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审视我国扶贫工作由普惠性扶贫逐步转变为精准扶贫、竞争性扶贫的历程,明确当前扶贫资源边际效益递减、贫困群体社会剥夺感增强、特殊群体贫困问题日渐突出、资源配置机制变革等挑战,剖析连片特困区致贫因素与政府减贫行为选择,明晰扶贫政策异化、政府减贫行为与资源配置机制的路径依赖、中间力量的利益阻隔、贫困主体对接能力不足、公益扶贫社会氛围有待改善等政府减贫行为供需对接障碍,基于双边市场理念进行扶贫供需平台协作机制、驱动机制与发展保障机制设计与优化,以增强扶贫行为针对性,提高扶贫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扶贫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2020年的临近,我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扶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当前我国深度贫困攻坚的难点在于,自然条件恶劣带来的扶贫工作困难、深度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困难、贫困人口的结构变化造成的工作困难、脱贫人口容易返贫的难点、边疆地区肩负安全稳定和脱贫致富双重任务的难点。针对攻坚深度贫困的难点,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加强社会参与和环境保护。2020年后扶贫开发的战略方向则要放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脱贫基础;注重精神扶贫,加强社会参与;实现生态扶贫与绿色发展相协调,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整体注入到精准扶贫过程中,让生态环境优势通过科学的产业开发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等具有生态经济价值的发展成果,进而带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正引领贫困地区发生历史性转变,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反贫困取得历史性胜利。但由于贫困是一个客观现象,不仅相对贫困问题没有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需要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优化现有的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相关扶贫政策,推动政策、责任、帮扶、监管统筹接续,夯实防止返贫的基础,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相似文献   

4.
遏制我国农村返贫现象的若干举措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村返贫现象日益突出.要使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积极实施开发式扶贫和科技扶贫战略,探索扶贫到户的有效途径,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监测系统,提高返贫人口的素质,降低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我们使用"类贫困增长率"对我国自1985年以来的经济运行过程是否具备亲贫困特点问题进行分析.类贫困增长率时以往所采用的PPG判定指标进行改进,因此能够综合反映减贫过程中的增长效应与收入不均等效应.减贫成效是"类贫困增长率"的一个递增函数,即类贫困增长率越大,经济越表现出有利于穷人的倾向,因此,我们须通过集中分析"美贫困增长率",而非简单考察实际收入水平增长率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减贫工作是否成功.通过使用"类贫困增长率",我们认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贫困缓解工作可以肯定,并且该期间的增长过程总体上是有利于广大穷人的,对于社会极端贫困人口,政府应该采用具有强针对性的"瞄准式"扶贫政策,从而使得所有贫困人口,尤其是极端贫困人口,均能从经济增长过程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攻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不易;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使扶贫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产生诸多矛盾,影响其发展速度;农产品与农用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影响脱贫步伐;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与贫困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脱贫进程;政府推动型的扶贫方法具有局限性;返贫现象突出,加大了扶贫任务;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扶贫脱贫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7.
我国返贫现象与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消除与缓解贫困,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79年的2.5亿下降到了目前的4000万左右,有个别省份如广东已提前3年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基本消灭了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然而,在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却出现了严重的返贫现象,这已成为扶贫攻坚中的一个突出难题,给扶贫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消除返贫现象,也为使扶贫工作取得如期成效,有必要对我国的返贫现象及其原因作出分析。一、我国返贫的内涵与特点(一)返贫的内涵要…  相似文献   

