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析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审美及创构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绘画在美学上有它的独特性。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语言,从立意、为象、到格局长期探索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逐步丰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它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意境美,彰显了中国文化鲜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画境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的追求,并提出了形式美的法则。本文从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及美感形式中探寻古人的美学思想、创作方法、审美意象、审美情趣,试析意境审美的创构理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前人的审美思想及高深的境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探索美学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蒋孔阳的道路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艺术规律入手,在“实事”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把总结审美与艺术实践的经验,同哲学思辨融合起来,去发现美的客观规律,寻求自己的独立学说。自1957年以来,经过30多年的辛勤耕耘,蒋孔阳在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西方美学史、中国古代美学史等几乎全部理论美学领域,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学术见解,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立的美学思想体系——创造论美学思想体系,蒋孔阳的“创造论美学”,既是对丰富的审美经验进行升华提炼的产物,又是对众多的美学理论进行哲学沉思的结晶,它具体  相似文献   

3.
艾青作为一个伟大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实践的同时,对诗歌美学也有深湛的研究,他对诗的审美特性、诗的内容和形式及诗与画的关系都有独到的不同于前人的见解,从而形成他比较完整的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的第一部重要美学著作《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周扬同志就翻译成中文.(周扬同志译为《生活与美学》一九四二年延安新华书店出版)我国文艺界和美学界中,有很多人是以这部书作为启蒙教师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和文艺观点的.因此可以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美学思想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西方任何一位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的影响都要大.但是,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一回事,而美学思想本身是否完全正确却是另一回事.本文不准备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整个美学思想的功绩和缺点作全  相似文献   

5.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之中形成的对象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人也要求对象能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的人对现实的特殊关系。审美关系的特点主要是: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美学的范围由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规定为三大方面:审美客体(美感)研究,审美主体(美),审美创造(艺术)研究。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美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美学在社会实践之中与人类的其他知识体系和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确区别,从而形成了美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性质。美学在形成过程之中与哲学关系最为谋求,从而决定了美学的哲学性质。美学在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过程之中,由于现实所包含的自然、社会(他人)、人自身(自我)的不同方面,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美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的“美感经验”理论是其前期美学思想的核心。在探讨美感经验时,朱光潜主要以艺术为中心,在吸收、借鉴与批判克罗齐、布洛、立普斯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审美直觉论、心理距离观、审美移情说为支点的独特的美感经验理论。朱光潜的美学观点与克罗齐、布洛、立普斯的美学思想相比较下,朱光潜自身的美感经验理论的内容得以明确化、系统化,其美感经验理论的独特性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7.
空白意识是文学艺术家特有的诗化感觉方式,也是文学作品旨在追求的极致.作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它具有一种多层次性、未确定性审美特征.当这种未定性领域作为一种不完全的"形"呈现给读者时,必然会给读者的接受活动造成审美张力的对峙,它强烈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情绪、思想等审美积淀,去联想,去填充,以最终消解这些张力而走向完形,得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这种意义空白与未定性作为小说创作的美学策略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层、艺术形象层和内在意蕴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审美和功利的矛盾是贯穿美学与文学始终的矛盾。作为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的发轫者,王国维在借鉴以康德等为代表的西方审美超利害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糅进古老的诗教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功利主义。蔡元培、鲁迅和朱光潜等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自己的美学世界,从而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蒋孔阳的美学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基础,通过对审美关系的深入全面的研究,为提升审美创造的水平提供理论说明,是关于审美创造的美学理论。蒋孔阳的美的创造这一命题,主要是通过对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而形成的,在当代语境中具有充分的对话交流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朝闻美学研究60年是一个否定和重构的历程,他的美学思想始终贯穿着对主体和客体分裂的形而上思想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在三个领域,即艺术创造、审美欣赏、理论研究,而他的美学思想就在批判中建构。总的说来他的美学思想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艺术的古今关系;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艺术雅俗的关系。而这四个方面的关系研究又主要以审美关系中的主客体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艺术创造、艺术欣赏、审美关系、审美人生为研究的重心。而这四个时期始终以审美主体的存在为核心内容,分别探讨了典型与典型环境、欣赏者和艺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艺术和生活等内容,强调人和人、人和世界、人和艺术的差异中的和谐关系。王朝闻探讨的审美关系最终落脚在生活中,其美学思想贯穿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具有哲学的高度,与人生、时代、传统紧密联系,对当代美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的美学思想,继承了马列主义的美学理论。它深深植根于我们悠久的民族文艺传统里,又在面对新时代的现实生活广借鉴外国美学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具有非常广博、深邃的审美知识和经验。他站在革命家、思想家、文艺战略家的高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切合着自己进行文艺创造的实际感受、体验所阐发的美学思想和理论,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富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简要论析了桑塔耶纳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他的自然主义哲学主张,对桑塔耶纳有关美的本质(审美价值、美的定义)、审美分析(形式美问题、表现问题)乃至艺术分析等美学基本问题的阐释,本文均作了简要介绍与独到评析.本文认为,作为自然主义的美学家,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西方美学在20世纪前后的某种过渡性.一方面,他仍然注意到美的本质等美学的形而上问题,严肃地讨论美的定义问题,并得出了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他又从自然主义的特定立场出发,大量地、具体地、详尽地、有时是相当芜杂甚至矛盾地阐释了审美与艺术的方方面面的重要问题.他的学术思想,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观点对于我们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味”是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孕育、产生和形成它的深厚土壤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它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特性,表现出中国古代人的审美意识。 一 我国古代美学把审美观照及其审美体验以直观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概括为“味”、“体味”、“玩味”、“咀味”、“寻味”、“品味”、“研味”等的过程,认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意蕴只有通过审美活动的审美主体的玩味体悟,才能转化为审美主体自己的审美情感,从而在自己的想象中形成有关审美对象的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英国的经验派美学家最早从主体自身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思想。这一思想最早由夏夫兹博里提出,哈奇生、艾迪生、休谟、伯克等人继承了审美无关利害的思想。在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影响下,康德将"审美无利害"确立为一种美学原则。英国经验派美学提出的"审美无利害",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分化性特征。英国经验派美学家以此改变了单纯以德国理性派来研究美学的现代起源的观点,其地位和作用由此得到突显。  相似文献   

