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时代·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国屏 《晋阳学刊》2005,1(6):50-54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有必要延伸为关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四元论,并关注产业哲学;产业化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现实性结合,与社会自然的发展相互制约;城市化进程,社会自然的生成,物质产业和非物质产业的互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多纬度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论西方古典哲学中的自然与自由观念的演进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古典哲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人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然是一种有机整体的自然,而自由作为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表现,就不是与自然相互抵触的异体,而是与自然相互统一在一起的,从而形成“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在西方近代哲学中,由于科学理性和人的主体性的高扬,自然成为任人类支配的“机械论自然”,自然不再是与主体同在的具有生命力的主体,而成为主体理性肢解、控制和认识的对象,从而导致“自然与自由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一、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哲学 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功能的演化,不是一种简单抛弃、彻底否定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近代以来,哲学在古代哲学的基础上不断繁衍、分蘖,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中介的、多学科的知识群体。但哲学对古代哲学所具有的宇宙观或世界观的功能不是放弃和否定,而是超越和更高阶段上的肯定,哲学成了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作为相互沟通、由此达彼的桥梁的,就是“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学发展表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即各门学科高度分化,同时又高度综合,新学科不断出现,各门学科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种状况的出现,正显示出科学自身发展的辩证规律。关于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最一般的规  相似文献   

5.
将天人合一规约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当代社会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紧张而提出的、旨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哲学话语。将天人合一简单地规约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学术界表现出怀疑论、独断论的倾向。王船山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提出了太和乃万物和谐之始,太和絪緼以致万物之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宇宙万物之和的动力因在于天命之和。从本体论层面来说,人世间本应该是和谐的,但人由于智能之"巧"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因之,船山提出以仁爱精神礼待自然,方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船山消解了传统关于天人合一规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独断论、怀疑论论断,从哲学层面解答了天人合一即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程波  姜蕊苹 《理论界》2010,(1):107-108
科学划界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从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到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到消解主义的没有标准,再到新实在论的多元标准,划界问题经历了诸多变故。鉴于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和伪科学的诸多危害,划界问题不能被消解。  相似文献   

7.
现代哲学视域中的阳明心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明心学的现代性表现在:它打破了主客、物我的对立,完成了内外关系的消解,进入天人一体的哲学新境,因此它是一种后主客式的现代哲学;由于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历史观这四大领域均实现了生成建构性,它是一种生存论的现代哲学;作为后主客式哲学和生存论哲学的合流,阳明心学能化生出融合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知识新统,是奠定人类哲学新基的现代哲学。  相似文献   

8.
自然和人的关系构成了哲学史难以解答的"历史之谜"。黑格尔哲学以抽象的观念作为前提,从而缔造了一个思辨哲学的神话。费尔巴哈等人虽对黑格尔哲学展开批判,但难以逾越其批判对象,这和其哲学前提的非现实批判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作为哲学前提,从而动摇了黑格尔哲学的基础及其体系。将历史和人民统一起来、将哲学和科学统一起来,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原则。  相似文献   

