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时,中日之间几乎没有派遣正式的政府使节,但在相互交往中两国的僧侣起到了媒介作用.本文首先考察了北宋时中日僧侣交往的概况,其次着重分析"僧侣现象"的政治背景、经济原因以及日僧入宋目的.北宋中日僧侣交往,改变了宋人对日本的看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浅析日本天皇制与中国皇帝制孙光礼日本天皇制和中国皇帝制是中日两国历史上表现出的两种君主制度形式,下面就其形成发展作一浅析。一、日本“天皇”称号由来及“天皇制”的形成与发展五世纪大和国基本完成统一,到六世纪末推古朝实行社会革新前,随着国家形态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诗学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日本诗歌在奈良时期受中国诗学及唐代诗歌影响草创发端,以《古事 记》、《怀风藻》和《万叶集》等为代表的日本古代书面文学均有受中国古代诗歌影响的明显痕迹。这些诗文集大约产生于 公元8世纪左右,当时正值中国唐代诗歌的繁荣时期,也是中日文化交往的鼎盛时期,很多日本学问僧来中国旅居学习, 并将唐宋诗引入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诗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两千年来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两国学者已经从很多方面作了深入的考察。我于这一专门领域之门外,这里无我可以置喙之余地。之所以写这篇短文,只是想借这次两国史学家集会的机会,谈谈由中日两千年文化交流而引起的历史反思。两千年之久的两国文化交流,在我们的思想感情深处,沉积着很多意味深长的往事。自隋唐以迄宋明,日本学问僧、留学生、法师,不辞风涛之险,渡海到中国求经问道,观摩礼  相似文献   

5.
跟随鉴真赴日的唐僧法进为扬州白塔寺僧。日僧圆仁、成寻的来华日记均载有法进与白塔寺。扬州白塔寺建于陈太建三年(571)之前,在宋熙宁五年(1072)还名存于世。其位于白塔河沿岸,为通往扬州城内的重要场所。白塔寺僧玄湜书写、校勘《肇论疏》,或受日本留学僧荣睿的委托。荣睿邀请鉴真,当与扬州白塔寺的玄湜、法进有关。  相似文献   

6.
两千年来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两国学者已经从很多方面作了深入的考察。我于这一专门领域之门外,这里无我可以置喙之余地。之所以写这篇短文,只是想借这次两国史学家集会的机会,谈谈由中日两千年文化交流而引起的历史反思。两千年之久的两国文化交流,在我们的思想感情深处,沉积着很多意味深长的往事。自隋唐以迄宋明,日本学问僧、留学生、法师,不辞风涛之险,渡海到中国求经问道,观摩礼乐法制,几百年络绎不绝。同样,中国的高僧宿学,在这个时期到日本传戒授业,也历历有人。在这样长时期的人物往返之中,阿倍仲麻吕和王维、李白之间才调相投的诗谊,宋太宗  相似文献   

7.
跟随鉴真到达日本的唐僧思托在日撰写了《延历僧录》。其中的《胜宝感神圣武皇帝菩萨传》(《圣武天皇传》)记述了日本国土的"四方四至观"。此国土观依据的是《大方等大集经》和唐僧湛然参考此书编撰的《止观辅行传弘决》。但是,思托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改变,把日本列岛的矿产资源和方位进行了对应,构造了东方琉璃山、南方码碯山,西方白银山、北方黄金山的"四方四至观"。此国土观并没有直接被后世照搬继承。但是,其中西方对马的银、北方(或日东方)陆奥的黄金,作为标示日本列岛境界的象征性矿物的观点却被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8.
关帝信仰的形成、东传日本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帝信仰形成于唐,至宋广为流播,历经元明清各代,备受推崇,深受民众信奉.宋元之际,大量的中国僧人和商人往返于中日之间,关帝信仰遂东传日本.伴随着长崎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移民的东渡迁徙,关帝信仰迅速流入长崎并传播各地,不仅在当地华人中极为繁盛,而且还对日本的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关帝信仰的东传来探讨中日两国神灵信仰之神韵,实为研讨两国社会心理和信仰文化交流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9.
关帝信仰形成于唐,至宋广为流播,历经元明清各代,备受推崇,深受民众信奉.宋元之际,大量的中国僧人和商人往返于中日之间,关帝信仰遂东传日本.伴随着长崎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移民的东渡迁徙,关帝信仰迅速流入长崎并传播各地,不仅在当地华人中极为繁盛,而且还对日本的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关帝信仰的东传来探讨中日两国神灵信仰之神韵,实为研讨两国社会心理和信仰文化交流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0.
义天是朝鲜高丽王朝的名僧,在朝鲜历史上有很大影响。他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佛学章疏目录《新编诸宗教藏总目》,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从中能了解到我国辽代的佛学著作和辽代佛教发展的状况。据此,可以揭开辽与高丽佛教文化交流的面纱,探寻辽、宋佛教发展的轨迹。义天与辽代僧俗频繁交往,对辽人著作的搜集、著录、雕印,使辽人著作传入宋朝、高丽和日本。这充分说明辽与高丽的文化交流是富有成效的,促进了中朝两国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文化不断地移植于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可是,到了宋代,日本社会的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对于中国文化的需求大为减弱。中日文化的交流相对地降至低潮。“久停方贡之使而不遣”,两国政府间的关系基本断绝。但日宋间的民间交往仍在继续,不少日本僧徒随着往来的商船来到中国,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本东大寺的名僧(?)然。据《宋史·日本传》和日本史书所载,奝然,原姓藤原氏,平安城人。生活在日本藤原  相似文献   

