制的自由辩护,而是要说明两种自由的混淆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伯林的自由观并无根本问题,问题在于他的多元主义,而邓晓芒在多元主义上的分析更是混乱,本文力图给予澄清.  相似文献   

4.
付德军 《理论界》2009,(4):125-127
《两种自由概余》一文中,伯林阐述了自己对自由问题的独特见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多元主义。本文沿着伯林的思想轨迹对他的价值多元主义思想展开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伯林自由观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学术界目前流行的以赛亚·伯林的自由观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文章以伯林关于自由理论的代表作《两种自由概念》为主要研究对象,逐个分析和评论了其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指出:(1)他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截然割裂是站不住脚的,消极自由并不优于积极自由,对积极自由的批评也可运用于消极自由之上;(2)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两种自由哪个更重要,而在于自由为什么变成了不自由,伯林由于无视异化理论而绕开了这一问题;(3)理性与自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伯林出于经验主义的偏见而割裂了这种关系,使自由停留于最低级的形式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内学术界目前流行的以赛亚·伯林的自由观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文章以伯林关于自由理论的代表作<两种自由概念>为主要研究对象,逐个分析和评论了其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指出(1)他时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截然割裂是站不住脚的,消极自由并不优于积极自由,对积极自由的批评也可运用于消极自由之上;(2)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两种自由哪个更重要,而在于自由为什么变成了不自由,伯林由于无视异化理论而绕开了这一问题;(3)理性与自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伯林出于经验主义的偏见而割裂了这种关系,使自由停留于最低级的形式中.  相似文献   

7.
汪秀丽 《学术界》2006,(3):171-176
伯林通过将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揭示了自由的四种悖论,并且通过分析指出导致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一元论的价值和文化论,认为平衡和协调两种自由、采纳多元主义的价值和文化观是解决自由悖论的关键。但是伯林并没有清楚地阐明平衡两种自由的合理策略,他所阐述的多元主义的价值和文化观也是不完善的,至少伯林的自由观需要一个商谈的政治学和伦理学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在《两种自由概念》一文中,伯林区分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多元主义。文章沿着伯林的思想轨迹对他的自由思想展开了述评。  相似文献   

9.
昆廷·斯金纳与菲利浦.佩迪特是当代著名的共和主义理论家。根据他们的观点,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乃是一种独特的自由观。从这一立场出发,他们对其他学者(尤其是自由主义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作为自由主义领军人物的约翰.罗尔斯也受到了批判。在斯金纳看来,罗尔斯忽视了公民美德的作用和必要性,从而过分强调了人的自私倾向和包容这种倾向的制度设计,并进而支持一种对公民生活实施最少干预的国家。而在佩迪特看来,与共和主义的无支配自由观不同,罗尔斯持有的是一种消极的、无干涉的自由观。后者满足于实际干涉的阙如,而前者则要求能够抵御专断干涉的保障。然而,两人的批判均是建立在对罗尔斯著作的误读之上的,因此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马华灵 《天府新论》2017,(2):142-150
在中国语境中,伯林的被误读与被误解现象主要有四种。第一,消极自由被误解为不做什么的自由。而实际上,消极自由不是不做什么的自由,而是没有外在的人为障碍状态。第二,积极自由被错误地等同于古代人的自由。然而,伯林的积极自由并不一定就是古代人的自由,而古代人的自由则必定属于积极自由的范畴。第三,多元主义被误读为相对主义。但是,在伯林看来,相对主义的核心特征是主观性与不可理解性,而多元主义的核心特征却是客观性与可理解性。第四,多元主义被误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尽管伯林早年认为多元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础,然而,晚年却认为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没有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著名哲学教授威尔.金里卡(Will.Kymlicka)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对自由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倾向——自由至上主义与自由平等主义,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和深刻的分析。本文尝试把这二者的核心价值观念置于一文之中进行对比与分析,试图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二者各自的利弊与长短,从而得出自己的评价和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和黑格尔对近代自由观的反思和批判中,实际上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一种是他们所指称的近代哲学所代表的抽象自由观,另一种是他们扬弃前者而确立的具体自由观。马克思和黑格尔所提出的这两种自由观在自由问题的理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意义不亚于伯林所提出的“两种自由观”。它所蕴含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课题,以及它所产生的深远的思想与实践意义,值得人们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13.
刘振丽 《云梦学刊》2010,31(6):19-23
自由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伯林将自由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各有特定的含义,伯林的反对者对其的批评,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伯林自由概念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姚大志 《社会科学》2013,(10):98-105
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西方社会存在三种基本的观点,即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正如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自由主义是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桑德尔的社群主义分配正义观念也建立在批评罗尔斯式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一方面,他批判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反驳了罗尔斯对平等主义和差别原则的论证;另一方面,他主张以应得为原则的分配正义观,用社群主义来对抗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5.
自我的幻像 --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喜 《东南学术》2002,(3):157-164
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引发了知识界的诸多批评,范伯格对伯林的批评是建立在关于"欲望"以及对欲望的"约束"的讨论上,从而指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的逻辑互蕴关系.但他对自由的理解不同干伯林,他主要强调自由的"内部敌人(欲望)"对个人自由的威胁.黑格尔及同道则强调"欲望"的"主体间性",强调人与人相互承认,是人作为自由存在物的标志,由此,马克思继承并突出地提出"只有打破人的欲望的力量和纯粹自然的力量",才能以人与人相互对待的态度,获得自由本性的实现,马克思的自由理念具有鲜明地反对形而上"自我"概念预设以及对人性迷信的立场,强调应该从入与物、个体与类的关系角度对"自我"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因而,当可作为对"世纪末的自由主义"批判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王奕 《理论界》2013,(4):102-105
在自由问题上,自由主义局限于形式自由,社会批判理论希望以拯救价值理性的道路来解决"自由丧失",社群主义揭示了自由的社会基础,却违背了自由的理性自主选择特征。这三种自由观各置一词甚至针锋相对,说明自由问题在当代仍然是一个问题。真正的自由应当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实质的自由,自由主体必须通过对自身所处社群的批判来重建自由。  相似文献   

17.
斯金纳早期著作中批判了持消极自由观的当代理论家,并试图发掘出替代性的共和主义传统.但他的共和主义自由理论存在着缺陷,而且他也无法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一理论与其他消极自由理论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常将自由至上主义与右翼的政党或思潮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是一种不恰当的分类。首先,自由至上主义对现存的制度往往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因此不能等同于"保守派"意义上的"右翼"。其次,在很多政治社会议题上,自由至上主义实际上与通常被归为"左翼"的政党和运动有着更为类似的立场。最后,即使是在经济分配政策问题上,也存在着"左翼"的自由至上主义者,即支持国家干预和再分配行为的自由至上主义者。因此,把自由至上主义定性为右翼思想,是一种过分简单化所导致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张光芒 《学术界》2003,(2):130-135
本文是对上文《解构抑或建构》的回应。文章对《自由神话的终结》一书提出启蒙解构论提出针锋相对的批评 ,拒绝一代“后启蒙主义”者的宿命。  相似文献   

20.
菲利普·佩迪特提出了一种以整体论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新共和主义自由观。针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他提出了第三种自由概念,一种完全摆脱权力约束的无支配自由概念,主张有干涉不一定是自由的丧失,无干涉自由不一定是真正的自由,只有无支配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无支配自由观为人们理解自由提供了新视角。但是,权力和权利具有对等性,无支配,则无权利。无支配自由以拒斥或丧失主权为代价,实际上是没有主权作为保障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