9.
继《真理与方法》一书之后 ,伽达默尔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其致思的重点由哲学解释学转向了实践哲学。伽达默尔建构实践哲学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中与哈贝马斯等人的论战是最重要的契机 ;在与古希腊思想家的对话过程中 ,逐步厘清了实践、实践哲学等概念 ,这是其建构实践哲学的逻辑前提 ;致力于消解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则是其实践哲学的中心话语 ,实践哲学的理想内含于这种消解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和超越近代西方哲学的同时,也批判和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本体论和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从辩证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科学地确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阐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关系,具有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视角.不仅如此,历史唯物主义中包含着深切的生态关怀,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中,要消除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异化,让自然获得真正的复活.马克思在生态学上的哲学立场是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20世纪初,逻辑经验主义者将哲学定位于语言分析,发动了使哲学放弃认知功能的哲学运动。然而,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发展表明,科学与哲学在前沿科学领域和科学思想的交汇地带再次相遇。科学家承担起了使科学哲学化的工作。哲学开始于科学停止的地方,并贯穿于科学发现过程中出现理解歧义的各个环节。在科学基础的转变或变革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深刻的哲学家。科学研究越深入、越技术化、越工程化,就会带来越多的哲学问题。因此,科学—技术—社会深度纠缠发展的时代也是哲学问题迸发的时代,更是科学、技术、哲学交汇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从维柯到康德:前马克思时期的文化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力之 《社会科学》2007,1(11):122-134
文化哲学发轫于18世纪,首推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在质疑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时,维柯在《新科学》用"人类的形而上学"或者"人类心智上的形而上学"概念,以对抗科学理性的形而上学,创立了事实上的文化哲学。此后的康德认为,理性胜利的思想要远远高于只关心人的自然生存的本能。自然本身不包含人类事业的理性构造,达不到真正的"人"的目的。使人从自然物过渡为一个理性物的中介就是文化。康德关于文化的思考是从自然与社会之关系着眼的。康德的文化哲学理念是以人的社会性(类特性)为中心的。18世纪是"文化史观"的世纪,马克思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新世界观的基础上批判地接受文化过程对人的形成意义,以及如何使之更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哲学对确定性的消解影响了我们对确定性的态度.杜威并没有像后现代哲学那样拒斥确定性,而是利用实验科学成果积极改造哲学,把传统的知识、理性与被传统哲学贬抑的行动结合起来,使知识成为指导"情境"克服的手段和工具.哲学的目的在于在活动中寻求人的安全与和平.人的本性不在于先验性与固定性,而在于创造性活动.在本体论上杜威不同意传统静止的本体论,而是在本体论承诺意义上把本体归为人的活动.他的建设性的态度对于我们理性地对待后现代哲学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的哲学是消解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以理性代替上帝的过程 ,其实质是以理论的方式表达了人的独立性建立在对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生存状况。现代哲学的使命则跃迁为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把异化给理性的人的本质归还给个人 ;马克思哲学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历史大尺度 ,为当代哲学确认了消解对物的依赖性的历史任务。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自觉地承担起把人从抽象的普遍理性中解放出来的使命 ,承担起了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的使命 ,正是这一哲学使命理论地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科学是什么关系” ,等等 ,这些哲学的元问题 ,是哲学观所要回答的本质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保守主义哲学观的对立出发 ,分析了现代新儒家哲学观在哲学与科学 ,以及人生观问题上 ,偏执于哲学形上学的追求 ,主张哲学仅是一种主观生活信念和理想体系 ,否定哲学对客观自然事物的科学认知功能等种种片面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与科学等问题上的辩证认识。在肯定现代新儒家等开掘哲学思维方面的意义的同时 ,也检视了客观主义、科学主义 ,对于现代社会、人化自然等丰富多样性和人文情怀关注及哲学阐释的欠缺。  相似文献   

16.
陈燕 《学术探索》2009,(3):7-11
在我们提出马克思哲学的“人类学哲学”的理解范式之后,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一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是什么?找不到这一点,人类学哲学就无以立足。结论是:这种存在论基础是人的社会存在。这是包含人的自然存在、人的关系存在等等于一身的核心范畴。本文从人的存在开始,讨论了人的自然存在、关系存在与人的社会存在。认为它是马克思全部人类学哲学理论赖以出发的存在论基础,这就是说,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不是“物质”,不是“实践”,也不是“社会存在”,而是人的社会存在——人在物质生产和生产关系中的存在,在他所构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和我国当代哲学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当代世界哲学实践转向的一个重要环节 ,后现代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对于我们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本性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解构主义消解西方“传统形而上学” ,为我们突破旧的哲学教科书体系提供了一个理论批判武器 ;后现代主义对科技异化作用的反思 ,对于人和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重新审视 ,它的“后现代思维方式”以及“平民化”哲学风格对各种新哲学范式起着潜移默化作用 ;后现代主义传播中孕育的“教化哲学”传统 ,增强了我国当代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 ;后现代主义哲学倡导个人发展和创新 ,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伟大潮流。  相似文献   

18.
试论当代科学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平 《东岳论丛》2004,25(6):111-116
当代科学社会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倾向:(1)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诞生受惠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默顿及其学派的许多人非常熟悉和推崇马克思主义哲学。(2)贝尔纳学派的核心成员是一批公认的准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其"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3)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主要的思想来源之一,也是其主要的方法论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对科学社会学发挥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在社会中的定位,既符合社会的实际,具有扎实的科学史基础,也自成系统,十分完整、严谨。  相似文献   

19.
张怀存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2期撰文认为,天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具有上帝、自然、命运、本体(理、气、心)等涵义。当近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知识传入中国后,才给天范畴的发展演变注入了新的因素。近代哲人对“天”作了新的诠释,赋予天不同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了天范畴从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凸现了传统哲学向近代哲学转型的一般特点:1、融合性。近代哲学天范畴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近代思想相互结合的产物,是由西方的新知识新观点重新解释传统思想,而不是机械  相似文献   

20.
与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先于社会、社群的观点相反,社群主义认为,社群才具有对个人和自我的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相互映照、相互追问中理解个人和社会,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出了新的、科学的、辩证的解析。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社群主义进行批判分析,既可以加深对社群主义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吸纳社群主义思想的合理内核于自身,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