12.
论“宋初九僧”及其诗祝尚书关键词:宋初九僧诗歌创作晚唐体宋初诗坛,先后风靡着三个诗歌流派,即“元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这是文学史家的共识。宋末元初人方回编《瀛奎律髓》,其卷四七收“宋初九僧”之一文兆《宿西山精舍》诗,评曰:“有宋国初,未远唐...  相似文献   

13.
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其文化的史前时期,都有一个包括史前文学、口承文学在内的漫长时代,都曾产生过丰富多彩的神话。遗憾的是,日本文学史上最原始的神话,大部分失传无闻,没有保存下来。惟有日本最古老的典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搜集、记载的若干神话群系,才使我们得以窥知古老原始社会的文学形态,比较中日两国史前时期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他自费到日本留学,徒步走遍日本全境,采访了31位国会议员,18年来为中日两国友谊默默地奉献。  相似文献   

15.
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历史由来已久。远在公元前二世纪时,当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战国、日本还停留在弥生式文化时期,中国的先进手工业技术及青铜器和较高的文化相继传入日本。这是两国的最早往来。隋、唐时期强大的、统一的政权为中日的友好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创造中日友好的繁荣时代。宋、日政府间的关系一度中断,但贸易往来极为频繁,贸易规模数额之大,贸易时间之长,是任何朝代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6.
职场的电话用语是人际关系沟通的润滑剂,也是促进业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润滑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职场的不同用语正是两国不同文化的反映。本文拟从中日两国公司之间的职场电话用语的不同来探讨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注重交流,急于知道对方的信息以便很好地对应。日本人急于自报公司名称及部门名,体现了很强的集团意识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宋时有几个官吏,在休假之日携带几个歌舞妓女前往一僧友家中饮宴。酒酣,朗诵前人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僧友听罢笑着说道:“尊官得半日闲,老僧却忙了三日。”何谓忙了三日呢?原来是一日供帐,一日宴集,一日扫除。看来,当官的仅消闲半日,带给百姓却是三日也不清闲了。  相似文献   

18.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表面上看是由琉球问题所引发,实质则是日本明治政府实施对外扩张的结果。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中日两国在东海地区首次出现对立局势。随后双方虽通过和平方式签订条约结束了这一局势,中国清政府也开始加强东海海防,但由于琉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使得中日两国在东海的对立局势持续发展,日本最终成为了中国东海地区的“永久大患”。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古以来就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 ,其中的文化交流更是源远流长。两千年来 ,中日两国的文化彼此浸润、互补短长。直到今天 ,两国在许多文化方面的共同痕迹仍是清晰可见。在中日两千年的交往历史中 ,日本学习并吸吮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 ,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文化。本论著以唐代文化 (以盛唐文化为主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问题为研究对象 ,对唐代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现象做一些解释和说明。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略论述盛唐时代的社会现象 ,着重反映盛唐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良好的周…  相似文献   

20.
十七、王僧达 王僧达(423—458),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文帝以其早慧,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见《宋书》本传。按明远为临川王义庆国臣,僧达为义庆女夫,是二人得以文义相交而颇多赠答之辞。 宋少帝刘义符景平元年(423)生。 《宋书》本传:“于狱赐死,时年三十六。”同书《孝武帝纪》:“(大明二年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