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任何政府制度的创新都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处理张力的方式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创新效果。由于不同国家决定制度变迁的关键性变量不同,即使相同的制度起源也会导致不同的政府制度演变路向。任何人为的制度设计都脱离不了制度的自然演化规律,制度设计的成效取决于对这种规律的把握。社会制度的变迁有其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但经济、政治等不同领域的制度一定还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那种把个人、团体和政府作为制度创新主体的观点,仍然摆脱不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历史作用的相互关系问题。政府制度创新的成效问题,不能停留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衡量经济制度效率的观点上,必须引入唯物史观和结合实践效果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要受到各种初始条件的约束,其演进轨迹依赖于制度变迁前的各种制度要素.建国以来我国的制度变迁采取的是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这一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政府在构建新制度及实施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在我国现阶段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应逐步将自身纳入制度化轨道,通过制定合理的产权制度、提供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减少摩擦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使制度变迁沿着良性循环的"合辙"(Path dependence)型轨迹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过渡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主导因素和决定性的变量是政府的行为,而政府行为制度变迁的关键是做政府该做的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的关键是缩短行政触角,减少政府对市场流通的限制;限制行业垄断,加强对自然垄断的管制;实行公共财政,提供公共物品。必须加强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实施依法行政,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水平,培育社会中间组织,促进政府的职能到位,使政府的行为步入有限、合理、高效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中,制度失灵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起点,利益驱动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力,成本收益分析,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制度环境变迁是地方政府制度变迁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制度政府就是从制度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制度政府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实现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而在一定制度环境下向社会提供具体制度,执行这些制度,对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制度失灵现象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政府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主体。政府行为能导致"有效率的政府"和"无效率的政府",中国政府的行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发生了很大转变,但主要特点是政策治国,而不是制度治国。作为非国有经济中的主要力量,中国家族企业在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政策行为中的某些因素制约或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壮大,由政策治国到制度治国,为家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新时期政府行为转变的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度相应的也要变革.政府制度的创新便是政府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给政府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政府制度创新的目标选择、路径选择及政府在政府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益集团可能引发强制性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利益集团内在的利益冲动决定了他们必然要通过对政府施加影响实现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甚至有些强势利益集团在某些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中,有可能"俘获"政府,使政府决策具有明显的强势利益集团的利益导向和偏向。在分析其对实际影响趋势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国改革将面临着一个政府与利益集团的制衡与再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制度演变理论:引入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何政府制度的创新都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处理张力的方式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创新效果。由于不同国家决定制度变迁的关键性变量不同,即使相同的制度起源也会导致不同的政府制度演变路向。任何人为的制度设计都脱离不了制度的自然演化规律,制度设计的成效取决于对这种规律的把握。社会制度的变迁有其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但经济、政治等不同领域的制度一定还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那种把个人、团体和政府作为制度创新主体的观点,仍然摆脱不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历史作用的相互关系问题。政府制度创新的成效问题,不能停留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衡量经济制度效率的观点上,必须引入唯物史观和结合实践效果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变迁理论中路径依赖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会发现其变迁缓慢,缺乏制度创新。政治的发展是个多方互动博弈的过程。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以及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都存在拉锯式的博弈。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是突破路径依赖,进行创新,激发农民的政治活力。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人口发展理论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人口发展的制度创新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回应。人口发展制度创新突出体现在人口发展的机制创新,包括人口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市场化取向创新和政府职能转换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是一项制度变迁,需要一个过程,改革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尽管企业化经营是地勘单位改革的一个趋势,但是从短期看,并不是所有的地勘单位都适合改革,改革存在着范围条件。同时,如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更加重视长远收益,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避免按时按量、一刀切等短视行为,那么也可以激励部分原本不符合改革条件的地勘单位参与到改革中来,加快改革进程,促进探矿业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处在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位,它在推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作用和意义、悖论及其克服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是制度创新最主要的主体 ,尤其是在我国目前转型期 ,政府在制度的创新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政府也有自身的缺陷。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 ,政府要做的是为市场活动主体的制度创新提供一个既有严格规范又有一定自由活动空间的制度框架 ,从而构建一个以政府的制度创新为主导的、市场的制度创新也充满活力的制度创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城市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和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共同促生了城市经营这一城市政府的制度创新 ,它有特定的内涵和边界。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筹集城市的建设资金 ;第二个层次涉及到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型 ,即城市政府通过本身的职能转变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第三个层次是城市政府要适应全球化的要求 ,处理与其他城市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进行政府和城市的创新与学习 ;第四个层次主要是城市经营理念的形成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应从企业、市场、政府等不同层面,构建一个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7.
从村治到乡政:乡村管理的第二次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民公社体制废除以后 ,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为“乡政村治”。近 2 0年来 ,伴随农村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 ,村治发生了重大变迁 ,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 ,由此构成乡村管理第一次制度创新的主要成果。但是 ,作为国家政权基础部分的乡政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革 ,从而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和乡村的有效治理。为此 ,乡村管理必须进行第二次制度创新 ,其重点就是改革和创新乡政  相似文献   

18.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政府既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又是独立的利益主体, 具有利益双重性的特点。基于政府在制度供给时会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但会受到政府利益为正的约束这一假定, 来讨论制度变迁的作用机制。结合中国改革进行实证检验, 得出经济含义与政策启示:只有打破旧制度带给政府的利益, 才会进行更有效率的新制度的供给和安排;不同领域内的体制间是相互依存互为约束和前提的, 要尽可能早地同时开始所有领域的变革, 使不同领域的体制协调性发展;推进中国当前的改革, 必须打破政府的自身利益;打破政府的自身利益必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国外学者已经对中国的反腐败制度形成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即中国的反腐败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导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反腐败模式。根据“地方创新性程度”和“对中央廉政策略的影响程度”两个指标,将反腐败制度划分为三种类型:由地方自我创新,并已经被中央所采纳和推广的制度;由中央在地方进行试点,鼓励其他地方进行学习和借鉴的制度;地方已经在酝酿和尝试执行,但中央仍然持观望态度的制度。影响不同地方廉政创新类型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鼓励地方廉政创新和改革的程度、地方主要领导的廉政创新意愿以及在廉政过程中遇到的地方部门利益阻力和民众的态度反馈,由此可见,应在腐败治理策略中重新找回地方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政府公共科技资源投入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其使用效率也一直受到质疑.以往研究对政府创新支持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企业创新已有较多探讨,但结论并不一致.基于制度理论的观点,认为政府掌握着一些关键的资源,这些资源对企业创新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加强与政府间联系,获得政府创新支持对企业创新会产生积极影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则认为政府创新支持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创新效率,不利于企业创新.事实上,制度理论侧重于探讨创新资源获取问题,委托代理理论侧重于创新资源的利用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制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进行整合,以全面揭示政府创新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文章以2011—2013年安徽省科技型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政府创新支持与企业创新间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政府创新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产权性质对政府创新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