8.
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社区参与式旅游开发是实现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相协调的旅游扶贫模式.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为实例,分析旅游开发与消除贫困的互动关系,指出实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目的,应当努力构建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的长效机制,如贫困人口参与旅游规划决策咨询机制、旅游经营与利益分配机制、文化和生态保护机制、旅游教育与培训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10,23(1):103-107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内蒙古农牧区存在着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等区域贫困特点。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有助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贫困人口最基本人权,减断因病致贫的循环链。当前内蒙古农村医疗救助仍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只有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救助运作体系并完善其他配套改革才能改善农牧民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稳定内蒙古。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我国农村贫困和反贫困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中国扶贫工作成就显著,"大扶贫"格局开始形成,但贫困问题面临新的特征:贫困问题已经从普遍性贫困转变为区域性贫困,绝对贫困为主转变为相对贫困为主,长期性贫困为主转变为短时性贫困为主,因病致贫和因灾返贫人口成为新时期我国贫困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新世纪传统的反贫困战略已经难以适应中国农村贫困新特征,建议要对中国反贫困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现阶段突破贫困陷阱和扶贫陷阱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困境:贫困人口的脱贫主体地位被忽视;贫困人口的脱贫主体意识严重不足;扶贫利益相关方缺乏对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且忽视对贫困社区内生力量的培育。本文以秦巴山区贫困村个案工作的行动研究为切口,通过对贫困户增能赋权的干预,从扶持受困个体、培育自组织和优化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社会工作精准帮助贫困个体及其家庭稳定地脱离贫困困境的途径与效应,并建议在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快政府购买专业性社会组织提供精准扶贫服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扶贫是全人类的重大主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全方位的战略措施。文章认为,四川农村扶贫工作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贫困问题仍相当严重: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居全国榜首;缓贫速度低于全国水平,贫困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困人口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重;解决温饱水平低,返贫率高;投入强度不足,投向不尽合理,投资效益难以惠及贫困人口。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要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上;要收缩战线,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把扶贫攻坚落到实处;要实行特殊政策,减免特困乡镇及贫困农户的农业税;要加大投入力度,改革现行扶贫投入管理体制,提高扶贫效益;贫困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贫困农户要激发自力自强的志气,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自身命运,解决温饱,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3.
以返贫为主要形式的脆弱性贫困的治理已成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课题. 利用宁夏农村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正规金融对宁夏农村脆弱性贫困的支持现状,结果表明,正规金融、财政扶贫资金对农户脆弱性贫困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而社会资本则对脆弱性贫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正规金融对教育、自然灾害等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力度大小依次为: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然灾害. 因此,提出了重构与宁夏因地制宜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的金融减贫主体架构并重新整合地区减贫金融的增、存量等对策,以期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农户的脆弱性承受能力并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孕造频率.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7,(1):82-88
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本质上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多重贫困,综合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三维资本”才是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双提升、拔除穷根的根本路径。基于山东省阳信县农业龙头企业扶贫的个案研究,本文首先从“三维资本”的视角将农业龙头企业扶贫模式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随后利用相关经济理论和贫困理论深入剖析了阳信县科学设计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制度的基本思路,最后阐释了农业龙头企业扶贫模式中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正致力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从1994年开始到本世纪末,用七年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尚未完全解决温饱的8000万人的温饱问题.计划实施一年来,全国又有1000万贫困人口脱了贫,至此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92年底的8000万人减少到1994年底的7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也由原来的8.87%下降到7.76%.但是,从整个扶贫工作来看,任务仍是十分艰巨和繁重的,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已经解决了温饱的贫困人口又重新陷入贫困,出现了“返贫现象”,更加重了“扶贫攻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顺利实施《八七计划》,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要全力解决剩下的这7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要采取得力措施,遏制“返贫现象”的滋长蔓延,确保《八七计划》如期完成。如何遏制“返贫”现象,确保“八七计划”完成呢?本文试结合广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实践,作一初步探讨。一、提高对解决“返贫”问题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解决“返贫”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地处祖国南疆边陲的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特别是桂西北大石山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高,致使八十年代初全区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多达1500多万,成为国家重点扶贫的省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凉山州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凉山州是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之一。经过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 ,凉山州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 1997年底 ,全州贫困人口已从 2 10万降到 10 0万。但是 ,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 ,贫困面仍然很大 ,贫困程度深 ,而且返贫率高 ,扶贫攻坚的难度大。不断深化对凉山州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认识 ,有益于扶贫攻坚的顺利进行。贫困状况和特点(一 )贫困数量和分布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 ,幅员 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居住有彝、汉、藏、回、蒙古、苗、傈僳、布依、傣、纳…  相似文献   

17.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但致贫返贫风险的长期存在威胁着来之不易的减贫成果。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家庭因风险返贫,本文着重分析风险与贫困脆弱性的逻辑关系,包括协同性风险、异质性风险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家庭能力不足、家庭负担重、风险防御能力不足三方面发现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形成机制,提出从加强家庭减贫内生动力建设、增强帮扶政策有效“输血”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条路径防止家庭贫困脆弱性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在我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消除农村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重要内容。没有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尽快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帮助已初步解决温饱问题 ,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的农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实现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特殊贫困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到2010年基本解决现有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促进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致富。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和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至今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48.4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489.4万人,两项指标均占全国的10%以上,云南省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云南省的贫困有其特殊性,属典型的特殊类型贫困,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对于特殊类型的贫困地区,短期内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大幅增收,稳定脱贫是很难的,必须创新扶贫理念,采取特殊的扶持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采取更有力的特殊扶贫措施,才能有利于特殊贫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返贫成因和反贫困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返贫现象的成因主要在于返贫人口自身素质的低层次性。政府反贫困政策若长期注重于短期经济增长和外部环境的改良 ,离开了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 ,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杜绝返贫现象。着力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 ,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 ,是切实构建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造血机制”的长远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