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天工作制后还缺点啥?有人问我。我傻头傻脑一时愣转不过弯来。还以为是改革工时制出现了什么失误。那人伸出右手,神秘地用食指和拇指在我面前捻了几下:是不是缺点这个?我恍然大悟,明白了:那是一轮灿烂的太阳——金币。 政府决定从今年5月1日起实行五天工作制,有些自认为活得很累的国人自然是皆大欢喜。正像新华社那则消息说的,据社会调查显示:在增加一天工资和不增加工资,增加一天休息两者的选择中,80%以上的人选择后者。其实这20%的选择前者的人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是经济生活确实困难,情愿多 相似文献
2.
从5月1日起我国境内实行五天工作制,这标志着世界上拥有最多劳动者的国度与世界144个国家的劳动工时制度接轨。这一改革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3.
4.
潘汝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一、前言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人类历史上,在原始共同体之间,产生偶然交换的时候是没有货币的。就是发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种类增加,商品交换经常化的时候,一种商品的价值,不是只由某一种商品来表现,而是由一系列的商品来表现的时候,也还没有货币。商品的交换,必须发展到有一种商品,在一定的地方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成为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商品的时候,才算有了货币。但这种货币, 相似文献
5.
从五色理论看中国传统的用色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健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142-144
“五色”体系是伴随“五行说”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而来,五行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古代先民们的思想意识,所以五色理论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的用色观念,从上古时期的“崇黑尚红”到艺术领域对“青”的偏爱,从中国封建史上“黄”的崇高地位到文人雅士对“黑白”的青睐,我们可以看到“五色”在中国传统用色审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纪兰香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2)
王安忆最新力作《天香》以明末上海“天香园绣”发展为背景,以申家天香园为中心,描写了申氏家族历经四代由盛而衰的过程,小说明显受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影响.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来探讨《天香》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从人力资本看中国二元经济中的城乡差距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更加明显,深层次原因是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不均等和劳动力流动与迁移中城乡人力资本的不同溢出效应。要缩小城乡差距,打破经济的二元结构,就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8.
汶川和海地地震后20天抗震救灾的不同效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优越性.与海地政治道路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拥有坚实的政治基础、以人为本的高尚政治价值、集中高效的民主政体、先进的政党领导、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和高效的政治效能. 相似文献
9.
刘五一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4):145-148
《世说新语》集中反映了对东汉至魏晋时期名士行为、举止等风貌的品评。这种人物品评的行为其实肇端于东汉时期的人物荐举和鉴评,而推动人物品评的杰出人物多为天中汝颖士人。淮河流域特别是淮河中上游的天中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该地区的士人在汉代特别是东汉十分活跃,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风范,其言行举止垂范着天下士人,形成独特的天中士人文化。《世说新语》上中篇的正面描写中,充满天中士人的情操和意趣。魏晋风流是天中士人文化的延续和转变,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舆论兴旺。 相似文献
10.
李塞夫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有抱负的、敢于实行政治革新的政治家。在思想上是一个善于雄辩的无神论哲学家。在文学上又是一个敢于揭露时弊的有创新的文学家。他观察事物敏锐,审识问题深邃。他知识广博,善于评论古今,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得到他同时代以及后人的普遍称赞.柳宗元在唐顺宗时参与政治革新集团,后革新运动失败,成为八司马冤狱人之一,被贬于边远地区过流放生活。先贬为永州司马,后又任柳州刺史,当时,他虽名为官吏,实为囚徒,过着不自由的生活,最后孤独地死在柳州。 相似文献
11.
一、从长三角各市县域看南通县域经济我们选取了除上海外的15个长三角地区城市2005年的主要指标作为比较,15个城市下辖县(市)合计为59个,其中百强县36个(2004年数据),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和嘉兴所辖县(市)全部进入百强县行列。虽然南通县域GDP总量处于15市第5位,但由于南通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导致南通的均量指标和结构指标与发达地区差距仍较明显,经济运行质态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2.
冯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本文从纳西文化与消费经济的相关研究方面,略述几点意见。 一、对纳西族文化发展现状的基本评估 源于氐羌之属的纳西族,今天能够在全省各民族中,以36。76%的文盲率、6‰的大专生比例、171.4‰的中小学生比例,在文化发展上,成为我省文盲率最低的一个民族,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考察中国的这一问题,其中使用一些新的检验手段.经验结果显示中国的公共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政府公共支出既不是国民经济内生决定的,也不对国民经济起到引导作用.在中国,强势政府公共支出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可能主要是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杨正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3)
在封建制形成过程中中国与西欧经济各有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西周,既存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方式,也一直存在着政府对经济各方面的统一管理以及对商业与交通业的重视,这一切为中国历史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而在西欧,则是各地经济参差不齐、差异极大,而且缺乏政府的规范与统一管理,在封建庄园的生产方式下各地经济处于分散、零乱状态,这样的经济基础只可能使西欧在政治上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元杂剧是中国戏剧的巅峰,但元杂剧作者大多是落魄失意的文人,因此许多剧作不仅间接流露出文人情调,而且还直接刻画了文人形象。剧中的这些文人无不遵循一个基本模式,具有与现代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特征。本文试图对文人形象进行剖析,并进而指明文人与知识分子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从文体看中国新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诗体重建的课题已经摆在中国新诗面前,它关涉到新诗兴衰甚至存亡。从文体考察,新诗分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而以前者为主。新诗的诗体重建,在无限多样的诗体创造中,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和倡导格律诗。“自由诗”的冠名是不确切的,因为“自由诗”的“自由”是极其有限的自由。现代格律诗建设的中心问题是艺术实验。当下的新诗已经和初期白话诗不可同日而语,但从文体角度看,还处在草创阶段,新诗期待着在下个世纪能完全摆脱草创期的幼稚而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活动看秦汉女性的经济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5):63-66
秦汉时期的女性在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领域中,均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但她们在这三种经济类型中的地位并不完全一样.经济结构的不同、女性对土地的占有情况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秦汉女性的经济地位是后世女性难以望其项背的,但与母权社会的女性相比,其经济地位又存在着差距. 相似文献
18.
杨三正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105-108
重温李斯特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分析、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肯定等重要思想,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立法必须坚持国家适度干预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短期内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应定位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基础与南通的工业革命1、南通工业革命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雏型”,是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屈原曾撰哲理诗《天问》,就宇宙万物起源等问题,提出疑问。柳宗元作《天对》以答《天问》,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思想:元气自然论,“无中无旁”的时空观,“阴阳自斗”的矛盾观及其对天体结构和一些天文现象的独到见解。本文拟从科技哲学的角度作一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