15.
墨子的美学思想属于伦理美学的范畴,而非形式主义.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经验,而爱的经验和其他审美经验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相同的:人在爱之中体会幸福,就是对美的人生的体悟;爱使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可以说,是爱缔造了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顾永芝教授新近出版的<美学原理>既是专著,又是教材,其中多有新的构想,新的看法,新的思路.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审美对象和审美理论框架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看法.第二,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审美主体的界定,提出了新的见解.第三,对审美艺术的意识形态性、社会功能作出了完整的阐述,回答了新时期以来有关这一问题争论中的某些问题.第四,在理论的展开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古今中外化的方法的同时,扣紧时代的特点,并从中外、古今美学思想的"同"与"异"的比较中,进而阐释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审美文化和美学建设面临的民族化和现代化问题.这方面的思考是深入的、切实的,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虚—实关系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其形成、发展和成熟,与中国艺术长于表现性、抒情性的根本性质紧密相关,也是中国美学的意境理论生长的胚基,反映了中国审美活动深沉的生命意识和浑融的有机性特征。虚实范畴在揭橥中国艺术审美意蕴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和途径,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认识和开掘的宝贵的美学思想矿藏。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审美意识是在历史长河的运动中逐步沉淀和积累的产物。民族的美学思想作为这种审美意识理论形态的表现,与民族的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世界各国,特别是东、西方国家,由于各固、各民族形成其美学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受到各自的民族艺术传统、风俗习惯、审美心理、审美要求、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各国、各民族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82年第3期发表了丛英奇同志《“历史之谜”的探求与“结构方程”的予言——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一文之后,引起了读者、特别是美学研究者的注意。很多读者给本刊编辑部来稿来信,谈自己研究李泽厚美学思想的意见。以黎启全同志为代表的一种意见在肯定了丛英奇同志对审美关系问题的直接论述之后,认为李泽厚“反对用审美关系来界定美学的性质,反对将审美关系做为美学研究对象”,“而力倡‘审美心理学’是‘整个美学的中心和主体’说”,如果,“废离了审美心理,既不能揭示美的本质,也不能了解千姿百态的审美  相似文献   

20.
审美现象的研究,在我国当代美学讨论中,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关于审美意识的民族特点,民族审美意识的结构、表现、形成,以及融汇交流,更是少有涉及。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美学科学,这些问题应该提到美学研究的日程上来。 我们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珍贵的艺术瑰宝,丰富的理论成果,不尽的审美经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所有这些及其总体特征,应该十分珍视,深入研究。 一、论民族审美意识结构 审美意识概说 “审美意识”,作为美学理论中的概念来运用,应该给以明确的科学的界定。本文使用这一术语,是指人对外物的审美关系中,人脑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主观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